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和管理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预决算作为城市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控制与管理在工程造价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厘清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现状,进而提出解决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决算;预决算;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范围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施工过程中的预决算管理对科学规划安排投资,进而有效控制工程推进有着巨大的作用。实践表明,建筑工程的好坏并不在于其建筑推进的快慢或质量优劣,而在于其是否能通过预算、决算等财务手法将经济效益做到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预决算与项目施工的关系
  建筑工程一方面需要保证施工顺利推进,另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工程的欲绝孙,从经济指标上控制管理项目,最终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的预算是参照工程施工的环节与标准,结合市场现状,在充分考虑市场价格波动的前提下做出的预算。决算则是通过验收项目的工艺、产品和环节质量来决定项目在竣工时是否合格,此外,项目的实际收益是否达到预算水平也是项目决算的一个重要部分。整体来说,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需以预算作为基准,而决算考量的对象正是项目的施工环节。
  2.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管理现状
  (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体系,同时缺乏管理的科学方法和统一的行业标准呢,这使得前期如果项目预决算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变得非常隐蔽,直到问题爆发才会被发现,而此时造成的损失一般已经比较大了。
  (2)建筑工程预决算部门冗杂。管理的混乱势必造成部门冗杂、人员多而无用。由于没有完善的预决算工作流程,国内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工作人员闲置较多,且机构设置较为复杂,降低了辦事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经济成本。
  (3)建筑工程预决算方法落后。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预决算方法大多比较落后,甚至有不少公司仍然采用传统的记账方式进行。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落后的预决算方式,造成了建筑工程预决算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甚至错误的现象,同时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预决算的精准度,这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4)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虽然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建筑工程管理,尤其是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却甚是稀少。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预决算从业者中很多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此外,职业素养较低,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因为粗心、不够专业造成损失。同时工作人员对于建筑工程预决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转变也是当务之急。
  3.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1)缺乏统一管理目标。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调节好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立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博弈中,预决算往往很难得到一个坚定的、统一的目标。导致在建筑工程实际工作中出现盲点和误区,无法高效整合资源。
  (2)预决算计算失误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需时间较长、牵涉面较广、资金要求高,在如此复杂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预决算常常会出现失误,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作人员很难站在宏观的高度进行全局性的把控。而从建筑工程的前期考察、立项再到做规划、预算、施工等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预决算,而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到整体工程预决算的精准度。
  (3)从业人员人为失误多。由于建筑工程的高经济性使之成为了市场上争先抢夺的目标,而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在项目预决算体系等管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找到权力的寻租空间,如受到建筑材料供应商的利诱等。因为这种灰色空间的存在,会给项目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从业人员因其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的局限性,在工作实践中常会出现如玩忽职守等人为失误,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对预决算控制和管理的影响
  1.制定决策阶段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管不善,甚至是监守自盗等原因,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客观情况,或不切实际的提高预算成本,大搞面子工程,造成预算失控;或大幅压低预算,最终导致决算时问题颇多,不能达到预估的建筑质量和效果。
  2.规划设计阶段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销售乃至购置环节都可能被分割到不同的企业手中。在规划设计阶段,由于设计人员多为主攻设计方向,在财务知识上的专业水平并不能适应设计需求,不能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造成在进行建筑工程预决算是出现多算、误算、漏算等情况,最终影响计算科学的工程造价。
  3.建筑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时需严格按图纸进行,但现实中却存在施工人员执行力较差,最终影响工程造价。此外,成本部门在审核项目施工时不能严格把关,也将造成预算不一致的情况。
  4.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人员需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如果工作不认真,则会造成验收结果与现实结果存在误差,进而失去工作的合理性,影响工程预决算。
  三、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1.建设从事工程预决算的专业管理团队
  在计算出工程量前,应让工作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了解,同时灌输大局观,让他们站在项目的总体情况的高度来思考问题。随后,开展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分项和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的工程量的计算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灵活合理套用单价,仔细、耐心地开展工作,避免误算、错算、漏算等情况发生。同时,合理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开展工作,计算出各项费用的汇总,并合理细分项目的工作量。避免出现因人工计算造成的误差,提高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根本上,我们需要引进大量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培训,颁布新的更为科学的预决算方法并召集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
  2.建立标准科学的工程预决算管理体系
  行政机关需发挥在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指导作用,动态监管工程造价、设备价格等因素,并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进行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做好审核、监控工作。此外,建立良好的学习交氛围,建立起高效、互助的先进经验交流平台。
  设计单位应纯洁队伍、提高科学管理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减少因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工作制度。同时,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切勿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建筑单位应依法开展招标工作,对竞标公司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考核。精简部门设置,避免出现部门设置冗杂、闲置人员较多的情况。
  3.严格审核工程决算工作
  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需定期定量开展,细致操作,确保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通过全面审核法、比较审核发以及重点审核法等科学方法,因地制宜地选用审核办法,最终达到高效审核,科学处理的目的。如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纪录、归档,为搞清楚工程全过程预决算情况提供现实依据。
  结语:
  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无论是建筑工程的预算和决算都在工程造价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利润。我们应当在正视工程预决算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加快学习步伐,科学进行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与管理。这具体实践中,应当因时因地制宜,分情况对不同阶段的问题进行不同的灵活处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最终减少企业因财务预决算问题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进入了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原本固定在家乡土地上劳作生存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新城市人。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征地,使许多可供耕种的土地成了工商业或城市公用地,
一、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指出,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
在反思当前“宽严相济”政策得失成败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理性地进行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宽严配比”,那就是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严以济宽”.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推进,作用巨大。本文首先阐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功能,其次,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同时,深入探讨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其中包括积极地实行设计投标和招标、把好工程材料价格关、做好施工记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  1、前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对于其运营发展都会发挥出较
作为桐乡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桐乡市科技创业园区(以下简称桐乡科创园)位于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孵化面积12.3万平方米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事业经历了发展的繁荣期,房地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的经济环境对工程项目来说可以说是双刃剑,一方面为房地产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本文从当前房地产工程项目潜在风险出发,分析如何的规避分析,去形成完善的体系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房地产效益。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分析;投资成本;成本控制  房地产项目属于周期性较长的投资项目,从开始的建设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流空间减小,水面窄小,水灾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量污水入河的问题产生,河流水质普遍恶化.现代城市化也增加了地表径流,洪水频繁,
2011年,会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财政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进方式、完善机制,以改革促
在四川“三线”建设过程中,彭德怀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度耿直的品质处处闪烁着光芒,留下了不少关心群众、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故事。1965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了彭德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rn(一)战略驱动rn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和“走出去”战略的鼓舞下,众多中国企业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契机,努力“做大、做强”,实施同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