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节课通过三个经典实验的重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他们真正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认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真理,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主要讲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学好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逻辑思维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有所提高。
  尝试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教学过程
  3.1情境导入:
  展示亲子图片(包括人在内多组),形象的图片在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很容易想到遗传。问;是什么物质决定了生物的这一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引出本课内容。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提升了归纳思维能力,激发了探究心理。
  接着展示资料: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水平是分不开的,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出:
  3.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28年,格里菲斯用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展示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菌落图,学生对两种细菌的特点有所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实验过程及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解,回答问题①该实验的对照组是?说明什么问题?②实验组是?说明什么问题?③该实验的结论是?
  追加提问格里菲斯并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因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蛋白质、多糖、RNA、DNA等多种物质。如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你的实验如何设计?学生跃跃欲试,一番讨论后,答出:把S型菌的蛋白质、多糖、RNA、DNA等物质分别和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肯定学生思路: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展示艾弗里等科学家的体外转化实验。
  提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DNA DNA酶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得出了:只有完整的DNA才能进行转化,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的结论。这一结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却没有使人们信服,原因是他实验提取出的DNA最纯时也含有0.02%的蛋白质,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需要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引出:
  3.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展示T2噬菌体模式图,讲解各部分名称及成分特点:只含蛋白质和DNA,且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P存在于DNA分子中。学生推测出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指导阅读教材标记过程,提问原因: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课件演示的具体实验过程,进而让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猜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课件展示动态的侵染过程,并总结:
  吸附一注入一合成一组装一释放。这样即可以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又直观的展示实验过程,从而突破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这一难点。同时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提问: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引出
  3.4RNA是遗传物质
  展示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对这类病毒来说,RNA是遗传物质。提问:如何正是这一点?在学过本节课内容后,学生很容易想到将RNA和蛋白质分别提取出来感染烟草。
  3.5小结本课内容
  最后提出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教学反思
  核酸是遗传物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时,就已经知道。所以本节课重在引领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即得到了方法的训练,又获得了寻找到答案的成功喜悦。同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过去沉闷的课堂,也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探讨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实践的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与途径,分析了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的几项基础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机械加工 教学实践 教学体系 教学  机械加工专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随着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形的产业结构的不断涌现,劳动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大量增加,我们从事技
语文作为小学生的主要课程,其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随着现如今社会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新课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从七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朗读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密不可分,从七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要求看朗读的渗透与目标要求,从生活的体验感悟对读的理解,从朗读中走进生活,让琅琅上口的语言感
【摘要】随着QQ功能的日益丰富,它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引起教育方式、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本文介绍了协作学习的方式,分析了QQ与网络协作学习所主张的环境相吻合的功能,最后阐述了QQ辅助教师进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协作学习 QQ网络  1.引言  我们要在当今社会上立足,除了自身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信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项链》,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结尾安排的巧妙,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教学《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作文教学更是便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记叙文的审题,供料议论文观点的提炼,都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极好机会。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部分的读后感,为什么只能写“先国家之急
期刊
【摘要】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计算机的初步使用能力,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各不相同,如何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确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形式成为我们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的新课题。当今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面向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一、实行开放式教学的必要趋势  随着我
期刊
【摘要】远程网络培训在给学员学习便利的同时,也给教学质量评估带来了难题。数据挖掘技术是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有效手段,将Web挖掘技术用于远程培训教学质量的评估中,可以为网上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从而真正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  【关键词】Web挖掘 远程培训 教学质量  一、引言  作为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现场授课的培训方式,远程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培
教师的一生,如同四季,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这冬藏的行囊如一幅画卷,虽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却记录了孩子们至善至美的情怀,画卷中的一个个故事,如同一片片树叶,展示了教师职业的锋芒与美艳!  第四小组的组长张茹向我报告:“铁龙带来了一包香烟,大课间的时候拿出来向周围的男同学炫耀,大家争着抢烟,惹得周围同学哈哈大笑,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败坏了班风。”  天呢,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胆子也忒大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