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89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9例36髋怀疑或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进行了MRI检查,其中33髋有阳性发现。依据MRI影像学特征,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4型。A型:其特点为包绕在代表硬化反应缘的低信号带以内的病变区显示如同正常的脂肪样信号,即T1WI为高信号,而T2WI为中高信号,形成“双线征”,此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改变。B型:即在T1WI及T2WI坏死区均表现为类似亚急性血肿的高信号,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过程已开始,坏死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C型:当股骨头内的脂质成分由于被修复过程中增生的肉芽组织替代而减少或由于修复反应造成坏死区水肿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型:即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表明坏死区完全成为纤维组织或硬化骨组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的表现。MRI的分型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分期有密切的联系,而与髋关节临床功能不表现显著的相关性。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判定缺血性坏死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颈椎尤其后部结构损伤采用关节突内固定可获得稳定性。作者报告13例颈椎关节突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颈椎损伤11例,其中3例关节脱位或绞锁,5例关节突或椎板、椎弓根骨折脱位,2例椎体爆裂骨折前路术后形成后突畸形,1例椎体压缩骨折和椎板骨折;退变性颈椎管狭窄不稳2例。对关节脱位绞锁于手术复位后内固定,椎板植骨。椎板关节突骨折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后内固定。椎管狭窄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采用直钢板固定10例,
期刊
内皮素对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影响已为人们所重视,但其对于脊髓损害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2例急性颈脊髓损害及53例慢性颈脊髓损害病的病人血中内皮素水平进行测定,并与52例对照组病人比较,结果表明,颈脊髓病组血中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从而推测内皮素可能与脊髓损害发病过程有关。
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了中药补肾密骨液对大鼠切除卵巢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影响,并与防治骨质疏松药尼尔雌醇及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中药组及尼尔雌醇组骨小梁密度显著高于盐水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低于盐水组(P值<0.05)。在类骨质含量及骨形成参数值测量中,中药组明显高于尼尔雌醇及盐水组(P值<0.05)。提示:补肾密骨液不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还能增生成骨细胞,产生较多的骨基质
期刊
期刊
期刊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是临床骨科难题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从1987年1月起,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43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病人,在连续被动活动作用下,促进修复后的关节功能恢复。并对35例病人进行随诊观察,包括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创伤性髋关节炎7例、股骨头低毒性感染1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膝关节内骨折6例和创伤感染后膝关节僵直2例。术中,切除病变的软骨组织达出血的骨组织,从胫骨前内侧切
目的:报告带血管筋膜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2个膝关节软骨全厚缺损均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内侧筋膜瓣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5~8年,平均3.5年,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42°,术后114°,按照美国膝关节学会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评定标准,运动部分术前平均得分55.3分,术后90.7分;功能部分术前平均得分25.8分,术后87分。结论: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相比,采
1990年2月~1994年9月我院做膝关节镜检176膝,有6膝确诊为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wrisberg ligament typed discoid meniscus,简称WLDM),占3.4%。患者均因膝关节弹响、疼痛入院。查体发现膝关节屈伸弹跳征阳性。镜视下见半月板后角增厚肥大,与胫骨和关节囊无附着,板股韧带短而粗。6例WLDM中3例做半月板成形术,术后疗效不满意;另3例做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