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服饰缺失工匠精神能远行吗 “错位”和“出轨”点醒周成建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电商的兴起,H&M、Zara等国际服装品牌的冲击,定位休闲服饰的美邦应对失利,致使大肆发展的直营店成本激增,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败,周成建也意识到失误的原因所在,新的转型能否成功吗?
  曾经的中国服装行业首富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正走下神坛。其一手创立及执掌的美邦服饰(002269.SZ)于2008年上市,曾经风光一时,如今也陷入发展困境。
  实际上,从2012年美邦经营状况便山河日下,2015年更是陷入亏损。据公司最新的财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美邦再度亏损1.54亿元,虽同比有所减亏,但与2011年兴盛之时的12亿元净利仍有天壤之别。
  面对上述困境,周成建做出了种种努力,做电子商务,模仿Zara进军快时尚,并实施所谓的“双品牌”发展战略,最近还要定增几十亿元发展O2O,但效果甚微。
  针对公司经营状况、发展方向、人事变动等方面的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近日联系了公司方面相关人士,并发去采访函,美邦服饰方面近日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复及解释。
  第一次创业欠债30万
  作为服装行业的领导者,周成建对媒体并不避讳,特别是在公司上市之后,他不时参加一些电视媒体的专访,曝光率大大提高。
  周成建的成长及创业经历不断在访谈中被提及。据公开资料显示,周成建1965年出生在浙江丽水青田县一个叫石坑岭的村子里,家里有兄弟6个,周成建排行老四。
  当时的石坑岭土地贫瘠,不少孩子初中毕业之后,都会被送去学一门手艺,以求自立。周成建也是如此,当时在农村,只有泥瓦匠、木匠和裁缝可以学。开始的时候,周成建尝试着去当泥瓦匠、木匠,可是他感觉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些,于是他决定学裁缝,“布料摸起来总比烂糊糊的泥巴和硬邦邦的木头要舒服得多。”由此,周成建与服装行业开始接触,而后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2年,年仅17岁的周成建办起了他的第一个服装厂——青田服装纽扣场,成本来源于家中老宅的抵押贷款。服装厂成立之后,周成建接到了江西景德镇一家外贸公司30万元的服装订单,日夜赶工完成后,对方却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将货物退回。服装厂因此倒闭,周成建负债30万元。
  为还清负债,周成建怀揣着仅剩的9000元转战于当时服装批发业务极为兴盛的温州。
  误打误撞转型休闲服饰
  妙果寺市场是八九十年代温州最负盛名的服装批发市场,这便是周成建二次创业的基地。
  当时温州的服装市场主要以生产西装为主,但周成建后来却经营了休闲服装。据了解,他与休闲服装结缘是因为一次“将错就错”。
  当时工人由于长时间工作,超负荷导致身体过于疲惫,便失误将一批西装的袖子全裁短了一截。周成建为了降低损失,便把裁短的袖子接上了别的布料,并搭配相应的颜色,再将衣服下摆也裁去一截,接上别的布料,“没想到这批衣服做出来之后非常受欢迎,一个小时就全卖光了。”周成建对媒体回忆称。
  当时休闲服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周成建便转型做了休闲服装。1993年,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周成建还注册了“邦威”这个商标,公司名称加商标名称,便是现在“美特斯·邦威”品牌的来由。1995年,周成建在温州五马街开设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不走寻常路”
  周成建在营销方面可谓有着自己的“套路”。公司成立之后,周成建开始想方设法招商加盟,当时他推出了一个震撼业界的大举措,将服装的成本价公开,然后由消费者定价,只要高于总成本1元钱就可以成交,这一举动引发了销售热潮,美邦品牌也由此叫响,要求加盟的商人络绎不绝。
  周成建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所谓的“虚拟经营”模式,即公司只承担产品设计及企划环节,上游的生产环节及下游的门店销售均外包,这也是服装行业的首例,森马等品牌后来也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运营。而后美邦迅速发展壮大,2000年,周成建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2003年,周成建聘请当红歌手周杰伦担任美邦的代言人,并发布“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词,这个举措被业内人士当做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2008年,公司正式于深交所上市,周成建身价飙升至161亿元。
  试错从兴盛到衰败
  正是由于周成建的“自信”,美邦上市后首份业绩喜人,当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5.88亿元,同比增长61%。此后3年间,净利润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毛利率也平稳在40%以上。
  直到2012年,美邦开始走下坡路,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2~2015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5亿元、4.1亿元、1.5亿元及-4.3亿元,同比至少都有30%以上下滑。
  有分析认为,美邦的衰败与竞争激烈及电商冲击有关,H&M、Zara等国际服装品牌的进入,美邦原有的产品、营销优势尽失。此外,由于美邦服装价格定位大约在300元左右,与电商销量最高的价格区间重合,这使得周成建“压力山大”。
  但实际上,外因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是由于领导者的决策失误造成。首先是22~25岁服饰品牌Me&City的成立,周成建在当时提出要向Zara学习,大量铺设几百平米面积的直营店,这直接造成了当年美邦成本的上涨,2008年,美邦营业成本达24亿元,同比上涨26%。
  但新品牌并未如周成建所希望的那样,反而销售不见起色,2009年Me&City营业收入只有3.5亿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7%,销量上不去,库存就激增,2010年美邦存货中的产成品及商品账面余额为25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
  直到今年,美邦的库存压力依然沉重,今年上半年美邦的存货跌价损失达1亿元,同比增长68%,存货周转天数也从去年同期的149天上涨到今年上半年的185天。
  自公司上市之后,周成建开始逐渐摒弃此前的轻资产模式,实行直营店与加盟店并存,到2011年,已拥有1000多家直营店,目前已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约为61%。   总的来说,“试错”及直营店的铺设导致成本上涨、库存升高,但营业收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导致逐年下降,这或许是周成建目前面临亏损困境的主要原因。
  O2O扭转不了颓势
  面对业绩下滑的困境,周成建也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
  2010年,美邦旗下首个电子商务平台“邦购”正式成立,但由于销售额不佳,该公司2011年被剥离出上市公司,2013年才再次收回,并且对其进行界面升级等改造。此外,2015年周成建还推出了自有电商平台“有范”APP,并花费数百万元冠名赞助了著名辩论节目《奇葩说》,然而《奇葩说》几亿的点击量,却并未能转化成销售量。
  2012年,周成建开始致力于O2O业务的转型,他打造美邦体验店,在不同的城市开设了“宽窄巷子”、“中央车站”等特色店面,引入“一城一文化 一店一故事”的经营理念,他希望通过不同风格的店面文化带动业绩的增长,但而后几年,美邦的营业收入却依然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有所好转,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据美邦方面介绍称,公司今年直营业务同比增长13.24%,达18亿元。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123%。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出现了亏损额同比减少的趋势。
  公司高管不断离职的真相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一个决策失误就能将公司置于危险境地,周成建目前面临的局势便是如此,2015年亏损,2016年前三季度仍是亏损,由此看来,美邦很有可能在连续亏损后“披星戴帽”。
  为了解决困境,美邦10月份发布公告称,将出售全资子公司华邦科创100%股权。据了解,华邦科创是目前美邦主要子公司中经营状况最好的一家,该公司2015年净利润达0.32亿元,总资产1.48亿元,虽然目前出售价格仍未披露,但业界都判断这将使美邦盈利摆脱被ST的困境。这一举动也被外界认为是“卖子解近渴”,周成建本人对卖公司一事并未做解释。
  除了经营困境外,周成建还面临着高管接连出走的尴尬,9月30日,美邦发布公告称,林海舟、刘毅由于个人原因辞去了副总裁职务。美邦服饰方面对记者表示,上述人士离职属于正常人事变动,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已聘任李广、周文武等人担任相应职务。
  实际上,美邦成立这20年来,高管出走已成为公司顽疾。在没上市之前,周成建就历经了1997年5位管理层的同时“叛离”,2002年19位经理人的相继离开,以及2004年2位副总裁离职等六次人事变动。
  在2010年4月公布的接受股权激励的7名高管人员中,目前仅有周文武一人仍留在美邦。从2012年时任副总裁的程伟雄离职开始,美邦的其他副总裁们也陆续离职,同样在美邦工作了十多年的尹剑侠于2015年离职。离职的不乏财务总监这样的重要高管。
  周成建奉行“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这使得即便在美邦工作十多年的员工仍无法完全获得他的信任,这或许也是离职潮涌现的原因之一。
  此外,几乎每个离开美邦的人士聊起周成建时,都表述了相似的观点:过去的成功经验使得他不容易接受下属的意见,“作为企业家,周成建有其敏锐的市场触觉,但却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而周成建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离职或许是因为价值观的冲突。“我的价值观是如何专心、专注,耐得住寂寞,从而将美邦做成一个世界闻名的品牌。”周成建称。
  如何填补高管出走带来的人才空缺,如何调整自身风格避免大规模出走事件频发,目前也是横在周成建面前的一大难题。
  20年前的美邦能发展到今天,周成建无疑是成功的,但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外界环境及市场条件的更迭变化,使得周成建必须面临着更多的行业竞争及转型阵痛。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或许可以从周成建在今年年初一个论坛上的发言中看出其态度,周成建说:“我觉得我过去10年的确让自己错位了,让自己‘出轨’了,没有专心专注围绕这个产业、专业,真正用工匠精神做好一个裁缝,所以被市场抛弃。但我坚信,这个抛弃是阶段性的,是让我更加清醒、认真地思考,更加努力做好一个裁缝,让我自己和美特斯·邦威这个企业,赢得社会和消费者更好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行情,上投摩根基金旗下多只固定收益、权益及量化类产品表现出色,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健的回报。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上投摩根近3个月的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在全行业90家基金公司中稳居前1/3,多只产品业绩表现排名同类产品前1/10。展望未来,上投摩根称,中期内宏观经济增长依然没有明显改观的迹象,预计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不变,但美联储加息预期也限制了全球各大
期刊
10月29日,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携手清科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股权投资回报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自2003年以来,另类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在全球资管总量中的占比比例持续增长。自2004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收益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IRR中位数约20%,前四分位基金IRR 约30%。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深入,预计私募股权投资类产品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较高复合增长率和利润率,私募
期刊
11月2日,乐视金融CEO王永利公布了乐视互联网金融生态的业务布局与战略定位。目前,乐视金融已基本完成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技术架构、及常态化产品的持续开发等工作,并优先服务于生态内的个人用户和中小微企业,其中包括上下游供应商、以及数千万付费用户。乐视金融的生态版图主要分为网络支付、交易平台、财讯平台、财富管理、网络信贷五大主营业务,并通过跨界创新不断拓展新的业务范围,五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
期刊
北辰实业后续是否会重返大本营北京,学习万科等房企加码一线城市?公司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起家于北京的地产类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当中,有的房企放矢在各地布局,做得风生水起,但有的却没有把握住关键机遇,而逐渐掉队,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辰实业,601588.SH)就属于后者。  今年前三季度,北辰实业的净利润为4.2亿元,远低于同将大本营建在北京的北京城建(7.2亿元)和首开股份(17.2亿元)
期刊
贵州茅台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在三季度都进行了小幅减持,其中不乏证金公司等大型机构,究其原因,或属于阶段性的落袋为安  近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贵州茅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增长,而第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则略有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的预收账款再次大幅增长,相比半年报翻1倍有余。此外,记者对比半年报数据发现,贵州
期刊
从年初到现在,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或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控股权,并形成了独特的股权转让板块,四川双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下一个会是谁呢  最近A股市场流行着一个段子,无论是地上跑的(四川双马),还是天上飞的(银鸽投资),抑或是水里游的(武昌鱼)、做成腊肉的(煌上煌),再或者是烧成灰的(泸天化),这些个股都火啦!  在这里提及的五只个股,除了煌上煌,其余都是股权转让概念股。其中
期刊
由兴业全球基金全程冠名赞助支持的户外嘉年华——“兴全基金杯”2016第八届环泰山T60大徒步活动于11月5日在山东泰安举行,来自全国的诸多徒步爱好者将齐聚泰安,一起用脚步丈量泰山。自2006年以来,兴全基金在公益领域持续投入,2014年,兴业全球基金以1006万元的捐赠总额位列《2015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63位,成为唯一上榜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兴业全球基金旗下公益项目分为“牵手教育”、“牵
期刊
作为一只已经成功运作三个完整周期的、纯债定开债基“老将”诺安稳固收益债基专注投资债券市场的特点,使其完全不受近几年股市波动影响,其业绩走势十分稳健,收益波动低于同类基金。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该基金最近一年的收益标准差为0.97,远小于同期同类基金2.41的平均水平。除了基金净值波动小,诺安基金固收团队借助该基金封闭运作的特点,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配置与基金封闭期相匹配的更
期刊
新华基金指出,2016年四季度经济仍将弱而不破,短期房地产带来的流动性外溢更构成A股博弈的基础,加之美国大选、人民币贬值、A股解禁高峰等不确定因素相继冲击,国内资本市场风险偏好难有提升,市场趋势性行情难现,但赚钱效应仍具,因此精选热点主题、适时持有潜力个股实现均衡配置,不失为一条参考系数较高的投资策略。截至三季度末,由新华基金投资总监崔建波掌舵的新华趋势领航和新华优选消费过去三年增长率分别为124
期刊
除了华东地区这一大本营,光明乳业在华南、华北、华中市场都面临着伊利、蒙牛与当地乳企的挤压。此时,光明乳业将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作为公司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但要想实现全产业链化生产绝非易事。  近几年来,国内乳企的日子并不如意,这主要因为国外低价奶源进口量大幅增加,国内奶源生产成本高且产能过剩。  国内排名居第三的乳企光明乳业(600597.SH)就在2015年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下滑:营收19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