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硬变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HIR)后的损伤情况,寻找可耐受的缺血时限。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 A组(假手术组,6只),B、C、D组分别为肝门完全阻断20min、30min及40min组(每组各16只)。观察4组大鼠7天存活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肝、肺病理的变化。结果 B、C、D组的7天存活率分别为100%、60%和40%,C、D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4小时血清TNF含量, B、C、D组分别为(0.399±0.216)u/ml、(0.671±0.351)u/ml和(0.789±0.371)u/ml,明显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P<0.01),且C、D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小时后D组的AST、ALT分别为(2 448.4±942.3)u/L、(1 189.0±403.4)u/L,C组分别为(2 185.1±1 732.9)u/L、(1 183.5±707.2)u/L,均明显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害程度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在20、30分钟间存在着肝硬变大鼠肝缺血的最大耐受时限。TNF可以作为监测HIR损伤的指标,并估计预后。HIR除损伤肝脏外,还可致全身其它脏器如肺的损伤,故须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