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我接到邀请的时候是非常意外的,因为咱们优秀的校友非常多,很多人比我优秀,比我资深。我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我——一个网红。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年轻,但前段时间我被邀请参加央视《夕阳红》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年龄进行了审视。接到今天活动的邀请,让我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则是对我的第二次打击。
  我相信每个毕业生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当教授解决生命科学中最有挑战的难题,还是当企业家,带领一帮人为产业崛起而努力?这些都是好职业,但大家看看今天的发言顺序,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很显然,最好的职业是院士,第二选择是当网红!这当然是玩笑话。但通过写肿瘤的科普,成为所谓的网红,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 三点自己的感悟。
  一、要遵循自己内心,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周围的所有人,父母、亲戚、朋友……都会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会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有很多想法——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当教授;因为你是清华毕业的,所以你应该挣很多钱;等等。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职业是清华毕业生“应该做的”。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因为生物系转行的特别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里,都有生物系毕业生的身影。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该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很多东西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从杜克大学博士毕业的时候,我25 岁,当我告诉导师我决定去药厂工作时,他震惊了。在他看来,我做科研是有天赋的,既然这么顺利,赢在了起跑线上,就应该去当教授,但我选择了去做新药研发。我在药厂本来干得不错,但后来又转做科普和公益。
  大家不理解,但我知道原因。我本科毕业前,我妈妈突然被诊断为乳腺癌,经历了新药的缺失、化疗的痛苦和科普信息的匮乏。而我后来做出的每一种选择,都围绕着搞清楚癌症发病机理、推动抗癌新药研究、提供准确科普信息这几点来进行。所以我选择去药厂工作,选择写科普文章,因为这些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们尤其不要听没有一手工作经验的人给的职业建议。坚定地告诉你应该干啥的人,可能都是从没干过这一行的人。就像当年建议咱们选生物系的人,肯定不是生物系毕业的。
  每个行业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在我看来,任何行业都像是金字塔,只要你能攀至塔尖,它于你而言就是个好职业,你就能找到满足感。相反,金字塔再高,再亮,如果你站在塔底,它之于你就是个烂行业。而要站上塔尖,至少需要三点:你喜欢,你擅长,以及有内在的驱动力。如果大家能找到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工作,一定要珍惜,并请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二、有自己的观点,但尝试理解和包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现在,饭桌上、网络上能让人翻脸的话题越来越多,中医、转基因、保健品、政治等等,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开撕。
  咱们清华毕业生都很聪明,当意见不合的时候,特别容易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就是准确信息,别人肯定是错的、不理性的。我告诉你们,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智能推送的兴起,让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偏激,因为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可以只看自己喜欢和相信的东西。我们每天手机里看到的视频、文字、图片,都是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这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狭隘,甚至产生一种幻觉:世界多数人同意我的观点,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是 1%,只不过你屏蔽了 99% 的声音。


  如果清華毕业生比别人更聪明,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反复提醒自己:我可能是错的。如果你做这么多年实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从今天开始。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你可以不理,可以不做朋友,但不要嘲讽,更不要人身攻击。我相信世界最稳定、最平衡的状态是多样化的状态。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
  最近肿瘤免疫大热,大家发现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至关重要。但不同研究发现的,能增强抗癌免疫力的“好细菌”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点是,肠道微生物种群越多样、越丰富的患者,免疫系统越好,使用免疫疗法后抗癌效果越好。
  每种细菌,可能都觉得自己是益生菌,其他细菌不好。但事实上,或许什么都有一点,在竞争中共存,才是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统一的最佳选择。
  三、努力试着帮助别人,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科普很难,很多专家明明有很多知识,却做不好科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尝试去理解读者。学渣给学渣做科普,效果可能比学霸做得更好,因为他们互相理解。
  市面上多数的科普文章是冷冰冰的,是高高在上的,这样的科普效果很差。因为没有人希望被教育、被打击。比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有人真正在关心他们,为他们着想。
  当你对父母持续买伪科学保健品感到不可理喻,是因为风华正茂的你,很难理解中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任何人都希望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吃保健品养生,其实主要是一种心理需求。骗子之所以能向咱爸咱妈推销保健品,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因此,天天打击爸妈,试图逼着他们啥都不买,是没用的。只有当父母觉得子女真正关心他们身体的时候,伪科学保健品才会消失。
  做公益也一样。我相信在座各位很多人将来都会很成功,都会来参与公益,那希望大家首先能去真正了解那些你准备帮助的人。中国有很多公益效率很低,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视角看世界。有人捐了一批电视机到乡村学校,却不知道那里用电都不方便。
  中国有 1700 万视力残疾的人,有500 万的盲人,但我们在街上很少见到他们。为什么?因为真的很不方便。我 6 岁的儿子有一次在街上看到盲道,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给盲人用的。他说想试试盲人的感觉,于是我就让他闭上眼,牵着他走了一会儿。我发现一个问题:街上的盲道很多地方铺错了,导致不连续,而且还有很多的坎,盲人根本没法正常行走。如果设计和修盲道的人,试着闭着眼睛去走一圈,我相信会做得好很多。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你们是全中国最顶尖的精英。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很幸运,意识到世界并不和你的朋友圈一样,也并不和你爸妈的朋友圈一样。世界上有些人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去年夏天,我们为几位治疗中的孩子拍写真,结果有一位家长为了省几块钱的车钱,在大热天,带着刚化疗过的孩子走了两三公里的路。活动本身挺成功,我却一直充满了愧疚。
  充满同理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我们付出 120% 的努力。
  生活或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希望大家做一个乐观的行动派。在别人上网吐槽时,多读书;在别人误解攻击你时,多做事。找到自己的热情,包容他人的观点,走进他人的世界,坚持做下去,你早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也一定能一起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提示:李治中,笔名菠萝,著名科普作家,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清华大学2001级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毕业,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本文系其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其他文献
母亲在楼下催着我快些,清明节,我们该回老家给姥姥扫墓了。  透过车窗,窗外的树影已飞快溜走,就好像那段时光也在我的记忆深处悄悄溜走。与姥姥生活的大多数回忆早已模糊,可一到荷花快开放的时节,犹如迷路的孤狼听到狼群的吼声就能回到狼群,我的记忆也被唤醒。  姥姥坐在摇椅上看着我在她身边跑来跑去。我喜欢与她玩捉迷藏,时常在她的左肩拍一下,又躲到右边,如此反复。我让她猜猜是谁,她总是不厌其烦地配合着我,说着
期刊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我生于斯长于斯,在数不清的人文风物中,我最钟情于它的巷子。或许你会问我,南京的巷子有什么特别的呢?无非白墙黛瓦,和所有城市的巷子一样,充斥着市井气。  不,不是的。我也见过北京的巷子。如果把北京的巷子比作海洋,那么南京的巷子就是行于山川中的溪。海洋存在至明与至暗,海面平静温和,浪花闪着金光,眼前的视野是如此开阔明丽,往往会隐匿住深处的暗礁。巷子迎着光的一面亮得近乎灼眼,背着光的一
期刊
读者说  我很喜欢读书,常常也乐于写点儿什么。别人都说我以后会成为文学家,这让我汗颜,毕竟,我连“文学”的概念都没有,也从来没发表过任何文章。更残酷的现实在于,我父母很反对我走这条路,甚至早已替我规划好了将来——考大学时必须报考理工类专业,好就业,有前途。好吧,其实我也不是太难过。我无意中在表姐家看到一本名为《神坛在左,华为往右》的书,知道作者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生,而她照样让心里的文学种子钻破土层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抑郁症好像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以至于我都开始在网上找一些相关文章,想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一二,毕竟我也曾在深夜里被许多极端又可怕的念头一次次地裹挟过。  那天,偶然看到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十六岁就保送到了一所名牌大学。然而,过去所经历的父母离异、家暴和语言暴力,一直困扰着她。她像一只被情绪圈围住的困兽,看得见困住自己的牢笼,却怎么也走不出去。  四岁那年,父母离异
期刊
打电话寻求客服的帮助,结果耳朵里传来的却是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回应。鸡同鸭讲,根本无法沟通;百转千回,硬是找不到人工接听。这样糟心的遭遇,有不少人都碰到过。  很多互联网企业用机器人客服来代替人工客服,其实是“客服降级,减低成本,漠视用户权益”的表现。  比如,一些企业转人工服务的环节过多、时间过长,增加了消费者操作难度。“一些平台为了节约成本,缩减甚至取消人工客服,导致人工客服永不在线。”“客服电话
期刊
读者说  我是一枚喜欢诗歌的高一女生。当然,也就是喜欢而已,并不会写,曾经尝试过,但那些长短句实在叫人不忍直视——连我自己都知道,那压根不是诗啊。所以,我给你们写信的目的也就很明晰了。没错,我想打听一下两个事情:第一,怎样才能写出好诗?第二,写诗能自学成才吗?如果不行,我是不是该想办法去拜个师?(周静静)  编辑说  有人说,拜师学写诗不太靠谱,因为写诗是很讲究天赋的,能写出惊人诗章的都是“天才”
期刊
货币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正如中国货币史学家彭信威所说:“货币是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货币史,总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历史。”  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货币制度甚至成了大国兴替的催化剂,人类对历史的理解也很难离开对货币制度的解读。  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解决了货币和货币制度问题,人类在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一次次不断地尝试和失败,对于货币制度构建,都具有无法替代
期刊
被人夸奖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到尴尬和害羞的人,隔着屏幕还好,假如是当面被夸赞,我总会一阵恐慌,无地自容,要么低头不语,要么极力掩饰:  “没有啦,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这次考的内容碰巧很简单。”  “我写得很差啊,还要继续努力。”  这是些连我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套话,是中国人特有的谦虚的方式。如此贬低自己的价值,否认自己的努力,倒也不是虚伪,只是习惯性退缩,生怕显得太招摇,太骄
期刊
秦淮灯影,曲水游舟,暖风吹散六朝的烟雨,在游人的眼角,抹上一指红尘的艳色。金陵,应当是这样的艳丽无双,独占风流,如发间璀璨的点翠,如天上缠绵的红鸾。  那一眼,我避过了如此多情的绿水朱楼,却陷入寻常巷陌之中。  那年的初夏,朋友自国外回来,正巧因为课程间隙,我也有了个短短的假日。两人隔着屏幕,兴致勃勃地选着地方要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各种古城筛了一遍——她嫌人家模板化的商业运作,诸类游乐园被否
期刊
有人说,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1  暑期夏令营的第一天,李青北悄悄地带着雪花王混了进去。  雪花王是一条白皮黑边的蛇,无毒无害,又懒又馋,总是喜欢缩在椰子壳里睡大觉,是李青北最好的朋友。去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怎么说也不能忘记老朋友,对吧?实在不行下午还能把它带回去。怀着这种想法的李青北,还非常贴心地给雪花王带了口粮——一只肥硕的小白鼠。结果他到的时候,教室里已经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