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三叠系陆相页岩气的地质研究进展

来源 :内蒙古石油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延长探区长7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总结陆相页岩气地质研究进展为:陆相页岩气成因类型多样、地化参数综合决定页岩含气量、砂质纹层对改善页岩储集物性有巨大贡献、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多样、页岩气的赋存需要“盖层条件”、页岩气的赋存有先后顺序.当前,陆相页岩气在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页岩生油气机理问题、储层赋存空间的贡献问题、页岩气赋存状态的定量问题、温压系统的演变问题.地质评价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页岩气定义对资源结构的影响问题、资评中关键参数的取值问题、勘探靶区优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突破制约页岩气地质理论的瓶颈,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春光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新近系沙湾组,属特高孔、特高渗储层.油层埋藏浅,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胶结疏松;岩性以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生产过程中油井出砂严重.随着含水的升高,油井出砂加剧,二次出砂井增多,防砂有效期变短.通过现场滤砂管解剖和拨滤砂管前后侧吸水指数对比,分析主要原因是近井地带存在污染带堵塞.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射孔完井、开发解堵新技术.依靠高压水力做动力,实现套管开窗,用高速流体来冲击破碎岩石,在油层和井筒之间建立一个大直径(25mm)、长尺寸(2~5 m)、清洁
针对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经常发生故障却排查维护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实施方案,首先在原有控制系统内加入Hadoop大数据分析平台,并运用C4.5决策树分类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识别和诊断,根据输出的结果进行预警维护,通过实践表明:引入了Hadoop大数据分析和C4.5算法后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和精准定位,提高了液压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空气锤作为气体钻井时最常用的井下动力工具,在提高机械钻速、防斜打直的作用上是优于牙轮钻头与PDC钻头的.2005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在川东七里北101井进行了首次空气锤空气泡沫钻井试验并取得成功,并逐步得到推广运用,截止2020年,空气锤气体钻井技术在四川龙岗、九龙山、相国寺等构造得到大规模的运用,钻井240口井,总进尺39.6余万米,平均机械钻速14.89m/h,为这些构造的提速提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空气锤空气钻井具有进一步提高气体钻井机械钻速、防斜打直、更低的钻压、更低的转速的优点.但是空气锤因其结构和
稠油油田经过长期开采,逐渐进入中高含水率时期,因此通过研究原油含水率检测方法,研制出可以适用稠油生产需求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技术依据电磁波在水中的介电常数比纯油中的介电常数大很多的特性,经过油水混合物后能量的衰减主要由水分引起的原理.通过对电磁波信号衰减程度的测量来量化原油含水变化,这可以成为测量原油含水率的一种实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就可以满足原油含水在线检测的需求.该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储罐量油,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液面下油、水层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在现场应用中可靠性高,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
H气田处于开发中后期,由于压力亏空,钻完井过程中储层保护难度较大.选取多口井岩心资料,开展岩矿、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水锁损害特征方面的测试及分析.根据屏蔽暂堵技术基本原理,对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和油溶性暂堵剂进行激光粒度分布分析,优选暂堵粒子,并确定出适合于H气田储层的钻完井液体系及配方,现场应用储层保护成效显著.
抗盐免混配乳液压裂液是一种在线即配即用抗盐型压裂液,其本身具有高抗盐、快速分散、迅速起粘的特点,因此不用提前配制压裂液,可节约全部配液费用、大部分返排液可直接用于配液,降本环保意义重大.通过考察抗盐免混配乳液压裂液其增粘性能、悬砂性能、耐温耐剪切性能及破胶性能等多项性能参数,发现均能满足苏77区块压裂液要求,对低渗透储层的改造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对储层敏感性预测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储层进行敏感性预测可以对油田后期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使用BFGS神经网络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可以准确找到误差函数全局最小值,从而快速预测储层敏感性,并依据此模型编制了预测储层敏感性的软件.同时,借助塔里木油田的90组样本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样本敏感性损害指数预测的准确率大于95%;证明依据BFGS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模型在储层敏感性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油气藏形成的过程中,构造活动的发生对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移起到关键作用.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更多的是对现今地质构造的研究,而忽视了生烃期的地层构造(即古构造)对石油聚集成藏所起到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的研究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分析其生烃期的地层构造对油气聚集的作用,得出在古构造剖面中(剥蚀厚度恢复后的)发育局部隆起构造的地区,是圈闭的重要发育区,更是油气汇集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古构造特征的研究,研究其对油气的汇集作用,能够预测油气藏的形成规模,从而对后续的开发与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试油及实际生产数据等各种资料,采用印模法对周长地区侏罗系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与单元划分,综合分析了延10油藏分布与古地貌单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前侏罗纪发育下切河谷、古高地和斜坡带三种古地貌单元,已探明延10、延9油藏分布在斜坡地带和下切河谷.古地貌控制下的油气运移、储集、圈闭和封盖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古河道中低幅鼻状隆起的部位可作为勘探部署重点目标.研究为准确定位下侏罗统油藏提供了地质依据.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能源开发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页岩气产能预测方法是进行油气层评价、合理高效开发的基础.在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方法.认为在进行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时,要考虑裂缝参数、吸附解吸、扩散、应力敏感性、滑脱效应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在进行产能预测时,应综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手段,结合地质因素与开发因素,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产能的影响,提高产能预测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