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韧性城市建设——以近现代澳门为例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后期,澳门初步完成由传统渔农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过渡转型,为近代中国开启了第一扇"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通过汲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经验,构建相对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从"以治疗为主"到"以预防为主"的应对举措,澳门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粤港澳跨区域合作的传染病协同防控模式.同时,不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环境整饬与产业调整的同向同行,希望将澳门打造为"游乐卫生无不臻善"的"休养憩居之所".但由于澳葡当局人为地造成族群隔阂、华人生活条件恶劣以及对于畸形消费经济的过度依赖,令近现代澳门传染病治理的努力与成效大打折扣.这一时期的经验探索与应对机制,对于当前澳门乃至中国其他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韧性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产业相似系数显示,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存在产业内部同构和同构加剧的问题.主要农产品差异度指数表明,地理纬度相近地区,主要农产品高度或中度同构,并且同构呈现年度上升态势.产业兴旺的任务之一是必须减少产业同构.可从宏观层面制定和发布指导性的农业产业规划、搭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数据共享中心;中观层面加强地区之间协调合作;微观层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经济能力三个方面降低农业产业同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品牌基因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建了"双一流"高校品牌基因图谱,阐述了"双一流"高校品牌基因的载体支撑.我国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面临现实挑战.国内8所"双一流"高校的教育思想实践中,构建了以爱国主义传统为品牌基因核心,以校训精神为品牌基因个性,以全面育人为品牌基因手段,以问题导向为品牌基因路径,以创新能力为品牌基因进化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品牌基因重要载体的"双一流"高校教育思想品牌基因体系,提出了对我国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为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带来了有价值的参考.
城市风险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其识别与测量方法的各异,同时导致城市风险治理对策的各异.在应急管理部成立,应急管理体系需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基于边界视角构建“利益边界”“
当我们还在"世界是平的"这一全球化视角下,争论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归属、竞争治理模式,或流连于遗产分类尺度的解读时,世界已悄然进入"后全球化时代"的新阶段——一个充斥身体、商品、资本、信息全流动的现实世界.在多元共生的动态社会体系下,无论是联合国还是欧洲、日本皆已主动发起了一系列基于微观的、观照日常生活需求的文化遗产与地方社会发展(local development)实践.将文化遗产"地方转向"的语境、理念与方法纳入人类学视野加以梳理,有助于我国遗产事业尽早从"全球"和"地方"的对峙中走出来,立足包容的地方,
专业发展根植于学科发展,学科既是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更是专业发展的实践根基.概念体系的构建是学科养成的结构表达,学科框架的生成是学科发展的思维指向,研究范式的养成与多元化是学科成熟的现实表征.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当前存在困境与桎梏,突出体现在:学科特色概念体系的缺失与疏离;学科逻辑框架的弱化或同质;学科研究范式养成的缺场或无意识;学科发展动力不足或势单力薄等,这使职教学科的发展面临真空的生长窘境.构建彰显职业特色的学科概念体系、生成蕴含职教场域价值的学科逻辑框架,形成彰显职教发展意蕴的研究范式,催生职教发展的
长征中,《红星》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扩红"工作.《红星》报及时提出"加紧扩大红军的工作",适时要求"把扩大红军工作开展成为真正的群众运动",积极发动"组织广泛的革命竞赛",持续动员"大大开展扩红工作",督促完成"红五月下半月扩红计划",强力号召"不疲倦的不放松的继续努力扩大红军".《红星》报对"扩红"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在指导、推动中央红军开展"扩红"工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中央红军最终取得伟大长征的光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考古、文学等文献资料证明,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传播与传承源远流长.最早在周穆王时期,西域就有汉语诗歌的创作.西汉统一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的2000多年来,在新疆各
社会治理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永恒追求.管子的社会治理理念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管子的社会治理思想主要表现为"法德兼治",包括"以人为本"的德治观和"任法而治"的法治观两个方面.客观而言,管子既有先进的社会治理思想,又有成功的社会治理实践,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社会治理成功典范.挖掘传统、镜鉴当今是治史学人追求的学术使命.管子的任法而治、尊礼重教的"法主德辅"治理观和民富易治、政顺民心的"综合为治"治理观,对当今中国的社会治理依然具有深刻启示.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就业与GDP主力军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等内容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813家中小企业主
乡村家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微观主体,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必须依托力量、生态宜居的坚定维护力量、乡风文明的基础推拉力量、治理有效的重要调补力量、生活富裕的最终实现力量.当前家庭外部结构在逆核心化中离散、内在结构重心下移,导致乡村常住人口结构失衡、生活治理结构脆弱;家庭内部功能在家际化中弱化,导致乡村产业振兴动力不足、生活治理负担加重;家庭外部功能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为发挥好家庭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功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把握好家庭规律、调整好家庭结构、完善好家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