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觉”艺术自律终结的美学契机及其生活美学的研究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以及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中并没有提到艺术的消亡,但是却揭示了艺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根据现在艺术的发展状况看,所谓的“终结”只是现代以来的相关艺术形式,是那些宣称“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自律论,并不是指艺术的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隔离带逐渐地变小甚至消失,对于艺术甚至已经无法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大趋势下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艺术自律终结;美学契机;生活美学;研究
  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在西方的学术界出现了众多的“终结论”论点,在现代各种“反艺术”实践以及大众文化的持续影响下,西方很多学者曾经多次宣布“艺术的终结”,还有一些英语学者对黑格尔艺术论断的相关翻译也使人们认为黑格尔对艺术已经签发了“死亡证书”。但是如果对黑格尔的相关论述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其实黑格尔所终结的只是传统艺术中承担着宣扬真理的艺术形式,同样的,黑格尔之后的丹托诸人所终结的也只是近代以来由于审美现代性所带来的“自律性”艺术形式。对于这种“艺术自律”的终结来讲,如何能够保证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这不仅是艺术本身的问题,更变成了在后现代文化思潮中所不可避免的美学契机。
  被海德格尔视作黑格尔最为伟大美学总结的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演讲,在这次的演讲中,这部著作将黑格尔审美纳入黑格尔那无比巨大的历史理性框架中,在这种框架中为历史安排了一个自律性的位置。对于美学观念来讲,在黑格尔与康德之间是存在比较大的不同之处的,这些不同之处最明显地表现在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最为本质的特征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因此也就可以说对于艺术美来讲这是一种能够体现真理的表达方式。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曾经有过评价,他承认了黑格尔的巨大历史功绩,并且说黑格尔最为巨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将自然历史最为重要的精神世界描绘为一种变动的过程,时刻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同样的,艺术也是处在这样一种历史过程中的[1]。在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进化路线图上艺术也曾经历史性的展现艺术的主体身份。所以我们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黑格尔所关注的问题不是艺术的生与死,而是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在黑格尔的艺术观中,对于艺术来讲,之所以呈现出一种伟大与崇高只是因为绝对精神还没有进化到一种真正自由的状态。在心灵能够超过现实纠缠并且复归自身的时候,艺术也就要将表达真理的任务放弃,交给哲学。他认为由于现代世界中的精神或者说理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样艺术就不能更好地完成表达真理的任务。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已经超越了将艺术作为神圣的加以崇拜的历史阶段,由于艺术作品的影响是倾向于一种偏向于理智方面,对于艺术作品所激发的情绪而言是需要通过另外的一种方式进行证实,相比较而言,思考和反省更具有资格。这样也就是黑格尔宣布了艺术的终结的大概情况。在这种终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黑格尔所渴求的人类自由境界的发现,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在此,黑格尔并不认为艺术将一步步走向死亡,所以说我们应该看到现代艺术真正的问题在于技术化对艺术的排挤。
  在后现代主义中,丹托认为艺术是被哲学所剥夺。其余如赫尔兹也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理论要比艺术本身重要。这种观点认为二战后艺术王国的权力被哲学所取代,艺术逐渐走向消亡。由于这种观点与黑格尔的观点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两人都认为艺术会被哲学所取代,艺术最终会让位于哲学。但是丹托等人并没有认识到,自从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实践开始艺术的自我反思活动就一直在进行,有学者指出的“自我指涉”就是现代艺术进行这种自律性寻求的必然表现,所以我们可以说对于艺术的哲学化反思应该看作是对于现代艺术性特征的逐步显现。
  在二战后,现代艺术确实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人们产生艺术趋于消失的感觉也不足为奇。对于艺术观念来讲,这是牵引人们对艺术存在属性进行判断的基础,并且相应的艺术观念又是来自于人们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艺术形态所决定的。所以说这也就导致了黑格尔对古典艺术消亡的感叹,丹托等人则是对一种自律性消失的感叹,由于丹托的藝术观念是形成于现代性的审美语境中,按照他自己说的就是将自律性的现代艺术尊为艺术界的正宗,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丹托所指的是艺术自律的终结而不是艺术的终结[2]。
  现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那些原有艺术准则的坚持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很多先锋性质艺术作品来讲,原有的艺术范畴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常性地处在一种未知的焦虑之中。对于这些挑战,现代艺术应该如何的面对。对于未来艺术的发展或许回归日常生活是一种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于人类的文化发展来讲,艺术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艺术原本与日常生活之间就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对于英语中的艺术这个词语来讲,原意就是指生活中的一些技巧,实用性是比较强的。直到后来大约在17世纪,这种以前比较宽泛的词语意义逐步地发生变化,专门指示包括素描、雕刻等艺术形式。
  现代最早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概念的是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按照他的理论,在历史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逐步开展的艺术日常生活化进程都是这一理论的延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已经很大程度上将生活转变为了艺术,同时也将艺术转变为了生活。在这种范畴中,不仅包括了历史先锋派的艺术实践还包括其他众多西方艺术家对生活转化的实践[3]。与此同时,在大众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符号化与审美化也是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结来看,这些艺术实践或者不能很好地对当下存在的艺术困境有很好的解决,但是它们基本上都是指向了一个方向就是艺术的日常生活化,艺术再也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边界的范畴,它与生活相互渗透。
  艺术终结论点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进程的焦虑与反思,也可以说是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从古典阶段向现代阶段发展中重要的方式,也是实现由集体意识形态下、规约下的“他律”向现代主义所特有的“自律”,并且逐步地指向社会个人主体的张扬,这是所有艺术终结论调中最为显著的特征。艺术的源头来自生活,最终也必将走向生活,生活与艺术重新的融合就是在现在所显现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审美化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裴萱.艺术自律终结的美学契机与生活美学的敞亮[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28-36.
  [2] 裴萱.“艺术终结”的反思与“艺术自律终结”的敞亮[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5):88-99.
  [3] 刘悦笛.从当代艺术、环境美学到生活美学——从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观东西方美学新主潮[J].艺术百家,2010(26):35-41+221.
其他文献
林业科技档案是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林业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它准确反映了林业生产、科研、管理及应用活动的真实情况。做好林业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对林业科
近日,为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加强“实战化”训练的指示要求,71345部队卫勤分队坚持以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以提高复杂环境下卫勤保障能力为目标,展开以战备等级转换、物资装载
年初,我们访问考察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档案馆和总部设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的档案工作机构——新西兰皇冠记录管理公司。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代表湖南省档案局向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自2007年长株潭地区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今,在长株潭三市政府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公共档案资源共享已
档案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专门业务、法律法规、开发利用、技术装备、行政机制等方方面面。档案工作领域十分广泛,覆盖了各单位和个人,几乎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县档案局怎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是在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记载了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到施工、
数字资源保存是一个相对来说较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在保存数字资源方面展开了持久的努力。进入21世纪后,亚洲的一些国家如韩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沅水载舞,雪峰高歌。2010年6月25日,湖南湘投铜湾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传来捷报,铜湾水电站工程建设档案验收获得“优良工程”。当湖南省档案局副局长、该工程档案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