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棍棒教育当作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宣称面向“问题孩子”施教的“善和传统文化基地”不仅用棍棒体罚学生,还借着传统文化教育名号让学生学习反科学内容。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基地”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他本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但他认为“我这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这个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
  在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到这所学校教育的一些令人生畏的细节。学校老师使用戒尺打学生,并称“(我)曾经把一个学生打得站不起来,全身都是瘀青”。甚至还当着父母的面打,体罚也“经过家长同意”。记者向陕西渭南市合阳县教育局反映相关情况,得到了“已对‘善和传统文化基地’进行初步调查,查明其没有相关办学资质,属于不正规的办学”的回应。
  近年来,这种打着传统文化教育旗号而行违规办学之实的非法办学机构,不在少数。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与地方教育监管不力以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错误理解有关,同时也折射出家长对待“问题孩子”的焦虑。
  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传承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但现在有的打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机构,却把糟粕当“宝”,比如棍棒教育。事实上,按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的做法,都是违法的。但是,近年来,社会却出现对“棍棒教育”的崇拜,认为对孩子过度“赏识”,纵容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再对孩子让步,认为“赏识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应该对孩子严加教育,该打就得打,或者送给某些机构去“管教”。当然,这些机构不需要对孩子进行什么教育,只需要敢打即可。
  出现这种情形,值得深思。赏识教育,并非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纵容,而是需要基于规则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批评、矫正。但是,批评和体罚、变相体罚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正常的批评,被舆论质疑为变相体罚,对教师上纲上线,导致教师干脆不再管学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无原则纵容。而另外有的时候,有的教师则把批评等同于打骂,不打骂就不知道该怎么批评,不知道批评的尺度在哪里。
  棍棒教育,不能视作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而是封建糟粕沉渣泛起,这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提出调整要求。首先,不能认为机构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符合教育方向,要看其教育内容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不能让反科学的内容充斥在培训机构之中,更不能以假的传统文化教育败坏传统文化。其次,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规则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对学生进行校规处罚,应该成立学生事务中心,由学生事务中心调查、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处罚,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和法治教育。再次,家庭教育必须回归做人的教育,而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以前,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块是家教,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比如尊敬长辈、不浪费粮食、诚实守信等。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知行合一”等,傳统文化教育资源可谓丰富。然而在某些教育机构的手里,却只剩下了“棍棒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伤害。
  (来源:《光明日报》 熊丙奇/文)
其他文献
“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课堂,可能是‘双师型’的课堂,人机交互、人机结合将成为主要形态。一堂课可能由一名教师和一个机器人共同来上,布置和批改作业、知识点训练、监督学习、学习情况的分析等工作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在日前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这样描述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学习  面对席卷而来、被称为人类“第二次零点革命”的人
期刊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师培训必须跟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但现实中一些教师不愿意参与培训,存在教师培训机构“抢教师培训”的问题。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上,专家呼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方法,以支撑未来课堂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教师培训经费增加、
期刊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教育竞争的着力点放在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上,频频出台新政与举措,力促教师资质与能力提升,为打造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的创新型师资而奠基。  赋予公务员法
期刊
据报道,近日,浙江大学一门具有时空穿越感的“手工课”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人们的关注,这门课程便是古典文献学的专业必修课——版本学。2015年,冯国栋教授开始讲授这门课时,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课程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装帧古籍。  我国的书籍装帧发展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我国曾广泛流行过多种装帧方式,比如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古籍装帧技
期刊
从2月下旬,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始,减负战役就吹响了第一声号角。3个月过去了,减负成效如何?5月2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各地进展,记者也实地走访了广东省的一些中小学校、培训机构,采访老师、学生、家长、培训机构负责人,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整改校外培训机构12 251所,培训热还未真正降温  “你可以不来培训,但是你的
期刊
期待著、盼望着……大奖在漫漫等待中悄悄来了!  4月8日,红河县边远的垤玛乡河玛小学教师李艳丽,像往常一样上完下午最后一节课,疲惫地回到自己10余平方米的单身宿舍,习惯地拿起手机连上网,这可是她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山顶上的村小,保持与村外世界联通的重要方式。  今天的QQ群、微信群里怎么会如此热闹? 李艳丽定睛一看,“好多写儿童文学的作家、编辑在联系我,向我表示祝贺,说我获了大奖”。  原来,当天是一
期刊
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核心人物,班主任直接或间接地承载着学生、班级所有问题的管理职责。当前班级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传统管理方式引发的,并且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班主任拥有“绝对权威”。许多班主任认为需要以严格的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管理,只有让学生害怕,保证纪律,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二是将成绩作为班级管理的“绝对重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分重视成绩因素往
期刊
“教师包讲、学生静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国家2010年实施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从那时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遍及全国各地,课改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创新的教育思想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让不少学校、教师获得发展。但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不是心中有冲动、马上去行动就有效果的。常言道:最难改变的是习惯。改变教学习惯要从思想上对传统教育
期刊
近年,“学霸爷爷”“学霸奶奶”的新闻经常会出现,每次都会引起一定范围的热议。其实,这些老人“学到老活到老”——坚持学习与奋斗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反思與学习。  前阵子风靡的新标签“佛系青年”被一些年轻人对号入座。他们认为,在快节奏且压力大的都市生活中,云淡风轻,浑不在意,很“佛”很自我很惬意。但是,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所言,“佛”可以,但是要走心,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
期刊
《半月谈》日前刊发报道,揭露当下教育培训市场上常见的“洗脑式”营销。不少家长架不住广告“忽悠”,被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洗脑”,报班花费动辄成千上万元,被坑钱、坑娃、坑智商。种种“洗脑式营销”消费着家长们的焦虑,加剧拔苗助长的功利心,违背了教育以育人为本的初心。  脑子里有“生意经”的不仅是培训机构,有的学校也不能免俗。日前,西安某民办学院学生向媒体爆料,學校即将迎来20周年校庆,其所在班级辅导员在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