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解读: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登高》为例探讨诗词教学之法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z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之美,不仅在于其生动地描摹了自然万物,更在于其表达了极为真实的个人情感,并浓缩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以杜甫诗作《登高》为例,深入探讨了诗词教学的路径:与文本对话,解读诗词物象;与诗人对话,解读个人心境;与时代对话,解读主题意旨。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制定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其实施必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将从侧面影响我国程序法的发展与应用。其与程序法在主体、审判程序、执行制度、证据制度等各方面均需协调对接。为使问题讨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以《民法典》第680条第2款中对“视为”的语词解读为切入点,认为该条中“视为”一词背后所蕴含的证据制度是法律推定且不可被推翻。对此的明确将有助于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处理民间借贷纠纷的利息,实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先进文化,是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元素与社会历史实践的红色思想有机融合,而不是红色和文化的简单相加。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更需要传承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故事,发扬红色文化。
当前,初中古诗教学早已被模式化、公式化,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古诗教学课堂的困局。运用可视化策略、文学圈策略、对话策略把读诗、解诗、品诗的权利真正返还给学生,重塑古诗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发现古诗之美。
现当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导文类,在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一路行进的线索、方向与目标,理应成为散文教研的中心。从散文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散文教学目标三维度及目标表述方式、散文教学目标在实际课堂中的存在方式这三方面展开探究与阐述。
寓言以其趣味性、故事性特征,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思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如果过于关注寓言的思想与哲理,反而会让寓言教学变得枯燥。为此,教师应注重挖掘寓言的人文价值,从寓言故事中解读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听故事、讲故事、演绎故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寓言内涵,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