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章信息 培养阅读技能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xibaog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章信息;阅读理解题;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90-01
  
  阅读技能培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习语言知识、词汇、句型或语法知识,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或态度,达到与作者之间成功交际的能力。
  
  一、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
  
  英语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的阅读技能有: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和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二、抓住文章信息培养阅读技能
  
  1 留意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主题的理解能力。例如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is
  针对这种题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中相关主要信息的能力。面对一篇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或议论文,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常常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之处,段落的首句和末句常常可以体现出段落的大意。因此,教师应该训练学生以扫读、略读,或跳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搜寻文章的主题句,理清文章的主旨脉络。
  有的文章没有主题句,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概括归纳隐含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从概括每一段的要点开始,用几个简单的词或短句来概括每段的意思,到最后将各段要点集中,概括归纳出全文的主题思想。
  遇到给文章选择标题的题目时。学生必须明白,标题归纳全文的中心。一篇文章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常常是蕴含中心思想的关键词,也可能就是标题的一部分。
  要推断文章的写作目的,学生除了要明白文章的主题外,还要弄清作者对主题的态度,可以是肯定的(positive)、否定的(negative)、支持的(sllpporting)、漠不关心的(indfiferent)、主观的(subjective)、客观的(obiective)等等。
  
  2 留意具体信息题。一篇阅读理解题包含的信息很多,但题目所考查的只是某些特定信息。因此,学生要对题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有针对地去寻找信息,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段落、语句、中心词,对照,比较,确定答案。例如: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ncluded in the passage?
  (2)HOW can you
  contact and get funher informationfromthe OU?
  注意文章中出现的下列信息: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对提到的事物列举说明,将零碎的细节组成一个整体。文章中出现but、yet、however、at t11e same time、not…but…、otiler than等表示转折或对比含义的词时,常易出考题。它们通常表示两个事物、观点、情况等的对比,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掌握以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把握。对于在原文与考题间设置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表达相同意思的考题,用排除法再好不过。
  
  3 留意猜词语义题。英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学生有时会遇到一些过去不曾见过的词,这时要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猜测词义。这类题考查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常见的命题方式有:
  (1)The undedined WOrd“……”probablv means,
  (2)The phrase“……”is close to.
  教师应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标点符号。破折号、括号、冒号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引号表示引用某人的观点;感叹号表示作者的感情、态度;分号、顿号表示并列关系;双引号表示反语讽刺。学生还应注意上下文提供的定义或解释以及该词与其他词语或句子构成的因果、转折、对比、递进等逻辑关系。
  熟词生义是常考题型,考生往往倾向于使用熟悉的词义,从而出现失误。多义词的意义选择与上下文关系紧密,往往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中隐含着多义词确切的含义。
  
  4 留意深层理解题。有些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可能发生的事。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应根据考题详读相关细节,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深层理解题中常见的词有infer(推断)、inaply(暗示)、suggest(表示、暗示)、indicate(表示、象征)等。这类题通常出现在开头段或结尾段,出现在对话当中,或出现在某个段落的主题句中。学生只能在原文提供的证据范围内推理,不可推理太远。
  
  编辑:杨慧芳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目的性;选择性;读写   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3(A)—0061—01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拘泥于课本与课堂。只有既立足于课堂教学,又注重课外阅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情境;生活实际;情 感;陷阱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B)—0077—01    兴趣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由兴趣所产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直接影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和形成数学创新
摘 要:以“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版(2014年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运用实验法、x2检验法分析得出: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耐力跑指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项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进步幅度来看,实验班优于对照班,证实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质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学生主体性需求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健身性
〔关键词〕 教育公平;公益性;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9(A)—0008—01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其中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并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习作教学;情境;媒介;疑问;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88—01    我们常说,情动而辞发。一个人,只有萌发了倾吐的欲望,才会有倾泻于笔端的真情文字。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原因之一就是在习作时教师的要求过多过细,学生总有“是否符合要求”的顾虑存在,从而束缚了学生调取生活积累的激情。本人认为,在习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