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对睡眠的影响*

来源 :海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自制的电脑使用频率调查问卷评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使用电脑频率。对福建省内某高校计算机系和非计算机系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与使用电脑的频率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研究使用电脑的频率对睡眠的影响。
  [关键词] 睡眠质量 使用电脑频率 大学生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配备了电脑,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一方面,电脑的使用带来很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不恰当的使用电脑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使用电脑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呢?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究使用电脑的频率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帮助。
  2研究内容
  2.1 对象
   从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和非计算机系随机选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105份,有效问卷共195份,其中非计算机系108份,计算机系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65%。
  2.2 工具和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1](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调查。PSQI测试由23 道题目组成,内容包括7 个成份: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份按0、1、2、3 计分,累计各成份得出PSQI 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所得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8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差的参考值,PSQI﹤8,则认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8,认为睡眠质量差。
   设计电脑使用频率调查问卷,内容包括8个部分:最近一个月每天使用时数、每周使用天数、每次使用强度、影响睡眠程度、影响身体程度、睡前使用强度、体育锻炼强度、白天活动强度。除用每天使用时数和每周使用天数计算最近一个月使用电脑的总时数,其他6个部分按0、1、2、3、4计分,程度越高、分数越高。每次使用强度分为5个等级:弱(如短时间浏览网页)、较弱、中等、较强、强(如长时间游戏),影响睡眠程度、影响身体程度、睡前使用强度、体育锻炼强度、白天活动强度也分为5个等级:轻、较轻、中等、较严重、严重。
   问卷随机发放,调查对象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现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调查数据按照计分方法量化,使用SPSS13.0录入建档,使用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将非计算机系学生和计算机系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合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使用电脑频率得分情况
   计算机系学生跟非计算机系的学生相比,除在课余时间使用电脑,在课堂也会使用电脑,更由于专业的性质,计算机系学生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使用电脑。
  3.1.1电脑使用水平得分
   调查对象总体最近一个月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81.89±56.762,每次使用强度的平均得分为1.73±0.938。对计算机系和非计算机系不同的调查对象群体进行比较,计算机系学生群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90.98±56.419,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70.61±55.455;计算机系学生群每次使用电脑强度的平均得分为1.81±0.901,非计算机系学生群每次使用电脑强度的平均得分为1.632±0.977,由表1可知,计算机系学生群的电脑使用水平显著高于非计算机系学生群的水平。
  3.1.2电脑使用程度得分
   计算机系和非计算机系学生月使用总时数以120小时为分界点,计算机系学生群月使用总时数小于120小时的有65人(74.71%),大于120小时的有22人(25.29%),非计算机系学生群月使用总时数小于120小时的有87人(80.56%),大于120小时的有21人(19.44%)。使用电脑月总时数在120小时以上的学生在计算机系学生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计算机系学生,他们平均每天使用电脑4小时。在每次使用强度上,计算机系学生和非计算机系学生的得分也稍有差别(见表2)。
  3.2 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情况
  3.2.1匹兹堡睡眠指数(PQSI总分)得分
   在国内睡眠研究的常模下,调查对象总体PSQI﹤8的有169人(86.67%),PSQI≥8(即存在睡眠问题)的有26人(13.33%),最低分0分有9人,最高分15分有1人。其中计算机系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的有13人(14.94%),最低分0分有4人,最高分15分有1人;非计算机系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的有13人(12.04%),最低分0分有5人,最高分14分有1人。计算机系学生群中有睡眠问题的人数比例和PSQI最高分都高于非计算机系学生群的情况。
  3.2.2匹兹堡睡眠指数各成份得分
   根据表3,计算机系学生群相对于非计算机系学生群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的得分都较高,睡眠质量比较差,睡眠时间比较短,睡眠效率比较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存在使用催眠药物的情况,日常的功能障碍也影响了他们的睡眠。在入睡时间上,计算机系学生比非计算机系学生更容易入睡,而且入睡后,睡眠障碍(夜间易醒或早醒、夜间去厕所、呼吸不畅、咳嗽或鼾声高、感觉冷、感觉热、做噩梦、疼痛不适和其他影响睡眠的事情)相对较少出现。
  3.2.3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总分)得分和各成份得分的相关分析
  调查表明,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见表4),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PSQI总分和催眠药物的相关系数为0.393(P<0.01),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PSQI总分和催眠药物的相关系数为0.221(P<0.05),说明计算系学生使用催眠药物的情况比非计算机系学生严重。
  
  3.3 电脑使用频率得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系别学生群电脑使用频率得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可见,调查对象总体的PSQI总分和月使用总时数、每次使用强度和白天活动强度呈正相关,说明使用电脑的时间越长、每次使用的强度越强,睡眠质量越差。调查对象总体的影响睡眠程度和每次使用强度、影响身体程度、睡前使用强度、体育锻炼强度、白天活动强度呈正相关,说明调查对象可以从主观上感觉到相关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调查对象总体的睡前使用强度与影响睡眠程度、影响身体程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说明调查对象总体从主观上感觉到睡前使用电脑对身体和睡眠是有影响的。
   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PSQI总分和月使用总时数、每次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和体育锻炼程度呈负相关,说明计算机系学生的睡眠质量不但受到月使用总时数的影响,而且受每次使用强度影响,并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睡眠质量。计算机系学生的每次使用强度与影响睡眠程度、影响身体程度都没有相关性。
   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PSQI总分和月使用总时数、白天活动强度呈正相关,说明其睡眠质量受到月使用总时数的影响,但受每次使用强度关系不大。该群体的每次使用强度,影响睡眠强度和影响身体程度均呈正相关,说明他们可以从主观上感觉到使用电脑强度对身体的影响,同时身体的变化又影响睡眠,与之相反,计算机系学生群体没有这种感受,这和计算机系学生因为长期适应使用电脑的环境所以不能敏感地感觉到使用电脑对自己的影响有关系,另一方面,非计算机系学生主观感觉到使用电脑强度和身体及睡眠有相关性和PSQI总分与每次使用强度无相关性不一致,说明非计算机系学生能敏感地感觉到使用电脑对自身的影响。
  
  4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体最近一个月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81.89±56.762,每次使用强度的平均得分为1.73±0.938。计算机系学生群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90.98±56.419,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使用电脑时间的平均时长为70.61±55.455,计算机系学生群体比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使用电脑的时间长。计算机系学生群每次使用电脑强度的平均得分为1.81±0.901,非计算机系学生学生群每次使用电脑强度平均得分为1.632±0.977,计算机系学生群体比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使用电脑的强度大。月使用总时数以120小时为分界点,计算机系学生群月使用总时数大于120小时的有22人(25.29%),非计算机系学生群月使用总时数大于120小时的有21人(19.44%),每天使用电脑4 小时的学生占总体的比率,计算机系学生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计算机系学生的比率。计算机系学生在电脑使用水平和电脑使用程度的水平上都显著高于非计算机系学生,调查对象总体的水平处于两者之间,所以计算机系学生代表了使用电脑频率高频率的群体,非计算机系学生代表了使用电脑频率低频率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比较PSQI总分,调查对象总体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3.33%,与刘贤臣等的研究结果(13.93%)相似[2],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比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差,有睡眠障碍的学生所占比例更高。同时为提高睡眠质量,调查对象总体中存在服用催眠药物的现象,而且计算机系学生服用催眠药物的情况比非计算机系学生的情况更严重,一方面,这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总分)得分,另一方面,引起社会的注意,尤其是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念和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去提高睡眠质量。此外,比较分析计算机系学生和非计算机系学生的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各成份得分发现:使用电脑高频率的群体与低频率的群体相比,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睡眠时间相对较短,睡眠效率相对较低,使用催眠药物的情况相对严重,日常功能障碍的影响相对较重,但是他们更容易入睡,而且入睡后睡眠障碍较少。针对这些差异性,我们访谈个别调查对象并查阅资料,发现使用电脑对睡眠的影响是通过多方面实现的:
   首先,使用电脑影响电脑使用者,因为使用电脑使人保持固定的姿势,易造成身体疲劳和病痛,同时左右电脑使用者的情绪,造成脑力劳动的压力,此外最隐形的杀手——射频微波电磁辐射,更是不断在吞噬人的健康。有关研究表明移动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失眠发生率的增加,而电脑射频微波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失眠、食欲减退、胸闷、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烦躁,并引起脱发、眼晶体混浊等 [3]。随着使用电脑的时间的增长,强度的增强,身体的不适、精神的压力和辐射的影响,引起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都会成为睡眠障碍,影响睡眠质量。
   其次,电脑使用者的心态影响睡眠质量,因为电脑使用者长时间高强度使用电脑,会造成大脑的疲惫和心情的焦虑,而自我焦虑水平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障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在临床特征上的表现之一就是睡眠障碍 [4],带有类似焦虑的消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睡眠问题。大学生承受来自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个体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本身就很容易消极情绪,例如忧郁、焦虑、沉闷等,加之在使用电脑产生的不良情绪与自身潜意识的消极情绪相结合,影响睡眠。
   再次,使用电脑的不良习惯影响睡眠质量。调查对象总体从主观上感觉到睡前使用电脑对身体和睡眠的影响也是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的,因为睡前剧烈运动或活动,可使血液循环加速,精神兴奋,提高大脑的觉醒状态,对当晚的睡眠不利[5-6],睡前使用电脑,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使得入睡时间、睡眠效率都受到影响,耽误了正常的生物钟时间,或是错过稳定的休息时间,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都直接可以影响到睡眠质量。
   最后分析得出,由于计算机学生相对长时间、高强度使用电脑,生理的疲劳程度和心理的紧张程度更高,导致他们更容易入睡,而且入睡后睡眠障碍更少,这与服用催眠药物有关系。
   调查结果还显示,使用电脑的时间越长,每次使用的强度越强,睡眠质量越差,调查对象可以主观感觉到使用强度、睡前使用、体育锻炼、白日活动对身体和睡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
   第一,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受到每次使用强度的影响,但是主观感觉使用对身体和睡眠的影响不大,相反,非计算机系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没有受到每次使用强度的影响,但是主观感觉使用电脑对身体产生影响,身体的变化又对睡眠产生影响。经过访谈了解到,一方面,计算机系学生使用电脑更多是进行学习研究等脑力劳动,承受压力,强度较大,而给计算机系学生更多是基本功能的使用,几乎没有承受压力,强度较小,所以使用强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上有差异。另一方面,计算机系学生适应了长时间使用电脑甚至一直从事脑力活动,习惯于用平静的心情去面对使用电脑,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跟着使用电脑带来的负荷或者压力走,让他们主观不会感知到高频率使用将使自己身体疲劳和睡眠质量降低,相反非计算机系学生很敏感,他们的情绪易随着自己使用电脑强度而波动,例如玩网游的同学当然会比浏览网页的同学更容易劳累和疲惫,但总体上他们几乎没有承受向计算机系学生那样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脑力劳动,所以即使他们觉得很疲惫,实际上睡眠质量受每次使用强度的影响并不大。
   第二,计算机系学生代表的使用电脑高频率群体不可避免地使用电脑频率达到一定水平和程度,通过适当体育锻炼、避免睡前使用电脑等方法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对于非计算机系学生代表的使用电脑低频率群体,通过适当体育锻炼、避免睡前使用电脑等方法改变睡眠质量的成效却不大。针对这个问题,对个别调查对象访谈了解到,调查对象在课余时间会进行篮球、跑步、乒乓球等体育锻炼,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存在差别,计算机系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爱好或者生活习惯的原因,较多的人把花较长的课余时间研究电脑或者使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而非计算系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体育锻炼、看书、出行等,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或较少倾向花时间在使用电脑上,时间安排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程度产生了差异。查阅资料发现,高频率使用电脑的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是因为适量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大脑分泌出抑制兴奋的物质,降低因使用电脑导致大脑兴奋的程度,使加快入睡和促进睡眠深度 [5-6],所以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睡眠质量。因此,针对大学生时间自由,自制力不强,不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学校一方面应健全体育锻炼设施设备,创造体育锻炼的良好环境,宣传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加大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力度,必要时采取宿舍熄灯等管理措施去帮助学生合理作息,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3 月21 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现在,一些自制力不够的大学生不能把握合理使用电脑的频率,加上不良使用习惯,例如沉迷网游、通宵使用等,对睡眠影响都产生了强或弱的影响,鉴于这种不容乐观的局面,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立足研究结果,对使用电脑频率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使用频率高的人群,应该尽量提高使用电脑的效率,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电脑的使用,然后尽快让身心得到放松;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人群,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合理使用电脑的频率,避免刺激地使用电脑操作。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对电脑的特殊需求,就要合理地控制好电脑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强度,希望学校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和上机操作,采用分时段使用电脑,避免聚集性、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减轻学习的压力和疲惫。
   总而言之,要努力合理地使用电脑,使之对睡眠的影响尽量减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合理安排使用电脑的时间,减少生理和心理的疲惫,避免辐射;第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控制使用电脑的强度,避免高强度或情绪化地使用电脑;第三,加强适度适量的体育锻炼,第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使用催眠药物。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8 (2):105-107.
   [2]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48-150.
   [3] 曹兆进,陶勇,张洪桥等.移动手机电话对睡眠质量及抑郁影响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5):264-267.
   [4] 廖婷婷,邹枝玲,杨勋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关系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830-2832.
   [5] 李樑.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6] 慈书平,张希龙,杨宇等.睡眠与睡眠疾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激情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是融合了各个舞蹈种类特征的一种舞蹈.近年来,广大群众不仅创造了激情广场舞蹈,还发展了激情广场舞蹈.激情广场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