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nj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FCPD)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FC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29岁女性,因“恶心、呕吐、乏力3 d,血糖升高、尿酮体阳性1 d”就诊。患者自幼有腹痛发作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糖升高、尿酮体阳性,腹部CT检查可见胰腺萎缩伴多发小钙化灶,血脂肪酶和血淀粉酶检测结果提示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提示胰岛内分泌功能不足,遗传性糖尿病相关基因测序发现WFS1基因2号外显子发生c.1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观察开颅血肿清除术、CT引导下血肿穿刺术用于重症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重症脑干出血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开颅组(21例)和微创组(34例)。开颅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微创组患者接受CT引导下血肿穿刺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0~2分视为患者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再出血、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并分析患者初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血肿体积与术后30 d内死亡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开颅组21例患者中,术后MRS评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变化与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颈椎手术的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2例,其中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72例、接受颈后路双开门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182例、接受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98例。通过HSS-DDI量表评估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并按照Bazaz分级系统评估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吞咽困难程度。根据颈椎前路或后路术后是否发生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与无吞咽困难组,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手术相关资料(
目的观察Zeste同源复合物2(EZH2)基因表达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μg/mL)ox-LDL作用12、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显示,100μg/mL ox-LDL作用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最明显(P均<0.05),因0μg/mL ox-LDL作用24 h后上清IL-6水平升高,故选择100μg/mL ox-LDL作用12 h作为后续实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瓣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Rap1 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7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Rap1GAP、HHLA2 mRNA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Rap1GAP、HHLA2 mRNA表达差异,分析二者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Rap1GAP、HHLA2 mRNA表达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Rap1GA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采用ExoQuick试剂法分离提纯BMSCs来源外泌体。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常规饲养未接受任何干预的大鼠)、假手术组(开胸后仅打开心包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I/R组(建立心肌I/R模型)、缺氧干预组(建立心肌I/R模型并采用缺氧预处理后BMSCs来源外泌体400μg/g进行干预)和常氧干预组(建立心肌I/R模型并采用常氧预处理后BMSC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用于治疗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患者4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体外膈肌起搏组27例、单纯机械通气组20例,同期选择接受全麻下四肢手术且术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转ICU监护患者15例(对照组)。对照组和单纯机械通气组除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复苏后及时拔除气管插管,而体外膈肌起搏组在此基础上,于入组当日给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比较三组入组当日和治疗7 d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活动度,以及体外膈肌起搏组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多发性肌炎(PM)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芯片数据库下载PM基因表达谱GSE128470,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PM的DEGs,利用DAVID在线网站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预测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8.2软件中插件MOCOD和CytoHubba分别筛选出核心模块和关键基因。结果在PM基因表达谱GSE128470中共获得366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以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在HPT术前病灶定位中应用效果。方法HPT患者24例[原发性HPT(PHPT)9例、继发性HPT(SHPT)15例)],均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共切除甲状旁腺病灶63枚,其中PHPT 9枚、SHPT 54枚,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样甲状旁腺组织。患者术
目的总结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置管引流术后迟缓埃格特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80岁,以右下腹疼痛伴发热入院,经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检查诊断为阑尾炎并阑尾周围脓肿,接受经皮穿刺阑尾周围脓肿造影及置管引流术治疗,术后以头孢唑肟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4 h患者突发持续性寒战、体温升高、降钙素原升高,判断患者有血流感染表现,更换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血培养结果提示患者为革兰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