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剑湖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末的天空明显开始有了夏日的痕迹,气温骤升。恰逢周六,我决定出去转转,享受这片刻的休憩。一时兴起,竟想不出去往何处。寻思着,不如随季节而动。绿意盎然的诗意情境,既顺应春华秋实的自然发展,又完成人心灵的“光合作用”。
  于是,我的脑海中不经意间奔跃其影:田园。遂将一个笼统的概念果断还原到具体的事物之上:剑湖。把搁置一年多、已蒙尘的自行车重新冲洗一遍,简单防晒后,推门外出,头顶上,万里无云。虽与西藏的朝圣者以身体丈量大地的虔诚渺不可比,却犹感欢欣,至少,车轮之上亦凭躯体之力崇敬自然。
  周六,是甸南镇赶大集的日子。集市上,人头攒动,车流渐增渐堵,人行比车快,确乎不假。我此行第一要事,是去农村信用社旁的李师傅那儿加点轮胎气。弄好自行车,过海虹桥,便意味着此次环行剑湖的真正开始。
  风过于耳,打西边吹来,仿佛身后有人在推车向前,我仅象征性地踩着脚踏板,车轮便心领神会地滚动着。此间,倒能像模像样地远眺或近观周遭之物。海尾河(剑湖的一个支流)呈现出悠悠徐徐的状态,连水面之上划行的小船也似浮游着,船夫坐船尾,沉睡一般,仿佛不忍打破静谧祥和的氛围,好一番巧妙的障眼法。船夫恐怕早已猜透我的心境,或说花好月圆后必有离散。他猛然惊醒,倏忽起身,船身左右摇晃,手撑一支长篙重重一扎,船如脱缰的野马径直向西,头也不回,速度颇快,唯留一股股粗壮的涟漪作旁白。
  从河间穿流而過的风带着青绿的潮气,透过芦苇,落在对岸柳树叶子上,沙沙作响。此时,我的确是一名观众。以水面为舞台,戏剧冲突正达难分难解的高潮:风为背景音乐、道具、中介,摇荡的芦苇、曼妙腾空的柳枝与桀骜不驯的船正上演一出激烈的拔河游戏;船仿若负气离家的少年郎,风不断渲染气氛,芦苇、柳叶是对其无可奈何而伤心欲倒的家人。
  这时风弱了些,我开始摆脱方才的安逸状态,恰巧掠过海门口遗址石碑,在其附近,被剑湖水淹没的烟草育苗基地已裸露地表,那明晰的轮廓是一框框垒出的长方形空心砖,上面均已盖上透明的塑料大棚。这一方土地面积蛮大的。路边,散落的自行车或成排摆放、或扎堆倒立在地,间有几辆三轮电动车。原来有一群人在做烟苗育种。四月下旬,附近烟农会开着拖拉机或三轮摩托车,齐聚此地,载满一车的成形烟苗,开启新一季的劳作。
  回归公路,依旧是有条不紊的忙碌:小轿车、大卡车、农用拖拉机,各自轰鸣着,如同掀起一场不可名状的博弈,或交叉穿行,或你追我赶。赶集之人散落公路两侧,畏畏缩缩地走着,又显现一种奇妙的愉悦来。我无暇再思索下去,但下意识地握紧车把驶向路边缘,最外侧非沥青路,是未硬化的弹石小径,料必在李师傅那儿加多了胎气,竟颇有巨力地弹飞了少许石子儿,心觉幸亏四下无人。
  少了风的陪伴,天光开始发泄情绪,愈发炎热。额头上一抹抹汗珠沿皮肤朝下坠落,全聚在眉毛上,即将突破临界点,像火山喷发一样一泻千里,沥青路面霎时升腾起一股朦朦胧胧的气体,似彩虹般晶莹地闪着亮,面前移动的物体忽大忽小,我的喘息声忽轻忽重,一不留神,已至金岛渔庄。此处附近为三岔路口,一条转向老214国道,一条通往剑川县城,另一条则是去柳营村(环行剑湖的必经之地)。旁边有几处建筑工地,常有大车出没,往来运货。
  与疾驰的车流告别,临到柳营,我的左手边,是一座本主庙(属西中村,柳营西侧的一个村子),庙内香火鼎盛,烟雾缭绕,在屋瓦上徘徊,又渐渐飘散在空中,诵经之声远远也能听清;庙外,一群身着剑川传统服饰的老媪忙进忙出,虽面容苍老,却动作伶俐,毫无垂垂老矣之貌。此等庙会一般举行于每月的初一或十五,并不鲜见,我继续向前行驶。
  我喜欢骑车时听歌,耳机线里满是排山倒海的音乐。今天未开网络,播放列表多为下载好的轻音乐,骑行速度便随之放慢,悠悠闲闲,心满意足。路右侧,剑湖离我不远不近,一片片蚕豆田恰处中间,一排水鸟从剑湖深处缓缓飞来,栖身在一株水柳上。波光粼粼的湖面如一面镜子散射出无数种碎光,密密匝匝的。
  即将抵达剑湖湿地公园(当地人唤之小树林),这时肚子感觉有些饿,我暂无心思往里头瞧瞧,索性择一小摊歇歇脚,间或填填肚子。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日趋完善,常有无数游人慕名而来,成了玩乐、踏青、亲子活动的打卡之地。如此,游人如织之处必有一衍生物:提供简便又满足刚需的小摊。
  今儿,有五家小摊,隐在四方状的红色篷布伞下,尽是小吃饮品,吆喝声此起彼伏。所谓小吃,不过为本地的烤饵块、凉米线,以及司空见惯的炸洋芋、烤肠;饮品除了日常的饮料、矿泉水外,以凉虾最为著名。我直接走进离我最近的摊铺,要了份烤饵块与凉虾。两张圆扁扁的饵块在烤炉(能量来源为液化气)上来回翻身,渐渐丰实饱满,乳白色旋即变成鹅黄色,偶尔嵌着烧黑后留下的一圈圈黑点点。老板左手持一块类似乒乓球拍的板子,右手拎夹子渐次逮饵块于板上,再把甜酱或辣酱以“小葱拌豆腐”式的抹匀,当然也有豆芽、洋芋丝、韭菜等配料。凉虾率先登上餐桌,饮前摇一摇,使糖分均匀分布,味道颇鲜,不浓不淡,稍微缓解了酷热的天气。填饱肚子,在我身后是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公路上树影婆娑,沙沙作响,人好像有了一种困意。
  休息片刻,我从闭目养神的状态中醒来,旁侧已平添几辆汽车。付了钱,决定往小树林瞅瞅。沙石相杂的路面磨得车轮嘎吱响,往里面走,发现游人很多,绝大多数人各寻了一处阴凉地,悠哉地谈笑风生,从街市买来的零食散落一堆,三五成群,各取所需。有一处旧房子东边是一条红色栈道,是最受欢迎的地方了。可能因高于地面一两米,漫步其间,人好像腾空一般,曲曲弯弯地漂浮在白杨树遍布的大地上,脚下是一洼洼浅水滩。仰望苍穹,眼前的视野被直耸云霄的白杨所环绕,栈道尽头有一摄影团队在帮拍婚纱照。新娘腰部持靠护栏,半卷裙尾,掀出一角,任风摆。瞧她脸上带着微笑,侧影斜看镜头,满眼清澈。我回步折身。
  此时,我已推上自行车沿着大道行走在密林之中,目光所及之处,皆有焕然一新之感,小树林的绿化工程的确成效卓著。白杨树下先前裸露的焦黄土路已消失,草丛一簇簇直没脚;专门建造几座木质凉亭,功能多样,名称不一:运动驿站、吸烟亭;一些曲曲折折的小径被压实,不复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小树林里刮的风颇为强烈,树顶上响彻着山呼海啸的巨响,随风翻卷的树叶已无树的模样,细细静听,倒更像波涛汹涌的海水声;紧邻大道的那一排树纷纷朝一边倾斜生长,足见风力之巨大。   终于返至公路,人声稀少。遇到放羊老叟,一手拎只茶杯,一手挥动羊鞭,羔羊欢腾,哒哒奔蹄,占尽整条道儿。远处的墨斗山上飘着几朵云,洁白如雪,慢慢淡开,成细细的一卷卷,颇小。将视野收回,近处的农田不太规整,有些栽秧苗;有些種草(附近一些村落养殖奶牛);有些长着莴笋;有些则是待耕之地,一律呈红褐色;有些起垄,上覆黑色塑料薄膜,作种烟苗之用。
  不出百米,公路瞬间被切成两半,中间安了隔离挡墙,仅供一处通行,推土机、挖掘机偶现,路旁散落诸多直径约为五十厘米的黑色管子,头戴安全帽的施工队员到处都是。概况牌上醒目的几行大字很快跃入眼帘:剑湖环湖截污工程。几乎贯穿我余下的行程。
  路旁的垂柳徐徐从身旁掠过,很快落下。略一抬眼,远处的几棵梨树忽隐忽现,却始终待在原地,树下有农民在田里劳作,梨花纷飞,枝上已所剩无几。那就去桑岭村赏梨花。
  桑岭位于剑湖东岸,是白、回两族混居的传统村落,村内古树众多,树龄多已几百年。穿过大丽高速公路底下的通行道,便抵达桑岭。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有着浓厚古朴典雅的气息,平稳的行驶轨迹开始变得有韵律的抖动,车身传递着身体,几颗汗珠“滴答”嵌入石板。那片梨林在村子东南角,背靠山麓。以我目前的行驶方向,须沿村道穿越整个村子。路面有些狭窄,至多容纳两辆小轿车对排行驶。通过一段时间的骑行,终于到了。梨林重染旧妆,几乎一片沉黑,行云流水的树枝无所顾忌的生长,苍劲的树皮犹在诉说昨日雄姿;唯剩三五棵孤芳自赏,残留些许梨花,似雪般稀稀落落,看来我已错过花季。我将自行车靠在一棵树下,往山坡攀登,约五十米,出现一片平平的空地,四周有一家山庄,庄前停着三辆汽车,庄内人言语欢快,像在烧烤。我瞧瞧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多了。
  返程,亦是时行时堵,不过,因自行车轻便,我“见缝插针”般抵达村口的水潭那儿,此处古树分布较集中,流苏花开也堪称桑岭胜景。水潭旁边有一小径,内有阶梯、小拱桥,安了大理石的防护栏。小径曲曲弯弯,流苏树的树冠如银装素裹,花香扑鼻,旁处有几个老头在下象棋。风拂过,以微弱的气力载着纷纷扬扬坠落的流苏花,飘向四围。
  从远山眺望,高速公路与环湖路,竟跟桑岭村到禄寿村的错落有着相同的走势与弧度。平旷田野上多是蒜苗地,尖儿上有些灰黄,灰绿色里一片明静,再远处,是碧蓝的剑湖;秧田也不少,长方状如块块豆腐,四周以渔网围着,上面插着五颜六色的小彩旗,以驱鸟雀。此刻,我的行驶方向为南北走向,西风正盛,对骑行多有阻碍,整个人腿酸手乏,“破风”无望,只得乖乖下车,徒步而行。
  过了很长时间,我到达海东村,要去东骧阁,处剑湖东岸,可能是最佳的观赏地点了。东骧阁面积虽小,却颇似小沙滩,风很大,几乎能览剑湖全貌。天色渐晚,在光影下,原先碧蓝的湖水变成青灰色,斑斓的湖面一改憨态可掬的旧貌,像施了个魔术,骤然严肃起来,汹涌无比。放眼四望,天空苍远辽阔,流云一缕缕,甚是飘逸。湖水滚滚,蓝一会儿,绿一会儿,近处的明丽,远处的模糊。对岸的小树林长得平平齐齐,像由理发师剪的寸头,远山之上的高压电线似起重影。此间,除了湖风萧瑟和卷浪拍岸的汹涌声外,只有些微弱的鸟鸣。这惬意的时分,凉爽如秋。
  重回公路。面前的狮河村有玲珑剔透之美。以从事木雕产业为主,此地建了规模颇大的狮河木雕小镇。整洁的街道两边的路灯颇有民族特色,包裹灯光的外壳状如白族传统乐器:龙头三弦。
  四月,蒜苗如约上市。通往狮河与回龙村途中,约十多辆大货车排在路旁等待装车,附近的农民骑着三轮摩托,满载一车拾掇干净的新鲜蒜苗如赶集一般。
  归途中,有三位老媪均裹一身蓝白围腰,头扎黑巾,掖着笤帚,背个满满当当的竹筐,有说有笑。她们估计是最后一批从集市满载而归之客。等我赶回甸南街,行人渺不可见,小摊贩多已走尽,偶有几人进出仁和超市。夕阳的雄光万丈隐在云层深处,折射出股股金色光柱俯瞰众生万物。
其他文献
Programming abil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basic skills,and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However,in the daily training experiment,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find suitable exercise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topics prov
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卡  在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有个网红打卡点。让人觉得稀奇的是,它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人文景观,而是人们印象中司空见惯的书店,名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来头可不小,它是南京先锋书店全国第16家书店,也是第5家乡村书店、第2家少数民族主题书店、云南首个乡村书局。在“新时代杯”2020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活动中,荣登“年度最美书店”榜。  有这么出名的一个地
期刊
谷雨天,我置身在离天空最近的博南山,参加“云南永平·博南山谷雨春茶节”活动。这一富有春色禅意的节日,想来就让人春心荡漾,满目翠绿。  我们一行五人,从巍山到了博南山。沿着弯弯的山路行进,一路春色迷人,野花盛开,心情惬意。到了龙门乡大平坦村委会。漫山遍野的茶园闯入我们的眼帘,茶园分布在山两边,规模大小不一。一片又一片的茶地,青翠欲滴,晨光熹微,天朗气清,鸟儿欢叫,人身在氤氲的山气里,空氣清新,行走在
期刊
雨下了一上午,给苍山十九峰自北起的第二峰滄浪峰盖上了灰厚的大帽子,也给苍山洱海之间的喜洲镇披上了雾纱。属于这些村庄的房屋、田畴、苞谷、大青树、花木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如仙境一般。  久旱逢甘霖。给我们打开美坝大门的就是这场雨。久旱,限制了苍山之麓一些作物的生长速度;甘霖,又将赋予它们拔节生长的力量。  “美坝村位于喜洲镇,往南3.5公里是喜洲古镇,往北3.5公里是周城,向南35公里是大理
期刊
很多时候,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静静地回想在大理的一切。关掉音乐、手机静音、将撒落的茶壶盖归位,总之清除一些随时会带来打搅的可能性。觉得在人的活动范畴中,有时凝神回想的部分往往比结结实实下意识的动作来得更为真实可靠。所谓行走,在常理看来即为抵达,但是回望更能赋予抵达的生动性、在场感。  算起来,真正停留在大理的时间也就是短短两天,可这两天一直停留在那里,期间透出来的深厚、苍茫、悠远与温暖于我的内心深处反
期刊
瓦屋檐  瓦屋檐,是鸟。我知道这种称呼是不正确的,但我从儿时起都是这么叫的,说是老家的一种土语、俚语也行,说是一种习惯也罢。它真正的学名是啥,属于哪一类的什么鸟,我真的说不上来。之后,我还专门在百度和有关书籍上去查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结果。现在仔细想想,最好的解释就是,它是寄宿在瓦屋滴水檐下的鸟,感觉这种说法比较妥帖。  瓦屋檐是在春天里走近我们的,整个夏天和秋天都与我们在一起。冬天一到,它们是藏
期刊
日前清理一些收藏品,无意中从箱底翻出一枚大理石料制作成的图章——一块1.5厘米见方、细长方形的水墨花础石(即大理石)顶端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玲珑可爱的小狮子。那是外公遗留下的大理石工艺品。清贫一生而刚过花甲之年就早逝的外公,除了留下一些一生开采和雕凿加工大理石的石锤、石锉、撬杠、撬棒和大大小小的錾子而外,没有留下多少值钱的东西。  记得是1971年1月份,正值隆冬,远在滇南的我们从迟到的
期刊
窦桂梅:1986年吉林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为了当一名真正的教师,几经周折,从留吉林师范学校做行政工作改派到吉林第一实验小学,做行政工作,兼代课教师,先后代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思想品德课,后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现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接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不仅联想到小时侯上过的语文课。  那时的语文课,无外乎三件事:认识字词——分析段落结构——分析思想情感,分析思
期刊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经过铁马征战得来的.西汉皇帝刘邦登基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提三尺剑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这天下,是自己铁马金戈,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是在烽烟弥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大臣陆贾告诉他,要多读诗书,多学习文化知识,别做文盲.刘邦一听火了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是凭借万马奔腾,斩将搴旗得到天下的,读啥诗书写啥字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