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特征的科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对文本、作家、文学流派等进行理性认识、分析和评价,并预示文学发展趋势的实践活动。“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笔者从文学批评的概念、科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艺术性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文学批评的学科属性。
  【关键词】:文学批评;科学;艺术性
  “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学者认为“文学是一门科学”: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是哲学意识,艺术是直接意识”[1]。有学者认为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李健吾认为“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2]。也有学者如袁可嘉认为文学批评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判断文学批评是科学还是艺术,就要对这门学科有全面的认识。
  一、文学批评的概念
  兰瑟姆提出过疑问“究竟什么是文学批评?”结合韦勒克的看法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阐释能有启发。韦勒克区分了广义和狭义的批评。广义的批评包括对具体作品和作者的評价,也涉及文学原理和理论。狭义的批评则研究具体作品,“重点是对它们的评价上”[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学批评”,即Literary criticism,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作的理性思考。
  综上,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对文本、作家、文学流派等进行理性认识、分析和评价,并预示文学发展趋势的实践活动。文学批评揭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表现批评主体的思想立场、价值倾向和审美情趣。文学批评虽然是批评主体对文学现象、规律的主观性认识和评价,但却要求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评价尺度具有理性。
  二、科学的定义
  贝尔纳归纳科学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诸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种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4]。
  (1)建制:组织完成社会中的一定任务的人们。兰瑟姆强调科学化、精确系统化,认为只有学识渊博者努力才能发展文学批评。所以在他眼中只有艺术家本人、哲学家和大学文学教师才能从事文学批评。其中,他尤为青睐大学文学教师进行文学批评实践。
  (2)方法:认识物理自然和人类社会新事物的方法的集合。文学批评分析具体作品,必须用哲学方法指导实践,用文学观点为根据剖析作品。例如西方批评流派中的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等;中国古代的“格调说”、“肌理说”、“童心说”、“文随世变说”等;都是具体实践中的文学批评方法。
  (3)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
  据记载,“文学批评”起源于古希腊文“krites”和“krinein”。后来“批评”演变出不同的含义。在法国,“批评”成为囊括所有文学研究范畴的专有术语。在英国,德莱登《天真的国土》的发表明确了批评是得出正确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批评由此进入文学学科领域。蒲伯在德莱登的基础上写的《批评论》,更促进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的传播。在德国 ,“批评”的范围因为受当时美学和强调客观的文学史编纂观念的发展的约束,被限定为“每日评论”和“武断的文学观点”[3]。文学批评在后续发展中,涌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社会批评思潮,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批评思潮,以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批评思潮,以费什为代表的读者反应批评思潮等。
  在中国,“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才从西方译介,但中国文学史上它并未缺席。《孟子·万章上》就提到“说诗”;刘勰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5],已明确将创作和批评并列为文学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中国历史上涌现了系统的理论专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严羽的《沧浪词话》;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理论,如王世贞的“格调说”、王国维的“融合说”等等。
  (4)“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4]和“构成我们的诸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种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4]:新的理论方法、新观念的源头。例如维柯开创式地将荷马生平和古希腊社会结合起来研究《荷马史诗》。在维柯的基础上,又经过斯塔尔夫人的环境决定论、圣佩甫社会环境形成文学的理论,社会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终在史学家丹纳手中诞生。他在《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中阐发了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他认为,一部作品不是孤立的,而是从属于作家、艺术家族和社会,因此艺术品和艺术家都必须受到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
  所以,从文学批评的概念和贝尔纳对科学的定义来看,文学批评确实是一门科学。
  三、文学批评的艺术性
  兰瑟姆一边强调批评要更加科学、精确和系统化,但又说文学批评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不会成为一门非常精密的科学,甚至不会成为一门近乎精密的科学”[6]。相互矛盾下蕴含着文学批评的特征: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同时具备了艺术性。
  文学批评的艺术性表现在:
  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性是艺术实践区别于其他精神创造实践的重要标志。文学批评的过程必将伴随着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感知、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其目的又是通过作品来发现美、理解美。文学批评的过程必然是审美的过程。所以文学批评是具有艺术性的。
  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迷事”[7]。人作为批评主体,进行文学批评完全抛开个人情感经验是不可能的。直觉感悟、情感体验、批评方法的不同,会让个人情感表露在文学批评中,进而影响批评的结果。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特征的特殊的科学。所以在文学批评的具体实践中,应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融合:即在保障理性思维的缜密和深度、确保批评理论的普适性,以及保证文学批评能为读者提供可行性的阅读指导的同时,让读者在阅读中达到身心愉悦。
  参考文献:
  [1](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2]李健吾:《咀华集·咀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5]刘勰:《文心雕龙》[M]. 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
  [6](美)兰瑟姆:《批评公司》[J].《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搬家、收拾废品或者清理某只箱子时,偶然翻出一样来自过去的物品——无论它是一件带有垫肩和圆形领口的女式西服外衣,还是几本二十年前的《大众电影》,或者甚至是一个不知在壁橱里摆了多久的铝制饭盒,都会感受到那种时光流逝的味道……那仿佛积了厚厚一层尘土一样的味道。但是,有时,在这些来自过去的物品中的某一样东西,却穿越了时光的阻隔,到今天看起来仍然是鲜活的、恰当的、毫无过期的味
期刊
在我的眼中  你就像一本厚重的字典  深蓝色的封面,已经磨损的边角  静静地置于书架一角  你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也極少有人会对“字典”感兴趣  偶然地,我翻开了你  竟意外地发现  纸张是崭新的  内容也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可是,我读得好累  或许你本就不喜欢被人翻阅  抑或并不欢迎我这位读者  然而,我的目光已经贪婪而又固执地停留在你跟前  再也不想翻看别的任何只字片言
期刊
1.玉阶怨  眉眼纹络嵌  木簪银丝显  风华逝去柳枝蔫  不见良人返  梦中呓语魂牵  奈何风催容颜  莫待桃花衰败前  更忆风光无限  2.自逍遥  闲杂小阁暗朱窗  得空煮酒望流光  无需相思人在旁  聊博一笑自在闯  随他半世逐名望  遍地物欲似水涨  如我阳光  扯碎一身名虚妄  3.韶光远  韶光远  缕缕相思浅  陌上花开迟旧缓  忘却故人面  豆蔻华年  忽忆幼稚欢颜  千般万般 
期刊
开栏的话:   评论家评论作家是常见的,而由作家来评评论家,或者两位作家互评,则不那么常见了。我们开设“双重观察”栏目,也许因此别有意义。  1  “莫扎特,莫扎特,天空多么蓝。”北京常有鸽群飞过的秋日天空有多么蓝,一如我好奇之蓝,一如海的远处最新鲜的矢车菊花瓣的蓝,那么写张定浩这短短数千字诗评就有多么难。我想起今年第一次集中看他诗歌的四月。此前就时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他的诗歌,我看后也转,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跟大家学习交流机会,邹然跟大家分享了美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接下来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  美,是一个有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谜。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了一起,大概所有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要经常谈到美,于是,诸如“山
期刊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
期刊
【摘要】:《牡丹亭》和《包法利夫人》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和艾玛都是追逐爱情的典型形象,而二者因为时代背景和周围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的阶级性,有一定的相似,也有极大的不同,本文从这两个形象出发,浅析其异同。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包法利夫人》;艾玛;比较  《牡丹亭》是中国人众所周知的汤显祖名作,也是其颇为得意的四梦之一。其中的杜丽娘作为一个袅袅婷婷的大家闺秀,在自我觉醒后为情生死
期刊
婚姻和家庭,是女人生命里的一个转折,是女人一生用汗水和辛酸经营的一个组合。  结婚的女人,你幸福吗?再好的感情,也要经历一次次忙乱的摧残;再多的耐心,也要经历争吵和家务索事的洗礼;再美的回忆,也成为记忆中的奢侈品;因为老婆眼中的老公变成了懒蛋,老公眼中的老婆,温柔也不复从前……  结婚的女人,你幸福吗?有一种心酸,叫生孩是女人的任务,养孩子是女人的义务,倾尽全力唯护这个家似乎是女人唯一的方向。婚姻
期刊
无论在什么时代,离家永远是一个充满着离愁别绪的话题,作者以离家为题,其中的满满离家愁苦之情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倾泻而出,而这种悲苦之情也为其初期诗歌奠定了基调。这首诗歌却在普通的离愁中加入不同的意蕴,使得这一份离愁变得独一无二。  1.悲苦串连成网  诗歌中出现了七次悲苦,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突出了悲苦的情感,作者用“悲苦”一词将母亲,姊姊,哥哥串连在一起,结成“一个缜密的悲苦的网”,使得这离愁的情
期刊
一、“痴生”的界定  (一)“痴”的界定  要研究《聊斋志异》中的“痴生”形象,首先要阐释清楚“痴”这一字的确切来源及含义,以便更加清晰且深刻的进行探讨。  了解“痴”的含义,首先要提及的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痴”在《说文解字义证》中有这样一条解释, “痴,不慧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有云:“痴者,神思不足,故亦病也。”因而可以得出,“痴”的本义应是與智慧之人相反,亦病却非病的一种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