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残障儿童教师也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在专业技能上,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参加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关键词]残障儿童;教师;体会
[作者简介]胡婧,女,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学(听力语言康复方向)专业毕业,现为唐山市儿童福利院教师。
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多数是残障儿童,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是由专职教师来完成的,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儿童福利院残障儿童教师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人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希望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残障儿童教师要有爱心
残障儿童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尤其是残障儿童教师对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爱,要有甘为残障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残障儿童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对残障儿童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过程中对他们的真诚关心、理解和激励。每当残障学生遇到困难或生病时,教师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真诚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不知不觉地拉近,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教师把这些有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照顾和教育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用慈爱打开孩子的心扉,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残障儿童的爱心要具有持久性,这种爱心又常常体现在耐心和恒心上。
二、残障儿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做一名合格的残障儿童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的残障儿童教师更不易。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工作,除了要具备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奉献精神和爱心外,还要求教师本身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特殊教育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残障儿童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表达和情感发展,努力发展孩子与同龄人、教师、社会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促进孩子幸福发展。要求残障儿童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切实立足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残障儿童都有同等的机会,保障每个残障儿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最终使孩子顺利地步入社会。每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都有其精髓,要认真理解并不断融合各先进教育理念的精华,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目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瑞吉欧教育理念、全容纳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理念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并不冲突,且可相互补充。只要教师肯于钻研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教育理念,让残障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开发智力、训练能力、激发潜能,同样可以将残障儿童教育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孤残智障儿童情况多样,每位残障儿童教师可能精通某一种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如有的教师精通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有的熟悉孤独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之间要不断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实践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教师了解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在面对不同的残障儿童时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各自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符合残障儿童气质和各项发展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残障儿童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特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满足残障儿童对新事物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要接受继续教育,除脱产深造和参加有计划的培训之外,还必须具有自学能力,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业余自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了解残障儿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教育残障儿童,首先要了解残障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一个经验丰富的残障儿童教师应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洞察孩子的言语、行为、情感和心态变化,从而随机引导、调节控制教育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征各不相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弹性方式,如,两个男生在入厕时由于匆忙相撞,其中一个倒地擦破了脸,其他孩子争着扶受伤的孩子去就医,这时,老师可以及时调整下一节课内容,以“注意安全”为主题上一节生动的安全常识课,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安全知识,同时学会了医院、医生、安全、入厕等汉字,还体会到了团结友爱的快乐。
同时,还可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并通过选择性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例如选择手工、绘画、音乐、劳动技能等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亲自感受实物,使孩子们从直观上了解各种事物,教师在一旁讲解,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还可利用现实生活进行感恩教育。福利院的孩子是集体生活,最多的是伙伴,大批阿姨、老师、医生等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会爱心人士也常捐款捐物,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感恩道德教育的活教材。以此为教学内容,教育孩子友善地对待他人,珍惜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感恩社会!
具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爱心,这是做为一名合格的残障儿童教师必要的品德条件;善于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精髓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这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并努力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动手动脑,这是教育教学中创新的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残障儿童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敏.聋校教师的特殊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0,(2).
[2]谷正花.用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导孤残智障儿童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9).
[关键词]残障儿童;教师;体会
[作者简介]胡婧,女,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育学(听力语言康复方向)专业毕业,现为唐山市儿童福利院教师。
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多数是残障儿童,这些孩子的学前教育是由专职教师来完成的,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儿童福利院残障儿童教师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人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希望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残障儿童教师要有爱心
残障儿童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尤其是残障儿童教师对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爱,要有甘为残障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残障儿童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对残障儿童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过程中对他们的真诚关心、理解和激励。每当残障学生遇到困难或生病时,教师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予真诚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不知不觉地拉近,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教师把这些有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照顾和教育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用慈爱打开孩子的心扉,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残障儿童的爱心要具有持久性,这种爱心又常常体现在耐心和恒心上。
二、残障儿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做一名合格的残障儿童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的残障儿童教师更不易。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工作,除了要具备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奉献精神和爱心外,还要求教师本身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特殊教育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残障儿童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表达和情感发展,努力发展孩子与同龄人、教师、社会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促进孩子幸福发展。要求残障儿童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切实立足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残障儿童都有同等的机会,保障每个残障儿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最终使孩子顺利地步入社会。每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都有其精髓,要认真理解并不断融合各先进教育理念的精华,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目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瑞吉欧教育理念、全容纳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理念等等,这些教育理念并不冲突,且可相互补充。只要教师肯于钻研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教育理念,让残障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开发智力、训练能力、激发潜能,同样可以将残障儿童教育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孤残智障儿童情况多样,每位残障儿童教师可能精通某一种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如有的教师精通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有的熟悉孤独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之间要不断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实践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教师了解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在面对不同的残障儿童时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各自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符合残障儿童气质和各项发展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残障儿童同样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特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满足残障儿童对新事物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要接受继续教育,除脱产深造和参加有计划的培训之外,还必须具有自学能力,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业余自学,解决实际问题。
(三)了解残障儿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教育残障儿童,首先要了解残障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一个经验丰富的残障儿童教师应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洞察孩子的言语、行为、情感和心态变化,从而随机引导、调节控制教育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征各不相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弹性方式,如,两个男生在入厕时由于匆忙相撞,其中一个倒地擦破了脸,其他孩子争着扶受伤的孩子去就医,这时,老师可以及时调整下一节课内容,以“注意安全”为主题上一节生动的安全常识课,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安全知识,同时学会了医院、医生、安全、入厕等汉字,还体会到了团结友爱的快乐。
同时,还可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并通过选择性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例如选择手工、绘画、音乐、劳动技能等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亲自感受实物,使孩子们从直观上了解各种事物,教师在一旁讲解,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还可利用现实生活进行感恩教育。福利院的孩子是集体生活,最多的是伙伴,大批阿姨、老师、医生等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会爱心人士也常捐款捐物,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感恩道德教育的活教材。以此为教学内容,教育孩子友善地对待他人,珍惜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感恩社会!
具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爱心,这是做为一名合格的残障儿童教师必要的品德条件;善于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精髓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这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并努力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动手动脑,这是教育教学中创新的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残障儿童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敏.聋校教师的特殊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0,(2).
[2]谷正花.用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导孤残智障儿童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