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生涯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对于做老师的人,意味着繁忙工作的结束,惬意假期的开始,甚为期盼。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自2008年之后,每到七月就会有种特别的情绪在我心底翻腾涌动,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一年我去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支教的经历。七年之后,当初热烈的情感、涌动的激情一一沉淀下来,那段经历仿佛已化作窖藏经年的陈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让我忍不住从内心深处掬捧出来,与如我一样热爱生活的朋友们分享。因为,黑水支教的经历不仅让我体会到直面死亡的恐惧,更教会我珍爱生命,体味幸福……
  抉择,如此艰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伴随悲痛的,自然还有各种形式的救助,我和我的学生们,每日通过媒体关注灾情,不止一次地捐款、祭奠。国家迅速组织灾后重建,吉林省被安排负责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黑水县,而我们吉林省实验中学则接到派一名老师支教黑水的任务。时间紧迫,几乎是在我刚听说这个消息还没来得及思考和抉择的时候,校领导就找到了我,校党委潘书记郑重而坦诚的话语至今犹在耳畔:“于斌,代表我校去黑水支教的老师必须是思想、业务和身体都特别过硬的人,学校班子深思熟虑,选定了你。当然,必须说明,这个任务不仅非常艰巨,还有很大的危险性,四川震区到现在还是余震不断,所以学校也必须充分尊重你个人的意见,请你综合考虑之后再给出答复。”说实话,我确实有很多顾虑,也有担心和害怕。但我的内心里绝对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驱之”的豪情,能够在这样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是我的荣耀。而当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时,抉择却是如此艰难。
  晚间当我把事情告诉爱人时,良久,她说:“去吧,我了解你,我支持你!家里有我不用担心……”只言片语,足够了!她一如既往支持着我,我却高兴不起来,同样是重点高中数学老师,又担任着高三班主任工作的妻子本就柔弱,想到我一走,她不仅要照顾不到三岁的儿子,还要照顾70多岁的父母双亲,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内疚又感激地看着妻子,想说的话都哽在喉头。
  那一夜,我和爱人都了无睡意,有很多话想说,却又比平时说的话都少。一会儿商量如何委婉地把事情告诉父母,想象他们会作何反应;一会儿爱人想起要给我带什么东西,急着马上就要找出来;一会儿又研究我去支教可能遇到的问题,讨论我未见面的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我一遍遍去儿子的房间,贪婪地端详儿子熟睡的小脸,好像下一刻就要出发与儿子分开似的。
  援助,如此迫切
  7月初,支教的队伍如期踏上征程。一路辗转,光是最后一站的长途汽车就忍受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到了工作地点——阿坝州黑水县中学,我才体会到我们的援助有多么必需又多么迫切。我们在简陋的宿舍安顿下来之后,就马上投入工作。
  学校的教学楼全部损毁变成危楼,而学生们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上课了,于是操场上搭建的简易板房就成了我们的临时教室。七八月份的四川,温度有时接近40℃,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特别怕热的东北人,简直就是一种酷刑,而不通风的板房里,更是闷热难当,头脑发胀,喘气都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室里授课的我居然总是激情四射,幽默耐心,仿佛又变成了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小伙子。
  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的。由于黑水县中学是一所寄宿式全封闭中学,所有学生都要在学校住宿。出于对学生安全管理的考虑,每天晚上安排教师值班,由县中当地两名老师和吉林来支教的两名老师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刚开学时值班从晚上七点半到凌晨十二点钟,由于余震不断,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两周后值班时间调整到第二天早晨六点钟,白天照常上班。
  黑水本就是贫困县,教学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很弱,地震后更是雪上加霜,而我们支教的老师自然地也要担负起培训师资的任务。每天授课、批改和找学生做心理疏导工作之外,还要对当地老师进行培训。
  伴随着高强度工作的,还有随时要警惕的余震,我已经忘记有多少次带着学生冲出板房、冲出宿舍。危险无处不在,一位一起来支教的英语老师,余震来时,刚刚站起身来,两块磨盘大的石头已经砸到他的床铺上。记得回长春后的一次运动会,同事大赞我百米跑得快,我对他说:“因为有一段时间,跑对我来说,既不是锻炼,也不是比赛,而是逃命……”


  希望,如此宝贵
  来之前我就不止一次地揣想那些在地震中受到心灵创伤的学生,想象他们在经历了那样的大悲痛之后的绝望、无助,害怕看见他们悲伤的表情,担心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可是,见到他们之后才发现他们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大不相同,很多学生与平常的中学生并无两样,他们非常平静,甚至会微笑着跟我打招呼,听课也非常认真。可是,相处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平静的背后是可怕的沉默,而这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称的沉默也许是长久的深入骨髓的痛苦。
  卓玛(化名)是个瘦弱的藏族女孩儿,很少笑,眼睛有时很忧愁有时又很空洞。上课的时候,她总是瞪大眼睛紧盯着我,好像怕遗漏了任何细节,可是,她的眼神又常常穿过我,恍惚地落在她自己都没察觉的某个地方。那一刻,她尽管坐在学生们中间,却显得孤零零的,那么茫然、无助,而我的心也跟着发紧,抽痛。我已经通过当地的同事了解到她的家境本就非常贫寒,这次地震中她家的房子倒塌,她的父亲——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又受了重伤,生活变得更糟。她不想再来上学,是老师们把她劝回学校的。
  有这样经历的学生,班里还不在少数,我非常想帮助卓玛和同学们,于是查找和学习关于创伤应激机制的心理学相关内容。我了解到,最好的缓解其实是让他们对现在要做的事情产生热情和兴趣。我经常刻意地找些话题与他们交流。我单独给卓玛讲题,让她从简单题入手,教她解题技巧,每次讲完题目,我总会与卓玛聊聊,没有特别的鼓励,也没有特意提醒她要坚强之类的话语,闲聊的成分居多。她听题很认真,聊天则只是我自己的“独角戏”。她能感受到我特别地关心她。聊的次数多了,她居然也会有主动回应,问问我东北的风土人情,问我家人的情况。有一次她忽然问我:“老师你说还会好起来么?”尽管句子没头没脑,我听了还是有说不出的兴奋,我知道她是问我,也是问自己未来的生活。我大声说:“当然会好,卓玛,只要勤奋、快乐地生活,你们都会越来越好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波折和打击,有的人从此消沉,而有的人却勇敢面对,越挫愈勇,未来还很长,对逝去的家人最好的告慰,就是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她对生活有了希望,那不是最好的了么?   每一天,每一个合适的机会我都在找“卓玛们”谈心,同行的支教老师也是如此,学校里有了生气,看见孩子们眼里重燃起年轻人该有的希冀之光,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我常常去宿舍陪着学生,有了希望和目的之后,他们的学习就更刻苦了。寝室多是8 13人一屋,狭小拥挤,条件简陋,除了床铺就没有其他的设施了。黑黑的水泥地面,上下铺的简易铁床,屋内就一只灯泡,发黄的光线使人很不舒服,室内连桌子也没有,学生们或躺或趴地在床上学习,一学就是好几个钟头。还有个别学生坐在走廊的楼梯上看书写作业,真是让人感动和心酸。
  学生们眼中的希望之光就是我内心燃烧的希望之火。想到他们,我就热血沸腾,恨不得把所有我知道的都一股脑告诉他们,想对他们说:“孩子,你真行!”
  思念,如此难忍
  支教最难熬的,应该就是对家人的想念了,我最惦记的是父母,最担心的是妻子,而最想念的,就是儿子。原以为我会无时无刻都在想念儿子,但是,工作那么忙,一旦空闲下来要给家里打电话时,常常已经是半夜了,儿子早就睡着了。这时离家几千里之外的一身疲惫的我,却是因为想儿子想到痛楚而无法入睡,那时候,就起身给儿子写他以后才会懂才会看的信。
  “儿子,这半年,爸爸不能陪你玩耍,伴你成长,这是你缺失父爱的半年,也是我无法尽父亲职责的半年。这一空白,无法弥补,是爸爸一生的遗憾。
  可是,儿子,你知道吗,地震灾区有的孩子已经永远见不到爹娘,即使他们把眼睛哭肿,嗓子喊破。因为他们的父母去了更远更远的地方,再也唤不回来。灾区废墟中遗失的书包,倒塌校舍中伸出的小手,寻找亲人时哭红的眼睛,这一幕幕让爸爸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地震,但当你看到电视转播的灾后画面时,难过地对我说‘爸爸,房子都倒了。’儿子,你是允许爸爸把对你的爱分一些给灾区的孩子的,对吗?”
  儿子平时跟我最好,我走后没几天他就后悔把爸爸“借出去”了,可是嘴上不愿意承认,每次通电话和视频,他只低低啜泣着,翻来覆去只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快点回来啊!”我每次都会强笑着说:“等下雪的时候,爸爸就回去了,咱俩打雪仗,好不好?”儿子于是天天盼着下雪,直到我从四川回来后好久,妻子有一次无意中说起,儿子有一次做梦,在梦中大喊着“下雪了,下雪了!”事隔许久,妻子说起来还垂泪,我听了揪心不已。妻子和我彼此都是报喜不报忧,她对我说的永远是“一切都好”,可是,老人孩子生病是常有的事儿,儿子有一次兴奋地给我打电话,嗓子沙哑着:“爸爸,我感冒了,高烧39℃呢,嗓子也坏了,老师说我不能上幼儿班了,我得去打针,每次都是你陪我打针,这下你可要回来了吧!”最怕打针的儿子因为这个生病我就要回来的逻辑乐出声来了,一向自认坚强的我突然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生中没有哪一段时间像那时候矛盾,心里放不下家人,却又急急地赶去黑水;想念儿子,就想要对灾区学生们更好一些,而越深入和黑水的孩子在一起,就越想念儿子;很想让妻子告诉我家里真实的情况,却又害怕听到坏消息,担心她撑不住;明明心里已经很急着回长春了,却又真心实意地希望再帮灾区的老师学生多做点事,多留一段时间……
  支教黑水那段日子,我比任何时候都坚强能干,也比任何时候都脆弱敏感。
  牵挂,如此绵长
  斗转星移,七年过去了。人们从灾难的悲痛中平复过来,安心工作、快乐生活。这七年,我时时关注着黑水,关注着黑水县中学我的学生和同事们。时间真是一剂良药,黑水早就在国家的援助和当地人的努力下重建,并且比以前建设得更好了,时间也把学生们的痛苦冲淡了。可是,时间一点儿也没有把我对他们的牵挂冲淡,当年我全身心地把我的激情、我的智慧与汗水交付给黑水的孩子,现在则是把我的关注和祝福永远地交付给他们了。
  我常想,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我从未后悔并仍对那段岁月充满感激。当我远离家人,当我面对永远失去亲人的四川同胞,当我直面死亡,我慢慢懂得,幸福其实就是社会平平安安,家人健健康康,自己守着妻儿、陪着父母,快乐地过平常的日子,热情又认真地做平凡的工作。回首往事,我可以骄傲自豪地说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挺身而出,不畏苦难险阻,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付我的使命。那段艰辛粗粝的支教岁月,培养了我一颗柔软善感的心灵。
  (作者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新疆沙湾县位于新疆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面积1.31万km2,县辖9镇、3乡、5个国营农牧场和2个管理处,264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乡镇成教中心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运用行动研究等方法,按照“设计
在技术书刊里可以常常看到a、b、c和α、β、γ等等,这些就是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许多工人同志由于看不懂它们,希望作者和编者设法不用它们;这使得作者和编者都很为难。拉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下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把分层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The
《上海力学》,作为上海力学学会举办的一个学术刊物,在我国新长征开始的形势下创刊了。它的宗旨,原意主要交流上海地区生产、科研、教学部门有关力学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以利
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领域内经常存在着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革新、进步的,对科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条是保守、倒退的,对科学发展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历史上
面对当今的初中数学课改,教师和学生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和观念,需要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需要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
历史学家王崇武,不幸因癌症于1957年4月21日逝世。自1987年起王崇武就一直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力研究明史。194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明清对代中西交通史的研究
一化學名詞審查小組的工作化學名詞工作包括有術語和物質名詞兩方面。在這兩方面,過去中國化學界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奠下了相當完整的基礎。化學名詞審查小組是在1950年7月成
值得为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订阅一册从2000年开办的内地新疆班,已经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在办班15周年之际,《中国民族教育》杂志携手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教育部民族教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