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和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在课堂上,如何凭借教材,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进入学习的佳境呢?
  
  一、教师要加强诵读,激发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供我们欣赏借鉴,特别是那些“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佳作,更值得我们咀嚼、品味。中国语文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吟诵之功,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文章“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从而在反复的吟诵之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方面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中人们的深情呼唤和无尽怀念,《醉翁亭记》中二十一个“也”字所传达出的醉意与情趣,都可以融入抑扬顿挫的诵读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影响转化为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教师在表达情感时,必须力求恰到好处。因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运用态势语,时而微笑,时而严肃,时而思索,时而轻松,“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教师若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正气凛然的体态,拍案而起的情状投入讲解,那么学生自然会受到这篇现代正气歌的深沉感染。
  
  二、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是教学活动中情感信息的主要来源。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涉及文艺类和科学类,各种题材都有,它们大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范文章。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以入情。”语文学科有浓厚的文情诗意的特点优势,教材中的不少内容扣人心弦,令人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所蕴藏的情思和理趣,找出情感触动处。这种触动,可能是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升华、联想的奇特、意境的优美、文笔的隽永……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个词语乃至一个标点。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沿着作者感情发展的线路,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设的意境中去,唤起他们积极的内心体验,水到渠成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听潮》时说:“同学们,你们看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它的情状。”(放手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再作一小结:“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状,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深深地热爱大海;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味。”这优美隽永、充满激情的导语描述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缩短了学生和大海的距离,为学生赏析课文进入意境,奠定了基础,同时,又给人美的享受。
  要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相关材料,用心灵去感受作家、作品,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储情于胸,然后才能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进入作者描绘的特定环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
  
  三、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若能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就能产生极其有效的感染作用。要求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尽可能“下水”,与学生共享写作甘苦;要求学生写好字,教师则不能当草字先生。这样就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
  再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时刻保持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可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电教、图片和开辟第二课堂来吸引学生,使作品的情感、学生的情怀、教师的体会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共鸣效应“。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氛围,采用”寓情于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悦目、动情、激思、励志、纯德的目的。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226600)
其他文献
儿童屈光状态及其与弱视的关系国内已有较多研究。而迄今未见有关早产、低体重儿屈光状态的报道。本文通过对159例3~10岁早产、低体重儿的视网膜检影,了解其屈光状态分布及其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季节,花都落了……——题记"砰!"一声巨响,她飞到车外,像一只美丽的白蝴蝶,飘呀,飘呀,凋零的花朵拂过她美丽的脸颊,随即她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过了
期刊
写议论文审好题非常重要。笔者总结了议论文审题五点注意事项:第一,注意议论文的题目。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标明论点的,如“理想”;一种是指出论述范围的,如“
期刊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计与标准白色视野计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瑞士产Octo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例44眼、对照组正常人20例40眼进行B/Y及W/W检测,视野检测采用tG2测试程序,将中心30°视野内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及各象限光敏感度均值(dB)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视野计检测正常人B/Y较W/W检测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低,相差4.24dB
我早就想去游览曹娥庙了,这不仅因为它是纪念孝女曹娥的古迹,有江南第一庙之誉,还因为那里有"中华第一字谜"的曹娥碑。去年暑
期刊
目的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黄递酶(NDP)组化染色法研究大鼠视网膜一氧化氮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神经元的分布及缺血性损伤NOS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动物模型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造成视
<正>~~
期刊
经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正统文化,统治着中国上至君臣下至黎民的思想。它的特点是重群体轻个体,重服从轻自由,尤其在宋明以后理学的大力提倡使得“存天理,灭人欲
原癌基因bcl-2属抗凋亡基因它不细胞增殖,但能细胞的生命期限。Bcl-2在许多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组织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为临床上一些退行性疾病及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