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里的“最强大脑”

来源 :资源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高耸入云的煤层气钻机比作开采绿色能源的巨人,井架则是它的‘骨骼’,数以百计的钻杆是为它输送能量的‘血管’,那么钻井队员就是它的‘大脑’。”在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工程二处,每当有人问起调度员是什么,作为总调度的赵建新总是这样介绍。
  担任工程二处总调度以来,赵建新负责统筹管理山西沁水、横岭、武乡、石西4个煤层气排采区块的17台钻机,400多个日日夜夜里,通过远程“把脉”井队的安全生产,赵建新深深地体会到“万无一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练就“三到”硬功
  “4208井队长,请汇报一下井队的油料、水等物资储备情况;4209井队技术员,请汇报设备进场情况;4210井队安全员,请汇报开工验收情况;财务核算组、技术经营组请汇报昨天重点工作落实情况……”2月28日早上7∶30,工程二处例行的每日晨会刚开始,赵建新一串连珠炮似的发问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井队日常工作的繁琐。在接下来的半小时会议里,17个井队长、技术员、安全员和3个调度小组负责人向赵建新汇报了井队生产运营、安全环保、车辆使用等大大小小20多项内容。赵建新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对需要协调的工作进行速记,而且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一一答复,短短的半小时会议充分展示了赵建新“嘴到、手到、心到”的硬功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就这身硬功夫,赵建新从干调度员开始就对自己实施了“魔鬼”训练。为了摸清井队工作流程,他利用每月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从早到晚“泡”在井场上,对重要岗位进行跟岗,详细记录井队人员、物资、车辆的需求和工作运转情况,一天跑下来常常是手胀脚肿。为了提高记忆力和速记能力,他从背诵同事的手机号码到边听新闻边复述,再到与同事邊交流边记录,逼着自己练到胳膊发酸握不住笔。为了让自己“口齿伶俐”,他半夜躺在床上一遍遍小声地诵读井队日报表,就是这样每晚着魔似的锻炼,不仅成就了他播音员般的语速,也使他的调度工作胸有成竹。
  科学调度防险
  2020年仲夏,山西晋城地区连续强降水,赵建新负责的17台钻机全部在暴雨区内,这给他的调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和甲方接连不断的防汛通知蜂拥而至,为了保证人员、设备安全,他带领项目人员分组巡井,查防汛物资,查风险隐患,查值班值守责任落实。在实行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时,为了能实时听取汇报、安排工作,他要求井队根据雨量大小从最初的每两小时、一小时到每半小时及时汇报雨量、边坡坑池巡查情况和井场的排水量。汛情最为严重的那几天,他经常一边接听手机,一边用固定电话向有关部门汇报防汛工作情况。
  那场暴雨持续了一个多月,赵建新用拼命的工作作风全力组织调度井队防汛、抢险,最终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环保事件。
  “那段时间,最让人害怕的就是连续暴雨,造成井场内600多立方米泥浆池垮塌而出现严重的环保事件,还有井场边坡垮塌形成泥石流造成人员、设备的重大损失。”回忆起那段经历,赵建新依然历历在目:大雨中声音嘶哑着喊话井队撤离到城镇招待所,连夜冒着瓢泼大雨组织人员加固加高坑池并给几百平方米的泥浆池加上防雨罩。
  尽心尽力履职
  调度员就是施工项目的“大脑”,通过全面协调、宏观调控和承上启下,达到人员、设备配置最优化,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高的效益。
  从担任总调度那天起,赵建新就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第一时间快速浏览邮箱里领导发来的工作安排和井队前一天工作运行情况汇报,以便梳理出当天需要组织调度的事宜,为高质量召开晨会做好充足准备。散会后,他还要立即将晨会上不能现场做出答复的问题向处里汇报,并在接到指令后,马上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实施全天电话跟踪、落实、报告。
  井队开工前,赵建新的手机从早到晚一刻也不离手,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停重复组织着设备搬迁、吊装、安装、标准化井场验收等工作。深夜回到宿舍,他还要详细整理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以便第二天调度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每当此刻,与赵建新同宿舍的职工总会调侃地称他为井队的“全职保姆”,而他则满脸自豪地说:“我这个‘大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24小时保持清醒,这样协调起工作才能万无一失。”(作者单位: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
其他文献
2008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勘查工作,足迹遍布新疆戈壁滩、阿尔金的危崖峭壁、内蒙古的原始森林、川西藏区,主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1项、厅局级重大项目4项,先后获得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十佳青年”,省直团工委“青年岗位能手”……他就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二院)省外地质分院副分院长、高级工程师——范天甲。  新疆戈壁探宝藏  2009年,刚参加工作不久,范天
期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期刊
“这里曾因为位置差、面积小、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长期闲置,无人问津。实施了‘捡金豆’工程之后,我们对臭水沟进行了治理、绿化,打造了一个儿童绿地公园,又提前做好了建筑图纸和建设方案,最终以632万一亩的价格成功出让,无人问津的低效土地一转身就变成了香饽饽。”在商丘市北海路西侧,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睢阳分局负责人指着一块地块说。  2020年以来,商丘市睢阳区以开展“捡金豆”工程为契机,将辖区内因
期刊
4月29日,漫步在西华县东夏镇北街村,一望无垠的麦田碧绿如毯,村旁的扶贫车间里,工人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殊不知,4年前的北街村可是另一番景象:人居环境差、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77人,脱贫攻坚责任重、压大力。  2016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原西华县国土资源局与北街村结成帮扶“对子”,局党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驻村工作队,全力助推北街村脱贫攻坚。  “贫困群众不脱贫,
期刊
3月12日,家住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的村民王启德一大早便骑上电动车前往建在村里的南德食品有限公司上班。上下班路上只需要几分钟,一个月收入能有三四千元,住房和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由村里统筹提供,对王启德来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在南街村,3000余名村民正享受着同王启德一样的幸福生活。  “今年全村的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000余万元,同时还解决了全村1/3人口的就业问题,可以说是南街村的‘顶梁柱’
期刊
近日,自然资源部通报2011~2020年中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284项优秀找矿成果。河南省地矿系统受通报表彰的项目共16项,位居全国第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受表彰的项目12项,位居全国第三。  10年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开展各类地质调查项目1518项,新发现并探明大型矿产地86处,探明中小型矿产地70余处,找矿成果先后8次荣获全国十大找矿成果。  积极探索找矿新机制  河南省
期刊
今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4月19~25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期间,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平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深入实地观摩生态保護修复成效、走进校园开展科普宣传和组织诗歌朗诵、签名承诺、义务植树、摆放展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品、播放视频等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期刊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推动自然资源工作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思想,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自然生态,全面落实省厅党组“1339”工作部署,持续深化“五个关系”,统筹抓好“八个一”重点任务,为建设
期刊
“破坏那么严重的大石沟,栽上了树,种上了小麦,漫山遍野都是绿色,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近日,在伊川县万安山露天矿山环境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彭婆镇穆洼村村干部孟灿伟高兴地说。  孟灿伟所说的大石头沟,指的是位于伊川县北部郑少洛高速沿线(伊川段)万安山矿山。近年来,伊川縣自然资源局通过实施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大量的地貌景观和生态植被得到修复,同时,通过整治新增耕地247亩,交易后可为当地政府创收30
期刊
清明时节,站在巩义市丰门沟村前高坡上,眺望山下偌大一片谷地,一排排生态温室大棚的玻璃幕墙在金秋阳光下闪闪发亮。有谁能想到,这片绿油油的生态园前身是尘土飞扬的废弃矿区。  近年来,中铝矿业有限公司郑州区域事业部在登封、巩义、荥阳、新密4个县级市的20多个矿区,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作,积极采用“三精”“三结合”措施,不仅增加了矿区绿化覆盖率,而且让废弃矿坑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  “量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