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儒汤用彤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用彤、吴宓,再加上陈寅恪,是历史上有名的哈佛三杰。三人均为近代大家,在哈佛大学留学时,互相交流,成为至交。汤用彤是吴宓最钦佩的知交,认为:“锡予喜愠不轻触发,德量汪汪,风概类黄叔度。而于事之本理,原之秘奥,独得深窥。交久益醇,令人心醉,故最能投机。”三人中,以汤用彤的佛学功底最为深厚。而为人处世,汤用彤基本上继承家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遇而安”,颇合禅理。
  钱穆与汤用彤是知心朋友,对汤用彤的评价是:“锡予之奉长慈幼,家庭雍睦,饮食起居,进退作息,固俨然一钝儒之典型。”汤一介则回忆:“我和父亲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除了因出版《隋唐佛教史稿》问题责骂过我一次,我不记得他还因别的事责骂过我。”汤一介还提到了一件事:“1942年,当时的教育部授予我父亲那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最高奖,他得到这消息后,很不高兴,对朋友们说:‘多少年来一向是我给学生打分数,要谁给我的书评奖。’”这既反映出汤用彤对自己学问的自信力,又体现了这位大儒对金钱名利的“钝”。
  汤用彤治学极严谨,轻易不下笔。他用15年的时间写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出版时仍觉“不惬私意”,“现于魏晋学问,又有所知,更觉前作之不足”,最后是迫于“世事悠久,今日不出版,恐永无出版之日”,这才使得此书于1938年公开面世。此书问世半个多世纪后,季羡林评价:“一直到现在,研究中国佛教史的中外学者,哪一个也不能不向这部书学习,向这一部书讨教。此书规模之恢弘,结构之严谨,材料之丰富,考证之精确,问题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释之周密,实在可为中外学者们的楷模。”
  对于学问,汤用彤即便在平日里也绝不轻易开口。有段时间,汤用彤、钱穆、熊十力、蒙文通四人经常聚在一起。相聚时,熊十力与蒙文通经常就佛学问题互相驳难,不可开交,而汤用彤“应最为专家,顾独默不语”。1939年,钱穆写完《国史大纲》后,汤用彤建议他旁治佛学,或者改读英文,多窥西籍。钱穆请汤用彤为自己选购图书,汤用彤只为其选择了三本。钱穆觉得太少了,嘱咐汤用彤再多购买。而汤用彤则说:“以一年精力,读此三书足矣,”竟不许钱穆多买书。
  
  编辑/王玉
其他文献
在二号坑馆内,随着簇拥的参观人流,我们没有更多驻足沉思的空间,走过闻名于世的铜车马坑,这里曾出土了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代铜车马。四马驾车,铜马为白色,铜车是彩绘的,极为豪华。吴小年先生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架铜车马是用现代技术仿制的,真的铜车马正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缅怀历史,不禁浮想联翩。     疲秦之计——郑国渠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大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之势。山东六国之
期刊
《五经》当中有一本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经”,原作《周易》。《周易》在《五经》里面有它独特的地位和意义。简单地说,其他的基本“经”多涉及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而《周易》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背后的总的知识支撑与思维方式,所以《周易》又可以被视为众“经”之《经》。  《周易》是一本具有复合性质的经典,占卜当然是它最基本的应用,但《周易》最重要的应用,还是在于它
期刊
大唐的盛世之光,穿越了历史,给与之相遇的人,以惊奇与感喟,遐想和沉思。  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安,没下火车的时候就想象着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中心如今的容颜,车厢里我问一个从北京出差回来的西安人,西安都有哪些关于“唐人”的民间故事,他说:“那可多了,这里的每个人都能随口讲出一些来”,他的这种回答,吊足了我的胃口。北京的气温比西安要低,一下火车,暖暖的空气扑在脸上,略带一丝远古的幽香。  “生作长安
期刊
大唐是长安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长安是世界文明的轴心。在公元前200年,长安刚一建好,就已经成为一个行者的符号,它不仅有开放的胸襟容纳远道而来的遣唐使,更有谦逊的品格成就了历尽艰辛的西行取经者。    玄奘西游  这座属于旅行者的城市,它的标志是大雁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碱道盘虚空”,巍然耸立的大雁塔投下的是佛教大师和文化使者的身影。13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位勇敢的僧人
期刊
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贵族祭祀、盛宴、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青铜器还是当时礼制的体现,所谓“器以藏礼”。古代有“禹铸九鼎”的记载,即用鼎象征天下九州,代表王权,可见青铜器的地位之高。商周时期,青铜器除了作为国家重要的祭祀礼器之外,还有“铭贵贱,别等列”的功能,天子、诸侯、卿大夫,身份不同,使用青铜礼器的形制和件数有严格的规定
期刊
到西安第二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终南山。王启鸣老师已经与山上净业寺的本如师傅沟通好,过来游学的学员可以在寺院早课的时候,听本如师傅讲终南山文化与佛学思想。不到早六点我们就从酒店出发,带了面包和水,在车上解决了早餐。     雾里登山  这几天雾一直比较浓,车接近山脚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终南山脉一个轮廓。车停在了山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清晨的雾气,给整座山增添了一丝温润,也带给这些整日忙碌,很少走出城市融
期刊
从斋堂出来,我们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明德师傅,看上去,他年纪应该跟我差不多,我快走了几步跟他聊起来。  记者:您来终南山多久了?  明德:我是零一年来这里的,已经近十年了。  记者:您是西安人吗,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出家了呢?  明德:是的,我是西安人。我是八一年出生的,也是八零后。出家也没有什么原因,几千年来,在山里“有很多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
期刊
在历史的追赶下,不知多少帝王将相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匆匆过客,留下的只有他们或深或浅的足迹,让我们凭吊!  眼前这个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军容整齐的军阵,似乎正在赶赴一个箭镞纷飞,鲜血横流的战场;它仿佛凝固了历史前行的步伐,凝固了流逝的时间。兵马俑,这个苏醒的地下军团,用它的静穆,诉说着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战功,他们传达出的气势如虹,不可抗拒的威严,令人想见始皇荡平六合,一统江山的伟业。  是他在
期刊
闲时常读元曲。诗庄词媚曲谐,最终入我心的还是元散曲。散曲简洁如画,却很美丽,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个干净清静的世界,赏心,悦目。    在内容广泛的散曲中,我独爱那些追求内心自适和无拘无束的归隐之作。曲中的葵花,蜂儿,牛羊,落花流水绕柴门,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这种远离红尘的田园生活和乡野之气,美哉,妙哉。  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一生颠沛,晚年归隐,所作散曲叹世隐逸居多。如其《双调·夜行船
期刊
第一滴眼泪  第一滴眼泪关乎江山社稷和个人政治抱负。古代文人从小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熏陶,身怀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如果抱负不伸,往往会被认为是人生最大的失败。然而,理想代表的不是虚伪的美妙与愉悦,而是结实的摔打与磨砺……  他曾经是二十二岁便金榜高中,名动天下的新科进士,成为皇帝心中未来太平宰相的人选;他曾是文坛领袖欧阳修赞口不绝,自认“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的文坛新秀;他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