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应给人以美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从凝练、形象、节奏、幽默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关键词:教学语言;凝练;形象;节奏;幽默
  作者简介:王芳(1968-),女,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高级讲师。(重庆 40002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53-02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以传授知识、介绍经验、交流情感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作语言。它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学语言的优劣、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技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并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1]
  准确、严密、富于逻辑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然而,教学语言亦是一门艺术,除准确、严密之外,还需要给学生以美感,吸引学生,优化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启迪学生的思维,就能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不得当或者枯燥乏味,甚至令学生昏昏欲睡,那就不应当指责学生的学习兴趣淡薄、课堂听讲不专心,而应反思自己教学水平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简洁明晰——凝练美
  课堂教学语言应精简凝练,如果语言繁琐拖沓、翻来覆去、面面俱到,则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对概念定理的解释、原理的说明、观点的阐述、事实现象的叙述与描述、知识点的讲解,用词要简洁,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内容,把握住教学重点。
  要摒除题外话,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废话更要避免。教师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仔细想清楚重复的内容是否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这样的重复有无必要,对课堂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意识的习惯性重复,还要避免无意义的口头禅,如“这个”、“那个”、“呃”、“是不是呀”、“你们想不想”等等。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教师要自觉锤炼语言,使语言尽量简洁明晰。
  二、生动贴切——形象美
  有些教师上课语言枯燥乏味,很重要的原因是语言贫乏及表达苍白。俄国古典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说明形象的特征:“当你读完了一部优秀作品之后,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就会像活人一样,以其所有极细微的特征——他的面貌、声音、举止和思想方式——完全显示在你面前;他们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他们。”
  课堂教学语言生动、贴切、形象、栩栩如生,能引发联想与想象,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在其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于文科类课程(尤其是语文课)很重要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理工类课程来说却常常被忽视。人们通常认为理工类课程的教学语言只要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就可以了。其实,生动形象的授课语言对于理工类课程也是相当必要的。这些课程本身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难学。如果教师能尽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语言具有形象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1.语言具体直观,用词贴切生动
  选择生动贴切的词语进行形象的表述,给学生以具体逼真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语言的刺激,在学生的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印象,以激起他们的再造和创造想象力。教师应多积累词汇,多练习运用,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运用举例子、讲故事、修辞手段,如比喻(打比方)、引用等方法
  这些方式能使学生对繁复抽象的原理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深入浅出,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例如,教师为了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结果。若能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来说明,就会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令不少学生感觉枯燥难懂。其实,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可以以生动具体的材料为原型,借用举例、打比方、文学性语言辅助等方法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和导数的知识,而这类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若能结合实际生活(如社会、校园、家庭生活),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相关实例进行教学则易于激发其兴趣,又能深入浅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物理、化学等课程中,若多举例子,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事实与物理和化学中的原理紧密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抑扬顿挫,张弛有致——节奏美
  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指语言具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停顿转折的变化。恰当而富于变化的语调更能表达说话人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如果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地平铺直叙,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语速的适度变化、语调的抑扬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教堂教学语言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都是表达教学内容的需要,应对声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度和讲话的速度等进行恰当的处理,使其抑扬顿挫、变化有致、节奏鲜明、富有美感。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
  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高亢为“扬”,低沉是“抑”。如喜悦时声高,忧伤时低沉,陈述时语调较平缓,表达疑问时语调上扬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2.适当的停顿
  教学中的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老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和消化。
  3.字音的轻重变化
  常采用重音来强调、突出某一内容,在表达不同的感情时字音的轻重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应正确运用字音的轻重变化来适应不同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使语言具有一种轻重变化的美感。
  4.合理控制语速的缓急
  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本身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此外,还要留意學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语速的快慢,以掌控课堂节奏。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变化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掌控语速,使语言抑扬顿挫、张弛有致,富于美感。平静时,语言平缓而清晰;讲述欢快、喜悦或诙谐幽默的情景宜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表现庄重、肃穆、悲痛、沉重或强调、引起注意等有关内容和感情时,则多用沉稳的节奏,语速较缓,音强而有力。这一点,对于语文、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科目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四、幽默风趣——和谐美
  幽默是一种语言能力,讲话者在谈笑风生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妙趣横生中闪现理性的光芒,听者则在会心的一笑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说话人的思想与主张。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学生大都喜爱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喜欢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调节气氛,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或者化解尴尬,甚至消除疲劳。
  “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师生融洽和谐的良好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使其学习愿望加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3]幽默的教学语言也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到教师的身边,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幽默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过度,不能使幽默变滑稽;二是幽默的内容和形式要得当,不可庸俗化,幽默不是插科打诨、浅薄贫嘴,甚至低俗油滑。
  幽默是一个教师智慧、学识、情趣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机智。教师应加强积累和修炼,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与良好的修养、情趣,心态平和宽厚、温雅豁达,并注意训练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反应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以便机智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备自然适度的幽默感。
  五、总结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教学手段也日趋现代化。然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性格特点及其应变智慧的外在表现。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语言是否成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仅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还要富于美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元青.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課堂教学效率[J].科研纵横,2010,(4).
  [2]赵绪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几点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3]王凤兰,张吉良.试论教师的语言艺术[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4).
  (责任编辑:沈清)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现象的出现,除了受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教育的社会性缺失。如果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所学专业滞后于社会行业,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弥补的话,那么学生的教育社会性缺失要想通过后天弥补来完成则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他们的某些社会品质在其幼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通过“被就业”这种社会现
[目的]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指数、p
[目的]探索材料冶金领域国际一流期刊Acta Materialia的办刊策略,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Acta Materialia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库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值得教师探究和借鉴,据此,我总结出四个教育学生的策略。  一、对有过错的学生要“手下留情”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原本在天庭有职务,因为行为失当,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其实,被贬下凡是“手下留情”,即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给教育很大启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时常遇到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面对他们,要有耐心和信心,要记得“手下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各方面的发展.现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主要从课程选择、文献检索能力培养、课题选定、创新
[目的]探讨代投论文的识别方法及遏制论文代投的策略.[方法]基于编辑部稿件处理系统投稿论文作者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用户名等个人注册信息,挖掘疑似代投论文
摘要:根据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实际实施状况提出改进建议,探索和研究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作者简介:刘国华(1969-),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北京10007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41-02    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学校经常
进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把开放性教学内容及基础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往往会学英语,但不会用英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从分析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及目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入手,根据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