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梦回,久违黎光小城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zh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青岛从一堆地名里单挑出来,是带着一些特殊感情的。
  有点儿像画了美美的容妆去见初恋情人,既有满心欢喜也有说不出道不明的忐忑。有点儿像耳顺之年的老太太嫁宝贝闺女,既有谨慎小心,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依恋。但是不管怎样,青岛一直是我午夜梦回、萦绕在心里的黎光小城,所以我去得坚决。
  去青岛的时候恰逢一年一度的啤酒节。所谓啤酒节,就是像我这种年方二八、未曾见过世面的小孩都会莫名其妙变得兴奋的节日。不为喝酒,只为情怀。
  黄岛区。在金沙滩附近,偌大的棚子搭建得简单又冷清,只会让人产生搬个小马扎喝啤酒的欲望,别无他想。忽略掉前面金光闪闪的一行欢迎标语,里面便是与外表极不相符的热闹。来自各国的啤酒一一陈列,来自各国的游客觥筹交错。我觉得有点儿意思,败絮其外,金玉其中?我挺喜欢要一扎青岛原浆啤酒,懒洋洋地靠在塑料座椅上静静看着衣香鬓影以及杯盏交错,灯红酒绿以及熙熙攘攘。同我现在的生活,何止天差地别?
  抿一口啤酒,不禁皱皱眉头,微苦的刺激感退去后,留下麦芽的甜气在口中徘徊。晚风轻轻地唱,唱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这算什么呢?在人群里感到孤单,在热闹里心静如水。我想起北岛的诗:一直灯笼遵循的是,冬天古老的法则;我径直走向你,你展开的历史折扇,合上是孤独的歌。
  不过,我喜欢。
  喜欢暮色四合时两旁高大的建筑灯火辉煌,夜色重重,霓虹灯大片地复活,照亮了每一个浮华造就的阴影,以及那个在迷茫里追逐未来的少年。
  不必为我的多愁善感伤怀,因为在转换角色方面,我做得无可挑剔。比如上一秒还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下一秒就是“我言秋日胜春朝”;上一秒喟叹众人皆欢独我哀,下一秒左手小龙虾右手烤生蚝吃得开心。真的,我觉得有必要锻炼一下这种能力,鲁迅先生说过,人的喜怒悲欢并不相通。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你不高兴了撅嘴了生气了就不转了,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陪着地球一起转,像陈奕迅《你给我听好》里的那句歌词:想哭就要笑。对,想哭就要笑。
  我有点儿费劲地咽下最后一口鱿鱼,舔舔嘴,心满意足。这个城市,我虽羡慕它表面的浮华,却也真心佩服它的充实,说到底,我挺愿意为它奋斗的。
  什么是充实呢?我走在青岛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心里就有了答案。
  每一次问路,我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热情,迎面走来提着一篮子菜的大妈伸出食指来回比划最后指向远方,在大学旁遇见戴着耳机的学生摘下耳机竟然陪着我走,连坐在摇椅上晒太阳的老爷爷都会颤颤悠悠地告诉我应该沿着某某路。而我,除了一脸感激的笑,还能拿什么回报呢?
  在大学校园里,我看见手牵手走过的年轻女孩,在五四公园,我看到慢悠悠打太极的老年人,在街道上,我看见汽车避让行人好像是一种习惯。每一个角落,你都会觉得体贴,哪怕公交汽车很旧,小贩的叫卖声也会歇斯底里,偶遇的男生也没有想象中那样帅。
  崂山区。我穿着小短裤、小衬衫盘腿坐在海边,没有太多感慨,只想认真看一次日出。我无数次想着能以这样散漫不羁的姿态看日出,但去过的海滨城市中很少能够爬起来认认真真看一次。
  天亮之前的夜晚,浓郁得像是化不开的叹息。
  在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十七岁以前的日子,我把自己当赌注,毫不犹豫地押在牌桌上,不论输赢只想一心快活。可是全世界都知道,和时间赌输赢,我还没赌就已经输了。全世界都看见了我的勇气,也都看见了我的笑话。十七岁以前的日子,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全过去了,就像泼一盆水泼在沙滩上,“哗—-”地全没了,干净到我都怀疑有没有泼过那盆水。我在黑夜里,尝到了又苦又咸的海水。
  又苦又咸的还有眼泪,对吗?
  海风吹来了黎明,潮回我一人独醒。
  我暗暗下定决心,十七岁以后,我该学会“认真”两个字怎么写。
  破晓,说长,长得像一年,我拼命克制内心的汹涌,期待的心情折磨到令我心痛。在海水的映衬下,天空泛起青白色,太阳不急不躁缓缓升起,像是普照万物的佛,给生灵撒上一层金色的粉,在我的额头轻轻一扣,场面震撼到令我有种羽化升仙的错觉。说短,短得像一秒,待我一回神,便要抬起头眯起眼仰视太阳。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呢?海水是蔚蓝的,天空就是倒转的海。
  我拍拍衣服站起来,走了很远,忍不住再看一眼,此时太阳变成了咸得流油的鴨蛋黄。
  我舔舔嘴,忍不住笑了起来——作为吃货,自己想象的本领也愈发靠近美食了。
  人生不是靠想的,得拿出实际行动来。显然,我被自己的励志名言所蛊惑。我看着生蚝两眼放光,小家伙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就是不开口,就是不让我吃。我在这方面总是很有耐心,不慌不忙配好各种调料等着,撒上蒜蓉等着它们在烤架上烤到滋滋冒气时才拿下来。咬一口,又鲜又嫩,化在舌尖上,好吃到调料就是摆设。味道触及味蕾,触动了我心里最渴望的梦想,我的心被扇贝包裹着,柔软的秘密掩藏在里面。
  对,我的梦想,就是我要来青岛。不是一次,不是一年,时间在我这里不是这样算的,我要在这里待到我想走之前,大概就是山角无棱、海枯石烂的时候吧!换个说法叫“永远”,我也不介意。
  每一次来,都像是最初一次,陌生到令我觉得新鲜。
  每一次走,都像是最后一次,熟悉到令我无比依恋。
  下一次青岛啤酒节,应该会有个端着酒杯,笑得眼里全是眼泪的姑娘坐在角落,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地看着周围人来人往。
  一个城市,竟然让我甘心赴汤蹈火地为它奋斗,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记着它带给我的力量以及无限的向往。它很美好,它的情怀更美好,它是青岛。
  它是我午夜梦回,久违的黎光小城。
其他文献
陈建功 作家,文学创作一级。现任中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出版作品《迷乱的星空》《陈建功小说选》《从实招来》 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重要的文学奖,部分作品译有捷克、韩、日、法、英文版本,在海外出版。  这几年常往北海跑。北部湾畔的那座小城,是我的家乡。记得1957年初到北京的时候,人问“哪里人”,一说“北海”,人皆茫然,闻所未闻的样子。有些牛哄哄的同学还装傻充愣,说:“
期刊
一  我剥开糖纸的时候,她吞下了一颗糖。  然后她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说,“都不如以前的酸了。”她说这话的时候,皱了皱眉头。  我咬下一口,感觉着酸酸的味道在舌尖绽开,一团黏糊糊的甜味腻在舌尖,好像真的没有原来的味道了。  吃得是三块钱一大包的话梅糖,黑袋,套在一个透明的小袋子里,卖糖的小铺子夹在城市的缝隙里,就像记忆夹缝里小学对面亘古不变的小卖部,永远混合着零食、小吃和各种各样的广告,混合着些许难
期刊
王 韵 在《人民文学》《文艺报》《散文选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家协会抗战征文奖、《人民文学》游记征文奖、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山东首届齐鲁散文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奖项20多次,多篇作品被转载或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精短散文年选》等各种选刊、选本和年度精选。出版散文集《尘埃里的花》《低飞的诗意》。  琉璃,一个安静清澈的字眼。长一张清新的美人脸,轻轻一念,吐气如兰,如光滑的绸
期刊
二十三 读书兴趣和文学接受  陈忠实谈到自己的读書时说,他的“几乎所有阅读都不过是兴趣性的阅读而已,都只是为了增添知识,开阔视野,见识多种艺术风格的作品”(陈忠实:《生命里的书缘》,《海燕》2008年第9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阅读,既是一种如陈忠实所言的生活兴趣,同时也或隐或显地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关于创作的准备。要完全弄清一个作家的阅读情况是困难的,因为他的一生阅读范围可能太广,根本无法准确把握。
期刊
走进被绿树环绕的大明宫,看着那微缩了的大明宫城,不是那雍容的建筑布局让人振奋,也没兴趣追寻哪座宫殿的坎坷,却不知怎么总会想起那位浪漫而又可爱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常常会随着诗人的吟诵而使历史在眼帘演绎开来。  那位天才的诗人是在天宝年间走进恢宏的大明宫的,是被唐玄宗一纸圣旨召进了宫内翰林院。当时的李白梦想入宫施展抱负的愿望十分强烈,当他接到进宫任职的诏书时,曾经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期刊
我是一个用中文写作的作家。依我的理解,中文就是中国人使用的文字。在更多情况下,这种语言有另一个称谓:汉语。这个词定义了这种语言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汉族。如果这样定义,民族主义者自然会义正词严地责问,为什么不用母语写作?你不爱自己的民族?  中国地理版图内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国家宪法也认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你要顺利完成与所有人的交流,你就必须使用一种公共语言。所以,我更愿意这样介绍自己,
期刊
千里江山圖
期刊
「传达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孤独」 语出评家唐棣快评,谈及导演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者并未对该片“120帧/4K/3D”的技术创新更多赞许,而是更为欣赏新片的故事和内涵:“电影借此传达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孤独——在无数个人中,你只剩下自己,无人理解,无人问津。看似每个人都爱你,其实你深知他们爱的是幻想中的你”……近似的孤独怕不止是在战场?商场如是?政坛如是?人生如是?  「学术劳工」来
期刊
“道”的概念,在中国以及东亚文化圈中随处可见,道家以它为冠首之名,它是道家思想的源头和根本,但这并不意味着“道”仅为道家所独有。实际上,它不仅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话题,也是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以及随后传入中国的一些宗教在“本色化”之后,各自思想体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儒释道,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交叉交融的综合体,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博大精深。一部《论语》,除了“朝闻道,夕死可矣”人们耳熟能詳
期刊
说完“粪土”说“屎尿”,越说越下道。屎尿是下三路的东西,出乎口且形于笔,难免不被人视为下三烂。自古文人雅士避之唯恐不及;闺阁名媛一说阴阳就脸红,香耳岂能被“屎尿”污染!但事情也不尽然,就屎尿而言,我读书有限,所见不多,但也知道一些典故。最牛的是庄子,有人问“道”在哪里?回答曰:“道在屎溺!”“屎溺”就是屎尿,一下子就把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给弄到这里,使得屎尿也带上了几分玄气。古人也有以屎入诗的。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