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gu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和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高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革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提升高中语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底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高中的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基础性学科,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很大作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传统文化渗透,没有充分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为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下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深入了解语文教材,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学习氛围
  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能够营造人文性的教育氛围,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使学生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深入了解教材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其实,在语文课堂中,不是只有文言古诗才能渗透进传统文化,很多其他的文章也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比如,在讲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其实很多同学对于“荷塘月色”的意象了解是很单薄,对于此,教师并可以引用《爱莲说》和杨万里的《荷花》等和荷花相关的古诗、词、曲等,对“荷花”在中国古代的意象及形象进行简单的说明讲解,使学生对于“荷花”有深入的了解,在此良好的人文氛围内,以引起同学们对《荷塘月色》兴趣,以及对传统文化底蕴的渴望。
  二、充分了解作者情况
  《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由此可见,在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对作品的作者进行深入了解和解读。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作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所流露。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讲解李清照的词,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位宋代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况和感情变化,然后再来感受李清照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一般来说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主要反映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她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作品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她怀乡念旧的情感,作品中表达出李清照后半生生活的孤独,让人感受到她生活的浓浓哀愁和惆怅。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作家的作品大有裨益。
  三、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语言,也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主要方式。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要突出汉语思维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强调汉语的整体思维方式。比如说,古典文学作品中为了追求句型的完美,一般会采用对偶的方式来追求句式的对仗工整,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四、应用现代化技术优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要,探索和创新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比如,在讲解《逍遥游》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灵活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海水震荡”等文字表述,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画面,并播放气势磅礴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氛围,进而让学生通过观看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庄子所描绘的雄伟的景象,相比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飞船等,这种景象能够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而情景中所呈现的率真的情感,以及作者表现出的豁达的情怀都能够更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悟,并为培养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理念奠定良好基础。
  五、開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
  让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想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想在此基础上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因此,把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只放在教学上是片面的。对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一到节假日,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传统文化活动,这时,作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者类型的活动。
  六、结语
  综上,传统文化是中华名族的精神瑰宝,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弘扬逐渐成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基于高中语文教育具有的独特优势,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熊霞.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17(06):16-17.
  [2]吴娟.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9):68-69.
  [3]蔡同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15):41-42.
  [4]叶家红.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6,(29):225.
其他文献
通过近几年的网络教学调查,目前的成人学历教育出现了报考人数下降、上课出勤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为了改善以上问题,可以结合网络教学的方式,将网络技术与面对面授课
我一向觉得,张爱玲是最真的,她很俗,但大概人性的真都有些俗.她的文字里,总能把别的作家不敢表现出来的人性,用最最细腻的笔触倾泻出来.以至于读者看了她的文字,惊叹一声“那
期刊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东西方的经典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在情节构拟、人物塑造、悲剧成因、审美心理上都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二者来自不同的国度,在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下,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而正是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使得两部作品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关键词:悲剧;文化;审美心理  “爱情”二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散发着独特魅力,古往今来,其以永恒的生命力始终活
高校就业困难问题历来是国家高度关注的教育及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何处.本文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入手,探究社会、学校、毕业生多方面的因素,试图寻求改善就业
<正>JP 2007289135 A一种罐装的咖啡饮料是以咖啡豆、网状五层龙Salacia reticulata Wight提取物和糖作为主要成分。先将咖啡豆粉碎焙烧,用热水或水悬浮液提取网状五层龙,再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时期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实现其中国化的时代新内涵,就应当有效的立足中国发展现状,能够始终为其中的理论赋予
在新形势背景下,农业发展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目标,以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中国农业经济.新形势下,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从美学和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将音乐教育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各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融入文本内容,提高理解和鉴赏水平.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代高校建档立卡贫困高校毕业生面对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阐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精准帮扶的必要性,提出了多渠道、多方面建立就业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