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家长如是说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惕“隔辈亲综合征”
  暑假到了,孩子们放假,爸妈上班,孩子谁来带?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很多爸妈却对这个“选择”有点望而却步,原因很简单:爷爷奶奶的“隔辈亲”常常会给孙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时候甚至会让孩子之前养成的好习惯前功尽弃。
  “隔辈亲”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溺爱孙辈的情愫。爷爷奶奶不愿意孙辈再有任何压力,更不愿意孙辈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甚至有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爸妈的严格要求心有不满。因此,爷爷奶奶在生活上对孙辈百般呵护,尽可能满足其愿望,甚至对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过分包容。
  通常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们吃胖了、玩爽了,但同时自理能力倒退了,学习热情下降了,变得挑食任性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膨胀了。再回到爸妈身边的时候,爸妈常会感到孩子“被惯坏了”,孩子也变得不适应上学的生活节奏,更不能适应爸妈对自己的管理和要求,因此产生抗拒心理和情绪低落。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隔辈亲综合征”。
  要让儿女们放心,咱们这些爷爷奶奶就要警惕“隔辈亲综合征”。道理很简单:我们没有能力永远保护孙辈们,让他们生活在没有竞争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跟他们的爸妈一起,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孙辈们的豁达性格、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进取心,让他们将来更适应这个社会。孩子的爸妈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希望能为孩子的一生打一个好基础,这也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只能支持,不能拆台。
  想一想当年我们做父母的时候不也是一样的心情嘛。怎么能因为我们今天成了爷爷奶奶,就忘了做父母的心情了呢?聪明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是一定会明白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孩子爸妈的,他们承载着爸妈们的人生希望,也承载着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做爷爷奶奶的应该当好儿女的助手,而不是为了满足我们隔辈亲的感情而袒护娇宠孩子。真有不同意见,可以跟儿女们沟通,但这种沟通一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
  我们在暑假带孙子的时候,应时刻想到暑假后他还要继续学校生活。所以,孙子的暑假生活可以放慢节奏,但不能没有节奏。
  我的做法是:起床和睡觉,可以比上幼儿园时晚一个小时,但不能毫无节制地晚睡晚起;一日三餐,不可一味地以孩子的口味为准,而是以健康为标准,要尝试改正孩子挑食的毛病;看电视玩游戏是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而且时间长度要有规定;让孩子每天都读点书;每天都要有一定时间的运动;少带孩子出入餐馆超市商厦,多带他们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这种有节奏、有规律、有管理、有教育的生活可以让孩子避免慵懒散漫,使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开学后的生活。
  爷爷奶奶们,我们要时刻记得我们做父母时的心情和想法,理解儿女对孩子所寄托的希望,正如当年我们对儿女的希望一样。真的爱儿女、爱孙辈,我们就要克服“隔辈亲”的过分释放,否则,你的无微不至、任劳任怨,最后却只能落下儿女的埋怨。
  报兴趣班,重要的是兴趣和引导
  马上就到暑假了,我问祺祺要不要上兴趣班,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我喜欢画画。”“这就是真爱啊。”祺爸的点赞将我拉回到祺祺4岁时的那个暑假……
  当时就给祺祺报兴趣班的问题,我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暑假时间长,是不是该给祺祺报一个兴趣班?如果决定学,学什么?在哪里学?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议题。”一家之主爸爸言简意赅地开场了。
  “隔壁邻居家孙子学了钢琴,孙奶奶的孙女学了画画。”爷爷的发言表示他赞同祺祺上兴趣班。“兴趣班还是要尊重祺祺自己的意愿,选他自己喜欢的,不要多,要精。”我一向主张以小家伙为本。“我仔细观察了,他应该喜欢画画。他经常自己拿着彩笔涂涂抹抹。”先生果然是做了功课的,他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很快,家庭会议就有了结果。我负责把“会议精神”传达给小家伙,如果小家伙乐意学画画,那么我和先生则全程陪同他选择培训机构。
  显然,我和小家伙的沟通是“用心”的。我饶有兴致地静静地坐在他身旁看他涂鸦,认认真真地听他描述自己的作品。我能感觉到他的意犹未尽。“祺祺,暑假去学画画吗?我以前去画室看过,有的人拿吹风机吹画,有的人前面摆了好多种颜料,好神奇的。”“真的吗?哪天你也带我去看看吧。”兴许是我稍微有点夸张的表情吸引了他,他对即将到来的踩点之旅充满期待。
  周末,小家伙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他一边给我们描述他心中画画的场所,一边问我们是不是他喜欢在哪里学就在哪里学。我和先生相视一笑,然后坚定地点了点头。不到半天时间,小家伙就选到了心仪的地方。
  回家的路上,他一个劲地向我们解释他为什么选择这家画室,还嚷嚷着下次要带爷爷来看他自己选择的这家画室有多棒。
  事实上,小家伙哪里知道他踩的这些点,都是我和先生结合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家长口碑、距离远近等诸多因素筛选出来的呢。
  上课的时间段是在和小家伙商量后决定的,晚上6:30~7:30。为了保证他按时上课,全家每个成员都分工了。爷爷负责叮嘱他午休和晚餐,我、先生还有祺祺姨妈负责接送。此外,我还有一项特殊任务:保持和老师的联络,关注他的学习动态。
  除了人员的到位,物质上的支持也绝不含糊。为了让小家伙有模有样地学画,我们及时给他添加了画板、彩泥、颜料、素描本、彩笔、蜡笔……花的钱并不多,但他开心的神情告诉我们:我们对他兴趣的关注,让他倍感幸福和温暖。
  与全力支持相伴相生的是秩序性和纪律性,小家伙似乎感覺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严肃与认真,他也养成了每天提醒我们的习惯:今天是谁送我去画画呀?要早点下班哦,迟到了不好。
  “妈妈,你能陪我一起画‘海上乐园’吗?”祺祺的声音和映入眼帘的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将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好啊!”我说,我怎么会拒绝陪着他一起天马行空地涂鸦呢。
  拼出来的两小无猜
  周一清晨,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小区的水泥路面上,小晴带着睡意,无精打采地任由我拉着往幼儿园走。忽然,小晴惊叫一声,恢复到“血槽已满”状态,欢呼着往路的另一侧跑去:“心心,我来了!”呵,原来她看到了小闺蜜心心。小晴性格内向,上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固定朋友,结交这个小闺蜜,完全是个意外之喜。   去年6月份,暑假还未真正来临,家长微信群里已是一片讨论声,上班族父母们纷纷讨论怎样带孩子过暑假。有的家长说,带到单位去;有的介绍某个暑托班价格优惠,希望组团报名;还有的早已启程,回家接老人过来帮忙照顾……
  我看得眼花缭乱之时,心心妈妈发的一条信息吸引了我——“希望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暑假,特寻求有意假期‘拼养’的家长,我每周四、五可以带孩子,有意可私聊。”
  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由地想起一件事,几个月前的一天,放学时,我去接女儿,老师有些无奈地告诉我:“小晴今天没睡午觉,和心心偷偷地聊了一中午。”“聊天?”我目瞪口呆,午休时间将近两个小时,4岁的女孩都能聊些什么呢?我问了小晴,她若无其事地回答:“什么都聊……聊什么时候起床,下午吃什么水果,我还知道她家在19号楼……”我不禁莞尔。
  思量再三,我觉得“拼养”是不错的选择,于是耐心地将情况告诉小晴,她当即同意和心心一起过暑假。经过和心心妈妈的沟通,我们决定每周一、周二两个孩子由我带,周三送她们一起去上美术课,周四、周五心心妈带,周六、周末两个孩子则交给各自爸爸。
  假期越来越近,虽然女儿和心心都同意我们的“拼养”计划,但我心里仍然有些忐忑,两个孩子虽都是老师口中“毫不费心”的孩子,但小晴有时却十分固执,爱钻牛角尖,心心性格柔弱,稍遇困难便会哭得梨花带雨。
  但事实却好得出人意料,假期里,她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阅读,关系好得像一个人儿似的,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准备了几张小贴画,每当她们表现优秀时,就各自奖励一个。女儿不再时时黏着我,我甚至可以抽空翻翻报纸,看一会儿杂志。
  不过,也有意外的时候。那次,我正在收拾屋子,忽然听到心心在另一个屋里喊:“不许抢,这是我的!”小晴则更大声地回应:“这明明就是我的!”我忙推开门进去,两个孩子挤在角落里,小晴的右手紧紧攥着什么,心心则拽着她的手,试图抢什么东西。
  “怎么了?”我问。小晴大声喊:“那是我的宝石。”“是我先发现的!”心心眼泪汪汪地说。我问:“什么宝石?”小晴慢慢松开小手,手心里静静地躺着一粒从发卡上掉下的深蓝色水钻。
  我长吁一口气,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小贴画,说:“谁愿意把‘宝石’让给对方,这个贴画就奖给谁。”女儿生气地喊:“我才不要!”心心也噘着小嘴,不肯放弃那个小小的“宝石”。看着两个孩子继续对峙,我无奈地走到另一间卧室,想看看抽屉里能不能找出相同的来。
  将抽屉翻个底朝天,我终于找出一颗类似的水钻,再推开门,却意外地发现两个孩子正嬉笑着一起堆积木,那“宝石”早不知被扔到了哪里。
  当盛夏的暑气在蝉鸣中渐渐消退的时候,女儿和心心重新回归到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女儿似乎变得不那么固执了,心心也更加坚强、独立。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她们在这个夏天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好闺蜜。
  炎炎夏日,我也放假了,工作闲暇陪孩子玩是我最开心的时光,陪玩可不是陪陪就好,每次我都会花些小心思。这不,突发奇想,我想和壮壮来次高大上的城市设计!于是,找来了彩色胶带、人偶、小车、小桥……就这样,我们的创造之旅开始了。
  我先抛出了诱饵:“壮壮,朵拉和布茨想要一个属于他们的快乐之城,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帮助他们吗?”小家伙果然上钩了,连忙说:“妈妈,我愿意啊!”
  “太棒了!朵拉知道了一定很开心!可是,这么大一座城市,我还真不知道从哪下手。”既然小鱼上钩了,那么我就要让他积极动脑思考啊。
  听了我的话,小家伙乐了:“妈妈,朵拉他们喜欢探险,咱们先做一个湖吧!”
  于是,蓝色的胶带派上了用场,弯弯曲曲围成了一个湖泊的形状,里面再来点“波浪”。这时,儿子发现了自己平时玩的彩色玻璃片,一股脑儿地把它们拿来装饰岸边。就连平时我们收集的榴莲种子也被他安排在岸边,做大石头使用。就这样,一个人工湖造好了。
  儿子满意地笑了,不过显然,他稚嫩的脸上有些茫然,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于是,我假装很为难地自言自语:“布茨可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在河边玩耍时,要是摔坏了胳膊该怎么办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小家伙。果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了儿子。“妈妈!我知道了!他们需要一个医院!”儿子兴奋地喊着。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可是,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知道这个楼是医院呢?”儿子想了想,告诉我:“我记得以前去医院你告诉过我,红十字是医院的标志。还有,我印象中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是穿着雪白的衣服,医院的墙壁也是白白的。咱们就选白色胶带吧!”于是,一幢带有红十字的白色医院就这么诞生了。
  如此一来,小家伙的思路渐渐被打开了,他知道了要从朵拉和布茨的需求入手。比如,他们需要跑步,那我们就建个运动场;他们要过马路,我们就设置斑马线。
  平面设计结束了,再来点立体效果的吧!
  “壮壮,远处的白墙看着有些空,我们来装饰下如何?”我提议。
  儿子很乐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地设计。“妈妈,我喜欢摩天轮,我们来设计个摩天轮怎么样?”
  这个造型对于小孩子的确有些难,不过我还是鼓励他,让他先回想一下摩天轮的整體结构,比如大大的轮子、三角形的支架等,然后由我进行主体创造,儿子进行细节上的点缀。这之后,我设计了几个楼房给儿子看,小家伙立马就来了兴致,跃跃欲试,造型奇特的高楼就这样拔地而起。
  终于,这个浩大的工程结束了。我的工作也随之结束,余下的就交给孩子了。人偶、小车全部到位,小家伙在快乐之城里忙得不亦乐乎。
  小小的城市,融入了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我想,真正的陪伴不是单纯地待在孩子的身边,而是愿意在孩子身上花心思,哪怕时间很短,这样的陪伴也是有价值的。
其他文献
小种子们陆陆续续出去旅行。  蒲公英妈妈给蒲公英宝宝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过,蒲公英就乘风出发。  苍耳妈妈给小苍耳穿上了带刺的铠甲,只要挂在小动物们的皮毛上,小苍耳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了,小豌豆蹦着跳着就离开了。  小椰子很羡慕:“我也好想去外面看看啊!”  椰树妈妈答应道:“很快的,你会到海里体验一次长途旅行。”  小椰子听了,突然担心
女儿上幼儿园快三个月了,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  但一天早上,准备去幼儿园时,她突然抱着我:“妈妈,我不想去了。”好话说尽,她依旧不为所动。问为什么,她居然哭了起来:“小朋友打我,我不要去!”在女儿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了解到,原来,小朋友抢玩具她不给,就挨了打。女儿胆小,受了欺负也不会还手,甚至不敢告诉老师。作为家长,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欺负别人,但是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我很想跟老师
江苏南京 周盼盼 5岁  森林里住着果冻熊一家,有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熊爸爸和熊妈妈最会做果凍了,每天都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果冻,森林里的小动物来买果冻,都要排老长老长的队。可是,熊宝宝却不能做果冻,因为他力气太大,一碰果冻,果冻就会碰得稀碎。不能帮爸爸妈妈做果冻,熊宝宝很伤心。  小狐狸帮熊宝宝想了个办法,把碎果冻放到杯子里,再插上一根吸管,变成可以吸的果冻。熊宝宝试着做,没想到,小动物都爱上
我1983年第一次接触《幼儿教育》,1984年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算起来,已有29年的交往史,可谓是“老朋友”了。  1960年,我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选报专业时,我冒冒失失地在报名表上填写了“学前教育专业”几个字。没想到却闹出了笑话。因为那个时候,大学里的学前专业学生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从未招收过大老爷们。  1980年起,我开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从一开始,我就特
到了春天,巨人又開始着急了。因为春天小草太多了,他连路都走不好。巨人很想把春天给吃掉。但是,一仰脖子,吃不了。春天太大了,比夏天还大,比地球还大。巨人做了好大好大的笼子,准备把春天关起来。哇,成功了!  没了春天,好冷啊!巨人觉得一个人在家待着,烘着暖气,但是很孤独,毫无生气。“啊……嚏……”原来,没有春天就是这样的呀!这时,巨人发现春天在笼子里胀得装不下了,他只好把春天放出来了。
花生壳也能用来画画。收集一些花生壳,蘸上色或用水粉笔涂上色,然后用宣纸或包花纸覆盖在摆好造型的花生壳上,双手均匀抹压,待干后再适当添画,准能成为一幅像模像样的绘画作品。用花生壳作画,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在拓印的画面上添画自己喜欢的内容,增加画面的情节和情趣。  小班的宝宝  ●宝宝、妈妈和爸爸面对面坐着,中间摆放各色积木(或画好的彩色纸),然后讲故事,故事里出现某种颜色,就让宝宝去指认相对应颜色的
滥用解热镇痛药  凯凯是中班小朋友,最近出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妈妈就每次给他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包,一天3次。用药4天。保健医生提醒她,这种解热镇痛类的抗感冒药不能多吃。可凯凯妈妈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孩子感冒一直吃这种药,也没什么事。  有凯凯妈妈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儿童常用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百服宁口服液、泰诺口服液等属于抗感冒的非处方药,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对缓解感冒早期发热、头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韬韬的嘴里总是念叨着奥特曼,“我是奥特曼,我要打怪兽”“我要做一个奥特曼的房子”“我画了一个奥特曼”……就连老师问他的画像什么,他的回答也是“奥特曼”,整个人仿佛完全沉浸在奥特曼的世界里。  起初我没有太在意,以为这只是韬韬喜欢的眾多动画片人物中的一个,就像巧虎、喜羊羊一样。孩子喜欢奥特曼,作为家长,我应该理解并尊重他的兴趣。可是后来老师告诉我,小家伙经常喊着“你是怪兽,我
姐姐在背詩,弟弟装模作样地学。  妈妈:宝宝刚才背的是什么诗呀?  儿子:沙暖身上痒。  妈妈:……  儿子:就是鸭子睡在沙子上,它觉得身上有点痒。  妈妈拿过书一看,是“沙暖睡鸳鸯”!  记录人:江苏苏州 张秋丽
“爸爸,吃饭要坐在餐桌旁!”坐在餐椅上的早早,冲着吃几口就走动一下的我喊道。早妈常说吃饭不能到处走动。早早不但记住、做到了,还经常大声提醒我。每次我都赶紧坐回餐椅,并告诫自己不要做坏榜样。  “爸爸,赤脚不能进卫生间!”  我曾告诉早早,夏天可以在家里木地板上赤脚,但铺瓷砖的卫生间和厨房不行,因为那样容易着凉感冒。我有时怕麻烦,就赤着脚进了卫生间,被眼尖的早早发现后,马上受到警告。自己制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