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通过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结合教材,渗透环境教育;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结合选修课教学,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41-0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关心和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很多环境问题包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教育目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仅是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结合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空气”知识中的“保护空气”和“绿色化学”;“水”中的“保护水资源”;“二氧化碳”中的“温室效应”;“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废旧金属回收”;“中和反应”中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化学肥料”中的“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有机合成材料”中的“白色污染”等都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内容,详细列出初中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环境教育。
  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水污染严重。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不行。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资料,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1/4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据水利部门调查资料,我国城镇供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高达90%以上,不少城市供水水源受到威胁。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水污染日甚一日,不仅对流域水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严重影响全流域居民生活。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迄今中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唯一的一部法规。但据报道,2004年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多年事实表明,污染一片水域只需几年时间,但对其治理则需要沉重的代价和更长时间。在“空气污染”的讲述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空气污染也十分严重。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结合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鱼类绝迹,树木庄稼枯黄死亡,建筑物受到破坏。“酸雨”已遍布我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并且有从北到南逐渐加重的趋势。不少地区的酸雨已相当严重,而且逐年加重,给当地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
  通过上述知识与相关的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
  1.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专题讲座。
  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组织有关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可以设计为“环境与人”“大气污染及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等等。这有助于课堂内容的延伸,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例如,在讲“水体污染及防治”专题讲座时,可以首先介绍水体污染的分类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然后讲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有富氧物质,石油、酸、碱、盐等无机物,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机物等;最后介绍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2.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调查活动。
  新课程给学生涉及的探究内容很多,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环境知识课外探究课题,让学生用课堂和实验室已掌握的探究方法用于课外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江!河!湖水的水质污染情况或附近的工厂的矿物燃烧情况进行调查。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
  3.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
  可以分别以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及防治为主题,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各班派代表参加,激发学生平时对有关知识的积累。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可以以环保为主题,各班进行小报设计评比或主题班会。可以组织学生采集自来水、河水、湖水及其同时期的雨水,测定PH,比较各种水的酸碱性强弱,思考“酸雨”的成因等等。
  三、结合选修课教学,调查环境污染情况
  在化学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参与环保的基本能力,努力调动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结合选修课中“化学与环境”等章节的教学,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调查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情况,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环境问题讨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认识到防止污染、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从自己做起,做好环境卫士,学好环境科学,主动抵制污染环境的行为。在调查时,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干部存在着“先脱贫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等错误思想,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对于污染的控制几乎没有任何措施,形成了经济发展与污染加剧并存的现状。例如,农用地膜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大量残留地膜又对农田造成危害,它不仅影响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而且还有碍种子发芽;不少地区化肥使用比例失调,且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地块板结,地力下降;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存在严重问题,喷洒农药时经常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事件,粮食、蔬菜、水果受到污染,益鸟益虫被杀死,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加强了与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的环境保护教育。
其他文献
综观各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历程,美国产品责任法最具代表性。本文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结合我国情况的基础上
【摘 要】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流体输送过程中减少流量损失,是非常普遍和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例如,油田生产中的油、气、水的输送及流量损失控制,生活中的饮用水和采暖热循环水的输送与流量损失控制,都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密封;流量;损失控制  【中图分类号】TH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19-02  流体流动定律:即流
【摘 要】大教育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生”、“死”对立本能理论,生让生命存在的灿烂,死使生命倍受摧残,而生命的意义并不止于此,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洗清被“死”蒙蔽的双眼义不容辞。冲破生死,升华生命的价值,用生命教育奠基,进行生物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34-01  学校教育中的生物学教学与生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零售消费市场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以满足适应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新需
【摘 要】APOS理论是由美国的杜宾斯基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而建立的数学概念教学模式[1]。二面角是高中空间几何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但也是抽象的、多变的、难理解的。本文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反思创新,将APOS理论与二面角概念巧妙融合,为二面角的教学提供、可靠、深刻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APOS理论;二面角概念;二面角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通常人们认为,农业税取消会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使农民出现回流。但本文认为,农业税取消的最大意义并不是必然直接的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而是为增加农民收入打开了一个缺口,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