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与要素分析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 ”和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成为大学生的重要诉求。个人学习空间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控制学习、管理学习、生成内容、记录分享结果和联通他人,作为认知性中介、实践性中介和社会性中介。支持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应具备安全性、实用性、定制性、兼容性、交互性和连续性六个特征,包括学习者模型、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数据、学习服务、学习网络和技术支撑七个要素。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学习;个人学习空间;特征;要素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llege students lack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can support learners to autonomously control learning, manage learning, generate content, record and share results, and connect with others, acting as a cognitive, practical, and social mediator.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that support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should have six characteristics: safe, practical, customized, useful, interactive and lifelong. And it should include seven elements: learner models, learning resources, learning tools, learning data, learning services, learning network and technical suppor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characteristics; elements
  1 引 言
  在“互聯网 ”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诉求日益增强。个人学习空间能够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进行自主学习、社群互动学习和人机协同学习等提供支持[1],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疫情过后,高校越来越重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与这种教学相适应的个人学习空间的研究变得尤为必要。大学生通过个人学习空间自主学习、管理学习、联通他人、记录和保存学习成果,进行正式学习以及非正式的学习,而非仅在学校课堂环境中学习。研究在深入剖析个人学习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及要素,希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撑。
  2 个人学习空间概念内涵
  个人学习空间的概念经历了虚拟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空间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虚拟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的交互系统,支持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不同学习工具和学习内容资源自主开展学习并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2] 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空间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系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建立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和支持学习交流等[3]。21世纪以来,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协作学习的发展,个人学习环境这一概念被提出。它被界定为包含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3]为学习者提供工具、服务,以便学习者用来生成内容、记录和分享结果、联通他人等[4]。在我国,有研究者依据“三通两平台”的政策,提出“个人学习空间”这样一个新概念,将其定义为连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中部空间,是由组织机构提供但是由个人控制的协调教与学的第三方空间,目的是实现混合学习。[2]
  综上,个人学习空间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工具、服务,以便学习者能够自主控制学习、管理学习、生成内容、记录分享结果和联通他人的网络环境,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混合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3 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
  大学生一般具有自我导向能力强、知识经验较丰富、学习目标明确、群体间合作交往意向较强等特征[5]。因此,支撑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应具有以下特征:
  3.1安全性
  安全是一切学习空间建设的基础,面向大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主要体现在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在使用过程中保护学习者隐私,不造成数据泄露,不频繁产生系统崩溃的情况。
  3.2实用性
  个人学习空间是为了大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充分考虑其实际需要和用户体验。基于学习需求设计对学习者来说方便适用的功能,考虑人的视觉体验和使用体验因素,增强个人学习空间的有用性和易用性。
  3.3定制性
  个人学习空间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面向大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充分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需求,为大学生定制与其特征相适应的功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友好的交互机制。同时对学习者赋能,支持学习者自主和协作进行知识建构和高阶能力培养。
  3.4兼容性
  兼容性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空间能够及时、便利地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以便于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场所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能良好兼容学习者使用的其他虚拟学习空间、智能设备、智慧学习场所和实践场所,实现连接与切换。融合多种学习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融合性的学习与实践支持。   3.5交互性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开放网络学习时代,交互已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获得,还应包括个人学习网络的建构[6]。面向大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应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尤其是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社会性交互。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学习者与个人学习空间这个系统本身的交互,学习者与个人学习空间内的学习资源、工具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空间范围内的其他人的社会性交互。通过社会性交互进行社会化学习,借助资源网络构建个人学习网络和知识网络。
  3.6连续性
  当前终身学习成为时代对大学生的重要要求,因此大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不应在正式学习结束之后就停止,个人学习空间应保证学习者的连续性学习的可能。注重关注不同阶段学习者的学习特性和学习需求,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个人学习空间中持续进行学习、记录学习和管理学习。在个人学习空间的顶层设计中要设计良好的自我更新迭代机制,实现系统的迭代升级以适应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并支持与其他学习系统和设备的连接。
  4 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要素
  基于对个人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的剖析以及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要求,分析得出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七个要素:学习者模型、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数据、学习服务、学习网络和技术支撑等七个要素。各要素协同发挥作用,为学习者提供能够自我管理的、无障碍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实现认知性中介、实践性中介和社会性中介的功能。
  4.1要素分析
  1)学习者模型
  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模型的构建。通过建立涵盖学习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先前知识、学习进程、学习策略、社会网络、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学习者模型,生成个性化的标签,为学习者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延续性学习提供支持。[7-8]
  2)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个人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个人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资源应包含多种学习场景的资源,如正式学习环境中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内容资源、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辅助性学习资源和碎片化资源,以及学习者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学习日志、学习评价、学习反思、学习成果等)[9]等。建立涵盖多种类型资源的学习资源库,如文字类资源、图片类资源、视频类资源、交互类资源、虚拟平台和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并提供能够接入实体学习资源的接口,拓展学习资源的类型。[10]
  3)学习工具
  支持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应集成种类繁多、功能丰富的多样化学习工具,如信息搜索工具、知识生产工具、知识管理工具、视音频加工工具、交流沟通工具、协作分享工具等,还提供支持反思和深入学习的学习支架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工具。
  4)学习数据
  个人学习空间提供数据交换标准,存储与整合各种学习场景中的学习数据。包含学习者存储的个人信息、学习资源、学习反馈数据和学习者生成的多维度数据如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先前知识、学习进程、学习行为、社会网络、情感态度和学习结果等,最终实现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以及不同学习系统间的数据交换。[8]
  5)学习服务
  动态优化的学习服务能够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自适应的学习支持。[9]个人学习空间获取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其行为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个性化的资源和工具推荐,并根据学习状态进行动态调整。[8]服务内容包括直接支持如学习材料,间接支持如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支持,以及辅助性支持如外部资源的获取。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挖掘和理解,以更适合学习者的方式提供学习支持。让学习者实现真正的自我导向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极佳的学习体验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6)学习网络
  在“互联网 ”和人工智能时代,学习不再是学习者个人的事,学习的目标也不局限于个人知识的获得,而是转变为个人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学习社会网络的形成,在网络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学习就是不断构建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过程。学习者与网络环境中或物理环境中的同学和老师等进行交互,形成学习共同体,发展个人和群体的学习智慧。[8]在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中,共同参与的主体不同,学习者处于的学习网络是不断变化和不断丰富的。
  7)技术支撑
  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应具有丰富的技术支撑。通过各类数据采集、情境捕捉、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和存储实际的学习状态数据。使用各种数据处理技术、学习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学习者推荐自适应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学习资源。运用教学设计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舒适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支持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创新理念和实践,学习分析技术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
  4.2 要素协同发挥的功能
  个人学习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如下功能:
  1)为学习者提供多场景多类型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平台,供其自主控制和管理个人终身学习进程。
  2)让学习者不断与个人学习空间中的其他使用者进行社会交互与协作,构建资源网络和学习网络,同时发展个人和群体的学习智慧,也促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
  3)在各种技术支撑下,通过对学习者多场景、全平台的学习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构建学习者模型,进行不断的反馈与优化,为大学生提供持续优化的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5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剖析了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特征和要素。支持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定制性、兼容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等六个特征,包含学习者模型、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数据、学习服务、学习网络和技术支撑等七个要素。各要素协同发挥功能,为学习者提供能够自我管理的、进行社群化学习的、无障碍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成为学习者认知性中介、实践性中介和社会性中介。
  后续研究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探索大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建设模型和技术;二是确定个人学习空间的自我管理学习、社群化学习以及信息管理的功能权重;三是从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层面,挖掘个人学习空间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亮,魏华燕,弓潇然.论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及其学习资源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4):28-34.
  [2] 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11.
  [3]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凯文·凯利(Kevin Kelly).张行舟,余倩等译.技术元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8.
  [5] 张国兴,胡绍兰,孙思忠.浅析成人学习特性与企业员工培训[J].教育与职业,2005(35):96-98.
  [6] 王志军,刘璐.自下而上:“互联网 ”时代终身学习的新形态[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1):30-37.
  [7] 马志强,苏珊.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学习者模型研究脉络与进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4):44-50.
  [8] 廖轶,李波,周航.支持個性化发展的网络学习空间一体化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4):43-51.
  [9] 毕家娟,杨现民.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建设[J]. 中国电化教育,2014(8):48-54.
  [10] 吴南中, 夏海鹰, 张沛东. 成人智慧学习空间:意涵、特征与构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5):70-76 85.
  【通联编辑:王力】
其他文献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热发电系统有机融合,兼具灵活的调节特性和高效互补技术特点,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其建模与功率控制仍需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微元分段线性化方法刻画系统的多变量耦合和介质相变换热动态过程,表征多能量转化环节和多时间尺度特征,建立了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动态模型;构建了分层控制架构,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储能状态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不同工况和控制模式下的光伏与光热子系统协同,从而提升了系统调节能力和响应性能;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
规划现役煤电机组的有序退役是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中的关键问题:煤电机组退役会造成发电量缺额和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能源占比逐渐增大的条件下,而储能是平衡电力供需、提升供电灵活性的有效技术途径。故应将电力系统规划与未来较长时间内煤电机组逐步退役一同考虑。为此,采用多阶段模型,在电力系统减碳背景下将煤电机组退役协同于新能源和储能规划。基于IEEE 39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从机组退役和电力系统减碳2个角度分析规划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规划新能源和储能能够辅助煤电机组退役的进程,从而实现电力系统
摘要:激勵函数对深度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其选择与任务相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选择算法的深度置信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并应用于海洋环境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该模型集成了14种激励函数,通过预测性能比较实现自适应选择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选择出最优激励函数,具有良好的海洋数据多因素预测能力。  关键词:海洋环境数据;时间序列预测;深度置信回声状态网络;自适应选择算法;
目的: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军队门禁系统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具有活体识别和非接触特性的手指静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方法:本文首先进行了手指静脉分割研究,包括静脉图像灰度化和去噪处理,设计了一种基于有效区域位置分布的ROI提取方案,采取图像尺寸和灰度归一化和滤波去噪等图像处理方法,用基于谷型的静脉分割算法得到图像的纹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CA的特征映射方法。结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