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农业经营管理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经营管理技术既包含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也包含农业经营技术,将两种技术融合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河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基地,随着农业集约化的发展,省内小农经济向种粮大户方向转变。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120位种粮大户进行问卷调查,从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丰富情况、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行情的看法作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t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农户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通过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技术,以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营;种粮大户;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獻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3.008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mand of Large Grain Growers——Take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JIAO Yubo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jiang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China;2.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Zhengzhou,Henan 450000,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cludes not only the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also the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agricultur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 two technologie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Henan Province is the largest wheat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in Henan Province has changed to the direction of large grain grower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20 large grain growers in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from age, education level, planting scale, rich access to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region, and views on the grain market Research object, build Logit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farmer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nagement;big grain grower;empirical analysis
  农业经营管理技术是一个融合概念,其中既包含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又包括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实现更大的产量、更好的质量,而必须具备的技术,包括优质品种的繁育技术、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地养护技术等[1]。而农业经营技术是将农业流程比做是一个企业去经营,通过将企业经营技术应用在农业上,实现农业收入的最大化,例如:根据土地特点和作物生长特点选用价廉物美的种子和肥料,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选择合适的出售时间,获取更多的利益,根据消费者的偏好适当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等。农业经营管理技术是融合两种技术的优点,在农业活动中采取科学的生产管理办法和农业经营技巧,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和规律,合理的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关乎十四亿人吃饭的头等大事,我国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均为农业政策,这也证明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想要促进中国农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技术进行需求研究。朱萌和齐振宏[3]以江苏南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这些“新时代的农民”的特征,进而分析他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中指出,江苏南部的新农民群体呈现出男性化、年轻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征,影响他们对新品种技术的需求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是否兼业、受教育水平、种粮积极性、专业合作社参加情况等。苟露峰[4]对胶州市425户农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经过深入调查,他指出,耕地面积、受教育程度和农业的盈利性对农民选择新型农业技术有积极影响,而专业合作社的加入有消极影响。何可等[5]以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她们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经过分析,他指出,受教育水平和技术关注频率对农村妇女选择新型农业技术有正面影响,家庭人口数量、小孩数量等因素对新技术需求有负向影响。   1 河南省小麦种植情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6.7万km2,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6],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较高,而东部地势平坦,拥有耕地7 179.2万hm2,2019年粮食产量6 695万t,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黑龙江的7 503万t。全省主要农作物种类为小麦和玉米,其中小麦2019年产量为3 741.77万t,玉米产量为2 247.37万t[7],河南省小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8%,是小麦的主产区。
  2 样本说明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是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之间对郑州市周边开封市、许昌市和新乡市小麦种植大户进行的抽样调查,主要调查种植面积在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30户,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对这些大户进行详细的调查,有利于保证数据获取的方便性以及真实性。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所受教育水平等基本情况,家庭种植规模、种植活动主要的参与者、粮食年产量、销售价格、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的农业技术培训等土地经营情况,以及不同农业技术的需求程度、信息获取渠道、农业技术应用的原因、培训意愿等农业技术需求应用情况。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30份,经过对每一份问卷进行仔细核对,对于信息缺失情况较为严重的问卷进行了作废处理,最终有效问卷为120份,有效率为92.3%。
  2.2 样本影响因素统计
  (1) 年龄:在被调查的农户中30岁以下的有5人,31~40岁的有30人,41~50岁的有68人,51~60岁的有14人,60岁以上的有3人。调查区域内的种粮大户年龄基本偏大,少数40岁以下的人员,也是上一辈年龄较大,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让后辈接班继续种植。
  (2) 受教育程度:在调查问卷中,小学文化的种粮大户有3人,均为60岁以上的农户,大部分为初中学历,有79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有38人,这部分人的学历均为高中学历。
  (3) 种植规模:本次调查针对的对象均为种植面积在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所以种植规模起始点为7~14 hm2,此区间内的种植大户数量最多,为81人,14~28 hm2的种植户为15人,28 hm2以上的种植户为24人。28 hm2以上的种植户要超过14~28 hm2的种植户,这表明土地规模化种植的好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所发现。
  (4) 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丰富情况:在调查中,选择没有获取信息的途径的人数为0,获取信息途径较为单一的农户有16人,均为50岁以上的种植户,获取信息途径丰富的农户有84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丰富的人有20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的群体中。
  (5) 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在调查中,选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日常农业活动的人有15人,选择基础设施满足农业活动情况一般的人有30人,選择基础设施能基本满足农业活动的人有61人,基础设施能完全满足种植活动的农户有14人,选择基础设施建设一般的大户中,大部分人群在种植之前已经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日常种植依靠的均为自身建设的设施,种植面积在28 hm2以上的种植户由于地方政府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补贴政策,基础设施完全能够能够满足种植活动。
  (6) 对粮食行情的看法:在调查中,认为粮食行情较好的农户最多,有83人,认为当前行情一般的农户有27人,认为行情不好的农户较少有10人。调查期间的粮食行情虽然没有处于历史高位,但相对于前两年来说价格较高,选择行情不好的农户,经过后续回访,这些农户的比较对象为蔬菜种植户,相比较蔬菜的价格来说,粮食的行情不好。
  (7) 40~50岁种粮大户群体学历分布:种粮大户的主力群体年龄均为40~50岁,针对这批种粮大户,进行了学历的分析,其中,有55人士初中学历,有13人为高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0人。
  3 影响农户对经营管理技术需求的因素分析
  (1) 年龄:农业被很多人认为是夕阳产业,所以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较少,农业大户群体中年龄较大的人居多,而这些年龄偏大的种植户思想较为传统,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遵循自己的种植经验,担心新技术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不愿意尝试新技术。而年龄偏小的种植户,思考的是怎么样从农业上赚更多的钱,所以他们会去尝试新型种植技术,对新技术以及新物种的接受能力较强[8]。
  (2)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跟种植户的年龄直接相关,年龄小的普遍教育程度高,对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快,受教育低的种植户均为年龄较大的种植户,对新技术或者新作物的学习能力一般,需要技术人员反复指导才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用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也较为强烈。愿意通过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3) 种植规模:种植规模不仅与种植户的意愿有关,也与当地政策有关,但是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于先进农业管理技术的需求要更为强烈一些,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种植规模较大的用户目标比较清晰,就是想要通过大规模的种植,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新技术能带来成本降低,与他们的初衷一致,所以他们的需求较大。其次,种植规模大的用户一次性投资成本太大,种子、水肥、农业机械等成本的投资数额巨大,这些投资一般都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农业贷款,投资大、贷款多也表明他们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也就愿意去尝试新技术。
  (4) 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丰富情况:根据调查,种粮大户或多或少都有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且当地乡镇政府农技站组织微信群等方式,方便农户进行问题的咨询。获取信息途径较为单一的农户均为50岁以上的种植户,这些年龄较大的种植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为粮食收购商或政府微信群。获取信息途径丰富的大户,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获取途径除了微信群之外还有社交媒体、农业信息网站、专业论坛等,渠道单一就无法接触最新的农业技术,对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较低,而农业信息获取渠道较为丰富的人,接触先进农业信息较多,在看到先进农业技术带来效益的增加之后,也会试着去学习这些技术,采用新技术的意愿与需求就越强烈。   (5) 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俗语很多人都明白,这句话也从侧面表明了,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农业种植也是一样,没有一个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想要学习新技术也是不行的,例如,几乎所有的农户对于节能灌溉的需求都很强烈,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节能灌溉基础设施,他们的需求就是空中楼阁[9]。反之。基础设施越好,农户对于新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强烈。
  (6) 对粮食行情的看法:粮食行情与农户的经济收益直接挂钩,粮食行情变好,农户卖粮能获得更多的收益,收益增多自然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农户投入大量财力去应用新的技术,结果当年的粮食价格却下跌严重,农户亏损严重,自然对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也就降低。但是粮食行情的波动与很多因素有关,所以无法对其进行预测,下文研究是基于粮食行情稳定的基础上的。
  (7) 不同学历种植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差异:40~50岁是种植户最为集中的年龄阶段,学历组成均为初中和高中,通过对这一群体对新技术需求的调查发现,这一群体中高中学历的种植户对新技术的需求要比初中学历需求高很多,并且部分高中学历的种植户还主动参与政府的农业新科技推广活动。同时,有一个种粮大户将其承包的土地进行了绿色有机种植,并与有机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合作深度开发,经过对其回访了解到,此种植户的孩子在农业院校就读,这种企业加农户的绿色有机订单种植是他的孩子牵头并对接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学历对于新技术有更好的接受度和需求度。
  4 模型和变量
  4.1 模型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行业内普遍应用的Logit回归模型(Logit model)对种粮大户的经营管理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工具上选择SPSS19.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Logit函数模型为:
  Ln
  =β0j-βk xk
  式中,P为农户对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概率;y表示需求程度的高低,1~5分别代表最低、较低、一般、较高、非常高;βk表示回归系数;n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xk表示自变量。
  4.2 变量的选取
  变量的选取及赋值详见表1。
  5 结果与分析
  5.1 结 果
  经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之后,剔除掉最不显著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其余5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的基本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5.2 分 析
  (1) 年龄:年龄此项因素的结果为负,即表明,年龄越大的种植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意愿越不强烈,与前文预期一致,农业劳动是一项很辛苦的劳动,年龄越大的种植户,已经习惯了原有的种植方式,对于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接受程度较低。
  (2) 种植规模:模型结果表明,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大,与预期结果相同,种植规模大的用户是将种地当成了一种创业项目,要想取得降本增收的目的,就需要对技术和管理思维进行改革,對于农业管理技术的需求也就更强烈[10]。
  (3) 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根据模型结果显示,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的农户对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大,与预期结果相同,非农收入占比大,则证明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减少,对于农业风险的承受力加强,更乐于接受新技术,同时希望新技术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4) 对国家粮食补贴的满意度:根据结果显示,对国家粮食补贴满意度越高的用户对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大,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重视,粮食补贴也越发增多,粮食补贴一方面使农户获得更好的种植收益,另一方面使农户意识到国家政策兜底的好处,有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兜底,农户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承受力增强,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也就越大。
  (5) 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从此项目模型的结果来看,对于农业信息获取的途径越丰富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先进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与预想的结果一致。现在社会对于农业的要求已经脱离了传统种植,现代农业要求农户向订单化种植、多样化种植、科学化种植、绿色有机化种植等方向去发展,不论是哪一种种植方式都是对传统种植的改革,改革首先改变的就是观念,新观念自然就需要农户去接触新农业信息,只有接触新型农业信息,看到其他农户应用新技术新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自己也会试着去效仿,于是获取农业信息途径较为广泛的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也就更为强烈。
  (6) 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从模型的结果来看,所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大,与预期结果一致。很多农户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理解还停留在道路和灌溉措施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是仅仅包含道路和灌溉,农业科技人员对于农户的跟踪指导,当地政府对于农业的重视,给与农业的优惠政策,农户便利的卖粮储粮,这些都是属于农业基础设施,一个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就像是地基一样,只有地基扎实,农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尝试新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
  (7) 粮食行情的看法:从计算结果来看,认为粮食行情好的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越强烈,与预期结果一致。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 论
  首先,种植大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较为强烈;随着中国老龄化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大农村面临着种地人越来越少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土地集约化。通过将分散的土地进行集约化承包,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并且随着中国粮价逐步与国际接轨,粮食价格可能会逐步下降,小农种植会失去前景,只有从小农种植向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去转变,才有可能与国际粮价竞争。成为种植大户,首当其冲是观念的改变。种植大户的思想较为超前,将种植变成创业的一部分,通过自己掌握的技术去经营土地获得收益,这种理念是农业现代化的正确理念,且种植大户的抗风险能力相比一般的农户更强,他们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更为强烈。其次,改善农业软硬件基础设施有助于增加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从分析结果来看,农业信息获取渠道越丰富的农户以及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农户,越容易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其实也是一种“软基础设施”,软基础设施以及公路、灌溉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能使农户对于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需求增加。   6.2 建 议
  (1) 提升当地农民对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中央政府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关于农业方面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可以大力号召中央的这种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体对普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从加大对于年轻种粮大户的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培训入手,让年轻种粮大户通过接受新技能获得超额收益,通过这些带头示范案例,影响其他观念保守的种粮大户,进而实现全体种粮大户共同应用先进农业经营管理技术。
  (2)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多修几条田间公路和灌溉水渠,而是全方位立体的。政府给与农民的补贴政策,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农民的知识宣传,技术人员对于种粮大户的技术跟踪指导,这些软基础设施更能体现地方政府对于种粮大户的关心。只有完善立体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讓种粮大户吃上定心丸,从而更好去接受农业经营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杜辉,胡振虎.农村人口转移、农业经营体系变革与惠农政策调整[J].现代经济探讨,2020(12):118-125.
  [2] 葛立群,崔莹,戚佳妮,等.沈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0(12):18-19.
  [3] 朱萌,齐振宏,邬兰娅,李欣蕊,唐素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南部395户种稻大户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1):30-38,
  93-94.
  [4] 苟露峰, 高强, 汪艳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20(1):237-237.
  [5] 何可, 张俊飚, 丰军辉. 自我雇佣型农村妇女的农业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农业废弃物基质产业技术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4.
  [6] 王鹏飞.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7] 王慧.影响河南粮食产量的因子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08(8):45-47.
  [8] 刘强,胡旭,李晓.贫困地区农业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贫困地区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9):112-118.
  [9] 高雪萍,王璐,王保家.粮食种植户农业政策需求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10县1080户农户调研[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19(4):449-456.
  [10] 季秀. 种粮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20.
其他文献
摘 要: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作为重要观赏和中药植物,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归纳杜鹃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相关问题,发现利用DNA条形码可有效解决杜鹃花属植物(品种)的鉴定问题。基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具体情况,本文对序列参考数据库建设、分子标记开发以及杜鹃花品种的野生亲本溯源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并结合GenBank中1 311条杜鹃花属DNA序列及作者测序获得的4
期刊
摘 要:2020年全面实现精准扶貧目标后,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为“三农”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三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快偏远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本研究基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业的发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选取相关分析指标,运用DEA模型对2018年吕梁山区13个区县的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实证结
期刊
摘 要:校园绿地景观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群落,规划设计独特的植物群落已经成为一些高校打造校园特色景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在既有较好绿化基础,又存在整体景观特色不够显著等问题情况下,着力构建和完善“一片、五带、十二园”的校园绿地景观空间系统,于校园中心区域重点规划能够展现显著特色的杜鹃海棠植物群落,同时设计具有南农园艺园林学科专业特色的专类植物群落花园
期刊
摘 要:为了解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山区浮山县的农村空心化水平,从自然区位、人口、农业生产3个要素,通过AHP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各行政村的空心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自然和区位空心化方面呈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农业生产要素的空心化方面呈现出中部、西南部高,中南部和北部低的特征;人口空心化方面呈现出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东部低的特征;综合上述3要素,浮山县的空心化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中
期刊
摘 要:在畜养产污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污染物产生量、农业种养、社会经济条件3类27个指标的省域畜养产污分析指标体系。同时,以河南省为实证案例区,搜集了2000—2015年河南省农业种养、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关指标,借助相关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南省畜养产污分析指标体系,并借助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河南省畜养产污分析指标体系较为合理,污染物产生量与农
期刊
摘 要:为了重新激活燕南破损山体的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的环境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建立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燕南荒山现状的实地踏勘调查与规划设计分析,针对燕南荒山生态修复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植被恢复遵循的原则以及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措施这几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最终得出结论,在燕南荒山的植被恢复设计中应遵循多样性、生态性、经济性、适应性及观赏性的恢复原则,并根
期刊
摘 要:本研究在充分調研的基础上,论证利用烟草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竹荪产业的可行性,运用 SWOT 分析法,列举出遵义市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建立了相应的 SWOT战略矩阵,明确了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客源较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保障是桐梓县利用烟草配套设施发展红托竹荪产业的优势和机会;种植成本较高、无相应组织
期刊
摘 要:基本农田保护事关国计民生,本文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为例,简述了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在现有遥感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及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杨家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二调现状地类数据,通过建立杨家泊镇基本农田数据库详细分析了镇域内基本农田现状,结果表明:杨家泊镇域内基本农田所占比重较大,总面积为1 168 hm2;被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图斑现状地类为水浇地、水田和果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空心村现象日益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空心村修复迫在眉睫,乡村振兴势在必行。湖南省衡阳市位于湘中南,是典型的以丘陵地貌为主的传统农业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特征。本文以衡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收集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迅猛,各类开展农业生产与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发展壮大,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更好地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发展的第一动能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选取天津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典型调查,研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并据此提出了拓展其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