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学科交叉路 圆放射医学梦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科学问题全球化,科学家国际化,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开放的大型国际化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事实证明,科学和技术之间没有边界,理论和实验之间没有边界,物理和化学之间没有边界,放射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物理学、化学、信息学和工程技术等相结合。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数学模型计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中患者的辐射剂量,并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3组管电压(80、100、120 kV)对人体仿真体模行双源CT检查,使用数学模型软件(ImpactDose 2.0)模拟方法测量CCTA 3组管电压的患者器官吸收剂量并转换有效剂量,采用人体仿真体模置入热释光剂量计实验对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目的 观察植入不同活度放射性125Ⅰ粒子近距离照射后,大鼠后肢行为学和背根神经节(DRG)放射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钛质空壳作为对照)和低、高活度放射性125Ⅰ粒子组.低、高活度组分别于L4~5、L5~6椎间孔植入1粒放射活度为14.8和29.6 MBq 125I粒子.3组分别于粒子植入术前24 h、术后48、168、336、720和144
近期,不断有读者和作者反映,在百度等网站出现假冒本刊的杂志稿约,提供虚假的邮箱,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向作者骗取版面费等与稿件有关的费用,非法获利。有的作者通过“百度”搜索向造假邮箱(zhfsyxyfhzz@163.com)投稿而上当受骗。
期刊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创刊于1981年,伴随着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科技创新的深入,走过了坎坷而辉煌的33个春秋.杂志早期的报道重点是放射生物效应与分子机制、放射病诊断与治疗、辐射检测与防护等研究.近年来,放射诊疗技术应用发展迅猛,新的放射诊疗技术不断涌现,医用辐射防护与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日益受到公众、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强化了对医用辐射防护和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论文的报道
期刊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h-R3)、西妥昔单抗(C225)联合照射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TE-13的作用.方法 分为无药对照组、h-R3组、C225组、单纯照射组、h-R3联合照射组、C225联合照射组,采用MTS法观察处理组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R3、C225对食管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多靶单击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联合顺铂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均给予IMRT外照射,总剂量为50 Gy,2 Gy/次,共25次,5次/周;外照射2周时开始行内照射,1次/周,6~7 Gy/次,共6~8次,总剂量为42~48 Gy.联合治疗组加顺铂同步化疗,静脉滴注,1次/周,30~40 mg/m2,连
目的 探讨成人盆腔低剂量CT成像中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45例先后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盆腔CT检查患者的图像纳入研究,共获得3组图像:A组为常规剂量图像,采用机器默认的滤波反投影重建(FBP);B组为低剂量图像,采用ASIR,并分别按不同ASIR权重值分为B1组(ASIR 0)和B2组(ASIR 50%).由两位放射专家
目的 探讨核电站长期运行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影响,了解核电站长期运行下周边居民健康基础资料.方法 按照离核电站远近,选取0~10 km、10 ~ 20 km、20~ 30 km 3个调查区和对照区,采集血样,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0 ~10 km、10 ~ 20 km、20~30 km调查区和对照区畸变细胞率分别为0.157%、0.167%、0.070%、0.111%,差异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时,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软件中计算点阵网格大小对剂量计算精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例粒子植入患者的验证计划,将点阵网格调整为128×128、96×96、64×64、32 ×32共4组,在粒子数目、位置、活度及靶区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应用TPS计算每个计划的剂量,分别得出4组D90、V90、V100及V150,并计算D90的误差.结果 128×128、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模拟定位扫描,探讨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内靶区及计划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方法 3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次、2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分别在每次扫描各时相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构建内靶区(ITV)及计划靶区(PTV).结果 放疗疗程中ITV及PTV体积均呈递减趋势,两靶区中心点位置变化均不明显.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