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e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案例教学是在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把实践中所形成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等与教学有关的事实筛选、整合,组成事实材料,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青睐。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积极实行案例教学。而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也多处设计了地理案例,这足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u Dong-xi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se teaching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y putting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aw materials, case reports and other facts relevant to scree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composed of factual material ,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cas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discussion, practic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of an open teaching methods. Us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oth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geographic problems. Introduce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the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but also many cases designed geography,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se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Method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当然,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在没有经过教学实践前编写的案例往往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教学后,有必要回过头来重看该案例,教学目标是不是清晰、内容是不是可靠、过程是不是合理等,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及时的反思,才使后继的案例教学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才会促进后继案例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还要注意的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它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地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理论课要讲深讲透;另一方面,应走到学生中间,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许多家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家长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来越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成绩都不是很重视,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职责和义务。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演示实验是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示范的,也可由部分学生示范教师引导,或师生共同完成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较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目的明确,不能随心所欲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演示实验真实、形象、有趣、富有魅力,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一)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
期刊
【摘要】为了更快更好的培养人才,我国的教育体制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2)改造课堂、倡导灵活多样的教法。(3)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under the I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
期刊
通过第一轮复习,部分学生已经基本系统掌握了高中数学知识,并初步形成知识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解题经验。通过一模考试也暴露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同学答题不规范,运算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等等。因此第二轮复习担负着进一步规范学生解题思路与书写格式,进一步深化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任,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承上启下,是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与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为此,就第二轮复习的有效
期刊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愚我之见: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是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帖,语句简洁,文理通畅,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清楚,准确连贯,没有语病。  语言表达又分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的是使用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
期刊
【摘要】开展审美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和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审美能力,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个性,达到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与审美教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
期刊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体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班级生生教育、生生管理的能力。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培养班级生生教育生生管理的能力。  一、共同制定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接到新的班级,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班规的制定要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
期刊
伴随着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我这些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浅析如下:  一、把准音乐教学的定位  “音乐课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按照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我认为可以把音乐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