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治理方式 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重塑了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格局,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经济社会各层面、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广泛、更加深入。我们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更加注重全局性和长远性,兼顾多重目标,通过触发经济社会各层面、各元素的集成耦合,凝聚新时代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系统优化经济治理方式
  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首先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则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坚持“协调”,才能确保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只有坚持“绿色”,才能增强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使系统永葆生机;只有坚持“共享”,才能有效汇聚系统的合力。要从整体上和内在联系中把握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尺,自觉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描绘的“强富美高”蓝图变成现实的发展成就。
  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还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经济体系的运行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子系统在互动中实现均衡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逐渐弱化。面对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中央确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改革的整体谋划与协同推进,实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2019年以来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经济治理方式不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设计,是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激发经济体系各层面、各元素的协同集成,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互动增进,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根本在于发挥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努力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经济治理效能。制度是治理的依据,治理是制度的实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基本经济制度包含了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实现方式、所有制关系的运行体制等层面,是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制度保障。要从基本经济制度出发,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合力,推动基本经济制度优势在江苏大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构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要求我们加快形成系统推进、协同发力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使经济社会在动态平衡发展中实现质的飞越。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江苏的融合,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遵循比较优势,尊重客观规律,促进新发展理念在江苏生根;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型开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规则和制度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协同,形成江苏经济全方位对外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高端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增强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发挥好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江苏高质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优化枢纽经济布局,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枢纽经济—产业经济—總部经济的联动布局,放大枢纽经济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优化产业和创新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要素集成发力。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为供给侧动力体系的优化打下基础。要加快构建政府与市场新型协同合作模式,发挥制度优势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凝聚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注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放大江苏产业创新的应用场景,带动江苏产业围绕内需的市场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产业升级和需求升级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注重以总部经济发展带动生产链和价值链的空间优化,增强区域与产业互动发展的能力;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聚焦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江苏畅通集成。
  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激发制度耦合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发展合力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深化改革。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思维,注重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最大程度地激发制度的耦合效应;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攻坚克难集中突破,补足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各类“短板”;要突出江苏优势,积极开展试点改革,鼓励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推动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省中特中心省委党校研究基地教授)责任编辑:陈学科
其他文献
在GIS环境条件下,建立了长江镇扬河段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自动成图系统、测图信息管理系统和河道冲淤分析系统。河道冲淤分析系统采用GIS的空间技术,实现了任意测次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
本项试验是确定黄河长东二桥施工期间沉井吸泥下沉时,是否危及附近既有桥安全,以及设计洪水流量条件下新桥的局部冲刷深度。为探索模拟沉井通过吸泥逐步下沉及其周围局部冲刷相
本文建立了反映坡面串汇流特点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的安阳河串流区进行了自然与工程状态的洪水数值模拟。模拟成果很好地反映了总干渠左岸区
神府东胜国家级特大煤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重扰动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层次,破坏了地面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新增水土流失,本文采用野外放水冲刷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建
水库淤积平衡问题对于确定淤积危害程度、可持续利用标准等都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淤积情况,对水库淤积初步平衡后淤积变化趋势与设计淤积标准等问
在前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垂直管水力提升中的固体颗粒浓度特征。在分析颗粒受力及颗粒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扩散方程推导了垂直管水力提升颗粒浓度分
足够的泄流规模是多沙河流水库保持有效库容,发挥长期综合效益的必要条件,确定泄流规模时应充分认识其来水来沙特性。巴家嘴水库位于高含沙的蒲河上,建成后曾多次除险加固,目前水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来之不易成绩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激励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中奋勇拼搏”这一重要认识放到突出位置。  激励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健全充
根据1986年秋季和1987年春季金塘水道内十个站点的大、中、小潮的流速和悬沙浓度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悬沙质量守恒原理,分析了金塘水道的悬沙输运和再悬浮作用特征。水道与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