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年11月,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内容进度安排和课程实施要求等方面对我省进入新高考后的2018级新生课程实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普通高中2022年前要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时至今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需要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进一步破解实践中的难题?本文拟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的梳理,检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针对实践中急需破解的难题进行归纳,以增强下一步湖北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的针对性。
  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变化
  高中教育定位更加清晰,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学习科目由15个增加到16个,增加了外语语种。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突出课程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强化课程实施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加条件保障、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部门职责。
  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年来,在省教育厅科学指导下,在市区校共同努力下,湖北省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得到全面落实。调研结果显示,武汉市近百所高中2018级学生全部按照新方案对表对齐开足所有国家课程,扎扎实实地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教育廳要求落实到位。目前,全省高中2018级学生语文、数学、外语按照高考要求已经进入选择性必修模块的修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上结束必修模块的修习。
  特色发展,选修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开设。调研发现,武汉市所有高中都在2018级学生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课程,且周课时不少于1节。在课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开设生命安全教育、中华优秀文化、环境保护、廉洁教育、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我省部分地区为适应新高考综合评价招生的新特点,开发并实施校本特色课程,如奥赛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国际课程、跨学科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IB课程、IP课程和STEAM课程。
  积极稳妥,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平稳推进。湖北采用“3 1 2”模式,共有12种选课组合。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意愿、保证选择性教育落实的基础上,在教育部3 1 2省份高校招生科目设置指导意见出台后,极少数学生还对选科做了微调。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走班力度较大。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在29个行政班基础上增加20个教学班,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在12个教学班基础上增加4个教学班。我省大多数普通高中基本上按照“最大范围的选,最小范围的走”的原则来推进。
  在调研中也发现,新课程实施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学校高度重视,下大力气研究并一一破解这些难题。
  一是观念相对滞后,对新课程实施的自觉性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缺乏深入的认识,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力度不够;重视升学率,忽视全面育人体系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真正实现“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二是师资相对不足,教师结构性缺编难以满足开课需要。在实施新课程后,班级增加带来教师工作量增加,选课走班会带来教师用人潮汐现象,因而出现教师总量与结构性缺编。调研发现,一般来说再选科目中选生物、地理的多,选化学、政治的人数最少,而且会出现动态变化。
  三是投入力度不大,高中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新课程需要。调研发现,农村学校现有教室基本只能满足原有规模教学需要,新课程开设选修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专用教室、实验室、活动场地比较缺乏。上海市迎接新课程改革,建成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900多个,每年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岗位数40余万个。对标国内发达地区,在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活动智能化管理、功能馆室建设上差距明显。
  四是课程管理滞后,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需要重建。按照教育部课程计划和省教育厅的教学进度和考试安排,高一新生周课时已经超过35课时,很多课程课时不足,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甚至心理健康、音乐等课程放在中午。新高考、新课标、新方案、旧教材衔接困难,历史、语文教材与新课标要求差距大,难以取舍教学内容。部分学科高一新生是按学业质量水平2上课还是按照学业质量水平4上课,一线教师拿不准。由于缺少统一调研考试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学生不了解自身学业优势,选科有些盲目。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绩效管理的办法需要重新设计。
  五是教学研究相对滞后,对新课程改革支撑力度不够。表现为,教科研机构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师新课程培训活动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效果不理想。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不全、研究氛围不浓,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迷惑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新课程背景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最大限度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但是现实中,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师观念传统、教学手段方法依然陈旧。   实施新课程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保障机制。
  普通高中在基础教育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关键地位,各地财政要增加对普通高中的专项投入,以保证新高考和新课程顺利推进。尤其是要加快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急需的教室、功能馆室、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步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财政、人事部门沟通,探索适应新高考新课程要求的教师编制管理新办法,近三年内逐步增加普通高中教师编制。积极探索区域内高中教师“局管校聘”新举措,实现区域内在总量短期无法增加的情况下的师资调剂力度,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积极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及时反馈一线教学存在的新旧教材衔接、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安排上的问题,争取在后期政策制定时更多考虑一线教育教学实际。
  (二)加强指导,以有效地指导促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落实。
  加强选课走班的指导。鼓励不同校情的学校积极探索,在选课走班时采取不同模式和对策。建议学生数量多、学生差异较大的学校可实行“基础 分层”模式,语、数、外三科按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教学,逐步实现“必修分层、选修分类、艺术分项”。加强学生选课走班指導。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学期内适当进行分段教学,逐步探索高中不同阶段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新思路,把握好学生选课走班时间节点,及时发布解读高考新政策,引导学生合理选择科目。加快高中大数据平台建设。基于教育云和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析,适当开展调研测试,运用数据服务于学生选择科目。建立普通高中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将普通高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情况纳入区校督政督学的重点工作。
  (三)加强研究,以最新研究成果服务于普通高中课改实践。
  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课程是选课走班的基础,也是实现选课走班的关键。要使学校能够应对新高考的挑战,迫切需要依据高考改革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依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改变原来课程体系单一趋同、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简单的现状,加大选修课课程开发和建设力度,在创客教育课程、人工智能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同时重视课程资源的配套建设,构建具有时代性、丰富性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数量与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研究。教研部门牵头编写《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组织“一月一次一天”学科培训和教研活动,重点研究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和旧教材之间的衔接,重点研究如何有效分层教学,如何科学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如何科学确立教学标高。完善教学质量调研制度,完善定期交流和研讨机制,围绕学科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学生管理创新、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及合格考和选择考教学与评价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研讨,一一破解实践难题,总结新经验,推进新课程。
  (作者简介:华林飞,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海侠,武汉市蔡甸区教研室教研员)
  责任编辑/王娜娜
其他文献
频道设计 从5月1日试播到7月1日正式开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几乎一直是传媒业界谈论的“高频词汇”。在互联网上的各类媒介论坛中,否泰毁誉、献言建策的帖子数以万计。
2017年,薛峰小学与东城垸学校(中、小学)组建第12学区,也叫“薛东学区”.2018年,为进一步推进学区制建设,薛东学区与汉南区第4学区的育才中学、黄陵中学、乌金中学联合成立了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学校也不例外,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体现在学校及师生的一切活动中,是学校这个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持久的人文精神力量,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品位的形成具有
期刊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居于一方的地市级晚报,怎样保持特色、应对挑战是个需要探讨的课题。近几年来,《淮海晚报》在办报实践中,坚持以“时代特征、地方特点、晚报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未来教育研讨会暨第二届PDC国际教育大会于201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黄冈市实验小学受邀并选派黄梅戏PDC(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学习小组,现场展示了学校黄梅戏“未来包公形象探究”项目。该项目基于学生对黄梅戏中传统“包公”清廉公正形象的探究,亲身体验现代法治社会中公平、正直、执法如山的法官形象,结合生活实际创新设计“未来包公”形
期刊
在媒体产业约定成俗的语词指向中,地方是与全国相对的。全国指中央级的大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它的受众覆盖全国乃至国外。地方的概念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省,一
优质的管理是幼儿园实现高质量保教的重要条件。秉承“生命阳光 灵动绽放”的办园理念,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幼儿园经过36年的沉淀,丰富办园文化底蕴,将“聚人心、育人心、导人心”为特征的“耕心文化”和以“情感 制度 人格”的管理模式为特点的生命阳光文化,贯穿到幼儿园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了“阳光管理”体系。几经磨砺,“阳光文化”逐步向纵深发展。  阳光管理机制“聚人心”  完善机制,制度管理引路。科学的规章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