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呼吸道炎症反应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麻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发热等呼吸道炎症反应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全麻房颤消融患者90例,根据本次住院期间病程记录确定术后发生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炎症反应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记录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和手术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道炎症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确诊呼吸道炎症反应14例,发生率15.6%.呼吸道炎症反应表现为术后3~12 h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降低.其中,胸片或者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明确细菌性肺炎4例(4.4%),痰培养明确两例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感染较重,另两例痰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青霉素+酶抑制剂与三代头孢+酶抑制剂为主要抗生素,平均使用6 d,最长26 d.多因素回归分析呼吸道炎症反应的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发生术后呼吸道炎症反应风险显著增高(OR=4.067,95%CI:1.237~13.370,P=0.021),左房前后径扩大(LA>45 mm)同样增加术后呼吸道炎症反应风险(OR=4.529,95%CI:1.169~17.547,P=0.029).结论 全麻房颤消融术后呼吸道炎症反应发生率与持续性房颤及左房增大相关,呼吸道炎症反应增加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研究预防呼吸道炎症反应方法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17(IL-17)水平与其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入选的CHF患者根据微型营养评估法(MNA)分为营养正常组(n=62)及营养不良组(n=138),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IL-17水平及营养相关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IGF-1、IL-17与MN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IGF-1、IL-17对C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营养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组患
目的 分析和探索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影响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10月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2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左室射血分数、超声测量的桡动脉及远端桡动脉直径、是否为急诊手术等相关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可疑因素,然后将可疑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8例患者中,168例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80.8%;在穿刺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基线资料比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118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资料,观察受试者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间结果的差异.结果 受试者中直立倾斜试验阳性583例,阳性率49.2%;其中混和型VVS 424例(72.7%),心脏抑制性VVS 8例(1.4%),血管抑制型VVS 151例(26.0%);不同性别患者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学位
目的 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心肌性能指数(Te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术前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Tei指数评估两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应变量、Tei指数水平,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重复检测;对比两组术前及观察组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应变量、Tei指数水平差异.结果 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
学位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睾酮(T)、雌二醇/睾酮比值(E2/T)、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心衰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非心衰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PCT、IL-6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检测E2、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探讨E2/T比值、PCT、IL-6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组性激素、IL-6及PCT与心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微小RNA 335(mir-335)表达的变化情况,探究二者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207例患者入组,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AMI患者102例为AMI组,将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05例作为SAP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GRP7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肌红蛋白表达与冠状动脉(冠脉)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收治的186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3例(确诊为冠心病)和对照组63例(非冠心病者).冠心病组中又分为:冠脉血管正性重构(血管重构指数RI≥1.05)者51例(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RI<1.05)者72例(非正性重构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血管重构指数(RI),检测血清D-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探讨不同性别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罪犯血管的斑块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例,通过OCT扫描描绘罪犯血管内斑块的类别(纤维斑块、脂质斑块、钙化斑块).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性别与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罪犯血管斑块类型为脂质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男性组,女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9(1.9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