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不同生长时期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及胡麻的增产效果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除草剂苗期茎叶喷雾1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施药时期。[方法]施药器械为卫士牌WS-16P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液量为675 L/hm2,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制剂用量)在胡麻株高为2~5、5~10、10~15和15~20 cm时进行茎叶均匀喷雾处理,药后不同时间调查各处理对胡麻的安全性,药后45 d调查各处理对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胡麻成熟后测产。[结果]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株高为5~10 cm时施药,对胡麻药害较轻,药后45 d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3.72%和95.13%,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68%和98.73%;胡麻产量为2 240.0 kg/hm2,较人工除草增产3.86%,较空白对照增产265.24%。[结论] 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茎叶喷雾1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施药时期为胡麻株高5~10 cm。
  关键词 除草剂;胡麻;生长时期;杂草防效;增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34-0152-03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research the optimum spraying period of herbicide spraying on stems and leaves of flax seedling and weeds at one time to control broadleaf weeds and grass weeds in flax field. [Method] Spraying device was WS16PA type knapsack hand sprayer,and spraying volume was 675 L/hm2, and 40% MCPAsodium and bromoxynil octanoate EC 1 500 mL/hm2+108 g/L haloxyfopP EC 1 350 mL/hm2 (dosage of preparation) was sprayed on stems and leaves of flax seedling in plant height of 2-5 cm,5-10 cm,10-15 cm and 15-20 cm and weeds.The safety on flax of herbicide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time after pesticide application,and the plan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n broadleaf weeds and grass weeds in flax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45 days treatment,and flax yield were determined after flax ripening. [Result] Phytotoxicity on flax of herbicide spraying at stems and leaves of flax seedling in plant height of 5-10 cm was lighter; the plan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s on broadleaf weeds were 93.72% and 95.13%, respectively, after 45 days treatment,and on grass weeds were 95.68% and 98.73%, respectively;the flax yield was 2 240.0 kg/hm2;the yield increasing rate was 3.86% compared with manual weeding, and was 265.24% compared with CK. [Conclusion] The optimum spraying period of 40% MCPAsodium and bromoxynil octanoate EC 1 500 mL/hm2 +108 g/L haloxyfopP EC 1 350 mL/hm2 spraying on stems and leaves of flax seedling and weeds at one time to control broadleaf weeds and grass weeds in flax field was 5-10 cm of flax seedling in plant height.
  Key words Herbicide;Flax;Growth period;Weeds control effect;Yield increasing effect
  油用亞麻(Linum usititatissimum)俗称“胡麻”,属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胡麻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河北、山西等省(区),是这些地区的特种油料作物。甘肃省胡麻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左右,部分地区藜(Chenopodium album)、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油菜(Brasscia napus)、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燕麦(Avena fatua)和无芒稗(Echinovhloa crusgalli var. mitis)等杂草危害十分严重,一般年份造成胡麻减产12%以上,多雨年份减产3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胡麻属密植作物,人工除草费工费时、难度大、成本高,在目前农村健壮劳动力稀缺的情况下,大力推广使用除草剂防除胡麻田杂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胡麻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方面,1989—2008年,李増炜[1]、刘宝森等[2]、何海明等[3]、张玉琴等[4]、贾永等[5]、巩亮军等[6]相继报道了地乐胺、氟乐灵、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燕麦畏、油磺隆、二甲四氯钠等除草剂对藜、卷茎蓼、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和野燕麦、狗尾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2008年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以后,体系有关岗位专家、试验站长和团队成员先后筛选出了防除胡麻田藜、卷茎蓼、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和野燕麦、狗尾草、无芒稗等禾本科杂草的新型除草剂,如2甲·辛酰溴、2甲·溴苯腈、辛酰溴苯腈、高效氟吡甲禾灵等[7-18]。目前,关于除草剂混用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及胡麻的增产效果的研究国内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对2甲·辛酰溴与高效氟吡甲禾灵混用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長时期茎叶喷雾防除胡麻田杂草开展了应用试验,旨在探明苗期茎叶喷雾1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施药时期,以有效解决胡麻田杂草的化学防除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与防除对象
  胡麻品种为陇亚10号;藜、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卷茎蓼、反枝苋、荠菜、油菜、萹蓄(P.aviculare)、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狼紫草(Lycopsis orientalis)、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龙葵(Solanum nigr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阔叶杂草和狗尾草、野燕麦、无芒稗等禾本科杂草,分布均匀、密度一致,杂草总体密度平均为620 株/m2。
  1.2 供试药剂 40% 2甲·辛酰溴EC(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和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良种繁殖场,属甘肃中部干旱区,海拔1 930 m左右,黄绵土,pH在8左右,水浇地,肥力中等。2015年秋季基施农家肥(羊粪)30 000 kg/hm2。2016年3月26日播种胡麻,播种量为60 kg/hm2,将60 kg胡麻籽与600 kg磷肥和750 kg鸡粪(过筛)拌匀,采用小四轮拖拉机耧播胡麻,行距15 cm。胡麻全生育期灌水2次,生长期间不追肥。
  1.4 试验设计
  除草剂混用设置40%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制剂用量)1个组合。另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小区面积 30 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5 施药方法
  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设置2~5、5~10、10~15和15~20 cm 4个株高梯度,相对应的施药时期分别为2016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5日和5月21日。施药器械为卫士牌WS-16P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供试除草剂混用组合按675 L/hm2对水,根据小区面积折算成每小区用药量和用水量,对胡麻和杂草进行茎叶均匀喷雾处理。
  1.6 调查方法
  1.6.1 除草剂对胡麻的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第1、3、7、10、15和30天目测各处理对胡麻有无药害及药害症状,如植株茎秆扭曲畸形、顶梢下垂、枯死、生长迟缓、生长点坏死,叶片变黄、白化、药斑、叶尖叶缘干枯、叶片干枯等主要症状类型。
  1.6.2 除草效果调查。
  施药后不定期调查杂草中毒症状;药后15 d目测各处理的防效;药后45 d每小区按对角线3点取样,每点0.25 m2,调查杂草种类及各种杂草株数,并拔出称其地上部鲜重。
  1.6.3 胡麻产量测定。
  胡麻成熟后小区单收单打计产,折算成公顷产量,与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比较计算増(减)产效果。
  1.7 数据处理
  用SPSS统计软件对防效和产量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株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处理区杂草株数对照区杂草株数× 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对照区杂草鲜重×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的安全性 胡麻安全性调查结果表明(表1),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株高2~5、5~10 cm施药,对胡麻药害较轻,药后1 d 30%~40%的植株顶端稍有弯曲,叶色稍变黄,药后3 d叶色稍变黄,药后5 d恢复正常生长。在胡麻株高10~15 cm施药,对胡麻药害稍重,药后1 d 30%植株顶端弯曲成45°,其他弯曲明显,叶色稍变黄,药后3 d 10%植株顶端弯曲成30°,叶色稍变黄,药后5 d个别植株顶端仍稍弯曲,7 d后恢复正常生长。在胡麻株高15~20 cm施药,对胡麻药害最重,药后1 d 40%植株顶端弯曲成45°,其他弯曲明显,叶色稍变黄,药后3 d 20%植株顶端弯曲成30°,叶色稍变黄,药后5 d 5%植株顶端仍稍弯曲,7 d后恢复正常生长。据此分析,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施药时期越迟,胡麻药害越重,恢复生长时间越长,在胡麻株高2~5、5~10 cm施药,对胡麻药害较轻,恢复生长时间也短。
  2.2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
  由表2可知,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为最高,药后45 d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3.72%和95.13%,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68%和98.73%;其次为株高10~15 cm施药,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12%和95.30%,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3.17%和96.27%;再次为株高15~20 cm施药,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5.20%和88.31%,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9.57%和91.19%;株高2~5 cm施药最低,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6.19%和88.12%,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分别为58.27%和63.13%。显而易见,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的防效最高。   2.3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胡麻产量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为最高,为2 240.0 kg/hm2,较人工除草增产3.86%,较空白对照增产265.24%;其次为株高10~15 cm施药,产量为2 110.0 kg/hm2,较人工除草减产2.17%,较空白对照增产244.04%;再次为株高15~20 cm施药,产量为2 006.7 kg/hm2,较人工除草减产6.96%,较空白对照增产227.19%;株高2~5 cm施药产量最低,为1 876.7 kg/hm2,较人工除草减产12.98%,较空白对照增产206.0%。人工除草之产量为2 156.7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251.66%。测产结果显示,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胡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的产量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的安全性
  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施药时期越迟,胡麻药害越重,恢复生长时间越长,在胡麻株高2~5、5~10 cm施药,对胡麻药害较轻,恢复生长时间也短,5 d 后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3.2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
  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的防效最高,药后45 d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3.72%和95.13%,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68%和98.73%;其次为株高10~15 cm施药;再次为株高15~20 cm施药;株高2~5 cm施药处理防效最低。
  3.3 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施药,胡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胡麻株高5~10 cm施药处理的产量(2 240.0 kg/hm2)最高,较人工除草增产3.86%,较空白对照增产265.24%;其次为株高10~15 cm施药处理;再次为株高15~20 cm施药处理;株高2~5 cm施药处理产量最低。
  从不同时期施药对胡麻的安全性、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胡麻产量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价,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苗期不同生长时期茎叶喷雾1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施药时期为胡麻株高5~10 cm,如因故错过该最佳施药时期,应及时在株高10~15 cm施药,也能获得理想的防效和增产效果。
  40% 2甲·辛酰溴EC 1 500 mL/hm2 +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 350 mL/hm2在胡麻株高2~5 cm施药,对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原因在于施药时杂草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如狗尾草、无芒稗、马唐等尚未完全出苗;在株高5~10 cm施藥防效最高,原因在于阔叶杂草(4~6叶期)和禾本科杂草(2~3叶期)正处于防除的最佳时期;在株高10~15、15~20 cm施药防效逐渐下降,系由施药时草龄偏大,杂草抗药性增强所致。
  40% 2甲·辛酰溴EC还可以与其他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如10%精喹禾灵EC、69 g/L精噁唑禾草灵EC、50 g/L唑啉草酯EC、150 g/L精吡氟禾草灵EC、15%炔草酯WP、240 g/L 烯草酮EC、12.5%烯禾啶EC混用,因各地杂草种类和危害程度不同,宜先做小面积试验,筛选出防效优良、安全性好的适宜剂量,再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增炜.胡麻田化学除草[J].植物保护,1989,15(3):11.
  [2] 刘宝森,马铭,魏野畴.藜、反枝苋田间发生密度对胡麻产量损失估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J].杂草学报,1990,4(1):35-37.
  [3] 何海明,阿德拜.拿捕净防除芦苇效果好[J].新疆农业科技,1993(4):23.
  [4] 张玉琴,苏子琴,王需庆.胡麻田草害防除技术研究[J].甘肃农村科技,2000(1):47-48.
  [5] 贾永,刘桂枝.胡麻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04(5):10.
  [6] 巩亮军,王瑞华.胡麻田化学除草技术[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8(4):41.
  [7] 胡广瑜,化得娟,崔瑾,等.胡麻田除草剂筛选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9(12):18-19,20.
  [8] 牛树君,胡冠芳,刘敏艳,等.几种除草剂对胡麻田野燕麦的防除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136-137,138.
  [9] 曹秀霞,张炜,万海霞.胡麻化学除草剂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2):58-61.
  [10] 李爱荣,胡冠芳,马建富,等.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胡麻田芦苇的防效研究初报[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5):213-215.
  [11] 马建富,李爱荣,郭娜,等.7种除草剂对冀北地区胡麻田莜麦的防除效果[J].河北农业科学,2013(3):43-45.
  [12] 钱爱萍,曹秀霞,安维太.胡麻田间杂草防除药剂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249-6250.
  [13] 李玉奇,牛树君,刘敏艳,等.除草剂对胡麻田大麦、稷(糜子)的防除效果[J].植物保护,2014,40(1):196-199.
  [14] 牛树君,刘敏艳,李玉奇,等.几种除草剂对胡麻田裸燕麦(莜麦)、皮燕麦的防除效果[J].植物保护,2015,41(2):220-225.
  [15] 李爱荣,刘栋,马建富,等.冀西北油用亚麻田杂草调查及化学防控技术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5(5):250-253.
  [16] 张炜,曹秀霞,钱爱萍.化学除草剂防除胡麻田稗草药效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6,57(9):37-38.
  [17] 刘敏艳,牛树君,胡冠芳,等.4种除草剂对胡麻田油菜、荞麦和苦荞麦的防除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0):176-181.
  [18] 姜延军,韩菊红,史广亮,等.几种茎叶除草剂在胡麻田适宜施用剂量筛选[J].吉林农业,2016(12):72-7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母猪心理应激指标唾液皮质醇水平和淀粉酶含量的检测,探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母猪大群饲养模式与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活动空间对妊娠母猪心理状态造成的的影响,确立一种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母猪饲养模式。[方法]试验选用二产大长母猪58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头,采用传统的限位栏饲养,每头饲养面积1.43 m2,试验组30头,采用智能化大群饲养,每头饲养面积2.6 m2,其余饲养管理一致。于
期刊
摘要 [目的]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方法]通过模拟人工胃肠液及体外与IEC-6细胞共培养来分别研究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并利用单层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试验的27株乳酸菌中,10株乳酸菌在pH 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均大于44.00%,在pH 8.0的人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稻秆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性能。[方法]在总固体浓度为20 g/L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稻秆代替部分剩余污泥,构建共发酵产酸系统,探讨其有机物组分变化及其产酸特性。[结果]稻秆的投加能够促进多糖和蛋白溶出,提高SCOD含量,在发酵进行到第4天时,10%预处理稻秆处理和10%稻秆处理发酵体系中SCOD达到最高,分别为3 440和2 810 mgCOD/L,与污泥对照相比,分别升高了7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地检测食物样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体系。[方法]配套湖州市微生物制剂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分子检测仪,建立一种基于TaqMan探针法的阪崎肠杆菌qPCR检测体系。[结果]体系建立成功,标准曲线斜率为-3.44,R2 =0.995 5,扩增效率为95.3%。[结论]该qPCR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为食品中阪崎肠杆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市场上不同批次中药紫草的质量情况。[方法]优选提取方法后同时采用冷浸法和温浸法,以9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3个不同批次的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结果]13批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差异较大,且只有3个批次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在冷浸法和温浸法2种方法提取时均大于0.8%,另有2个批次紫草中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只在温浸法时大于0.8%。[结论]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内毒素和连翘酯苷A对鸡脾淋巴细胞中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日龄雏鸡正常饲养至50日龄时,心脏采血处死,表面消毒后,剖检用脾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脾淋巴细胞,将脾淋巴细胞分为20个组,具体为4个剂量组×5个时间点。4个剂量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5 μg/mL)、连翘酯苷A预防低剂量组(200 μg/mL连翘酯苷 A+5 μg/mL LPS)、连翘酯苷A预
期刊
摘要 综述了蚯蚓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旨在为蚯蚓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蚯蚓;化学成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S89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34-0109-03  Abstrac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pplication values of earthworm were reviewed,in ord
期刊
摘要 [目的]对藏药小大黄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进行降尿酸活性的研究,确定其降尿酸有效部位。[方法]称取藏药小大黄干燥的根500.0 g,用70%乙醇提取浓缩,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研究小大黄总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U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肌酐(Cre)以及血尿素氮(Bun)的影响。[结果]藏药小大黄总提物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盐碱地种植的红白忍冬和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HPLC方法,并比较不同植物器官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 ℃。[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在1.0~500.0 μ
期刊
摘要 运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植物的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燃点、引燃时间、灰化速度6个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云南山地应用普遍的22种城市绿地植物进行防火性能排序。结果表明,筛选出20种城市绿地防火植物,相对防火性能最好的是马蹄荷、杜英,综合因子得分分别为-17.83、-17.91;防火性能最差的是楠木,综合因子得分为-30.70。  关键词 山地城市;防火植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