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冲锋的姿态站成永恒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六点,地处太行山麓的某军械分库(以下简称“仓库”)组织官兵列队出操。队列里,一名年龄偏大的干部在年轻的战士队列中显得格外突出,肩膀上的上校军衔在这个营级单位更是十分耀眼。他就是该仓库已经技术七级的工程师孟俊峰。像这样军队活动和一日生活制度,他仍然和入伍之初那样以高标准参与、遵守,从未间断过。28年的军旅生涯,让孟俊峰迈出的每一步都像雷锋一样,坚定而有力。如今面对改革浪潮,他依然步伐稳健,躬身向前,保持着战斗般的冲锋状态。
  环境变了,但恪尽职守的状态没变
  1993年7月,孟俊峰从军械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太行山深处的某军械仓库保管队,负责火炮的维护保养。第二年,军队调整改革全面展开,仓库由团级降为营级,仓库人员被大范围裁减,与此同时,仓库接收入库的新型火炮逐渐增多,对保养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因改革分心,竭力干好本职工作就是迎接改革的最好状态。”孟俊峰没有忘记入伍时的誓言,告诫自己要保持平静、淡定的心态,凝神静气地提高业务素质。
  他找来各式新型火炮的技术资料,仔细学习研究,经常加班到夜里两三点,还主动与军工厂联系,请教装备的性能参数,全然把单位调整改革的事情抛在了脑后。有一次在库房作业,中午队长集合队伍带回时,他由于过分专注没听到哨声,被关在了库房内。后来队长清点人数时才发现他不在,打开库房找到了他。1994年11月,仓库降为营级单位,与友邻仓库合并。孟俊峰由于业务能力过硬,成为仓库的技术大拿。
  命运似乎在考验孟俊峰。仅时隔四年,已经提为保管队长的他遇到了第二次改革,仓库分离成为独立的营级单位。“找找领导,去仓库机关谋个职务分管一摊,对以后发展有好处。”身边人不止一次这样劝他。“信任比黄金还珍贵,组织上把我安排到这里,我不能愧对组织上的希望。”孟俊峰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扎根在本职岗位上。
  “心无旁骛、安心本职,是个踏实务实、敬业奉献的好干部。”多年来,孟俊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历任领导和全库官兵的高度赞扬。如今,面临着军旅生涯中的第三次改革,孟俊峰像往常一样铆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彷徨。他信念坚定地说道:“在位一天尽责一日,不遗余力地干好工作,才是自己的本分。”
  资历老了,但笃定如初的激情没老
  由于编制小,仓库党委班子只有三名成员。2002年,孟俊峰被任命为仓库副主任,成为班子的一员。后来,改任技术职务并兼管副主任职责,至今一直是仓库的党委成员。官兵们风趣地称孟俊峰为“常委”。
  在单位资历最老的他,却没有半点“老资格”的架子,凡事冲在前、干在先。一个冬天夜里,已经入睡的孟俊峰忽然接到电话,称锅炉水压持续下降,怀疑是管道跑水。他赶忙带人四处巡查,最后发现洗澡室已经汪洋一片。见状,他没让身边战士去取防水用具,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关闭阀门,又用手顺着暖气管道一点点地往前摸索。鞋子湿了、裤子湿了、上衣也湿了,他全然不顾,直到摸到了漏水点将其卯紧堵住。他处理完情况后抬头一看,已经凌晨2点半。
  2010年,新任主任、教导员刚刚到任,适逢总部下发通知,要求对军用土地进行确权,仓库需要办理营区土地证,孟俊峰主动请缨。仓库营区驻地占用的土地分属两个村庄,建库时由于各种原因,征地手续不齐全,在办理土地证时遇到了困难。他主动联系县国土局和两个村委,经过搜集证据、反复磨合、耐心说服,先后奔波20多次,最终历时半年多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012年,仓库准备接收一批新型履带式自行火炮。他忽然意识到,库房建设早,门较低,很有可能无法入库。他把这一想法向仓库领导汇报后,一班人立即查阅装备资料进行论证,果然入库存在问題。他们及时向上级反映,并申请对库房门进行改建。装备到达后,孟俊峰又每天去检查维护保养情况,确保了装备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
  “只要有孟俊峰在,这个仓库我们就放心。”这是上级党委对孟俊峰的评价。对此,仓库现任主任王炎深有感触,他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正营职干部刚到仓库任职时,孟俊峰是如何事无巨细地为他介绍情况、带他熟悉部队的。他说:“老孟是我们的老大哥、好老师,也是单位的‘不老松’、好榜样。”
  近年来,得益于孟俊峰的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在几届班子的努力下,该仓库在光学仪器储备保养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军的前列。
  职级高了,但干事创业的劲头没减
  去年底,孟俊峰晋升为技术7级工程师。有人为他着想:“职级待遇高了,年龄也大了,可以歇一歇了,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了。”然而,他这个“拼命三郎”的表现却让人瞠目结舌:由于忙于仓库的业务工作,在儿子备战高考、需要家人关心的关键时刻,他却连续一个多月没回家,在孩子高考的前一天才赶回家里;为了抓住仓库“十二五”营房建设的难得机遇,他两天两夜没合眼,加班加点地测算建设需求、赶制任务书。
  在仓库工作的20多年里,每次大项活动、重要任务和工程建设,都有他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身影,许多工作还干出了令人敬仰的成绩。
  该仓库光电装备储供中心和缓冲中心是他们的亮点工程,规模、功能都是全军一流。几年前,孟俊峰为解决仓库光学仪器库容量受限、收发效率较低、通电保养较慢等难题,与仓库领导一起带领官兵经过前期论证、走访调研、申报立项、邀请专家指导等多个程序,历时三年多时间,最终建成了现代化的储供中心和缓冲中心。
  2014年和2015年,由他提出并得到总部认可的全军光电新装备保障骨干集训任务在仓库承办。为了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和能力底数,他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和现场设置,全程跟踪传业解惑的过程。此外,他还根据光学管理人员现状,联系全军专家和院校教授利用一年多时间,带领仓库不同岗位人员编撰出版了《后方仓库光电装备技术管理》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全军光电装备方面学习培训的模范教材。
  在奋斗不息、永远冲锋的身后,孟俊峰留下了一串串精彩:先后被原总部表彰为“后方军械仓库业务建设与管理先进个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1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其他文献
在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学习研讨班上,邂逅了家乡的文友李春秋。她将 14岁女儿郜舒笛刚刚出版的处女诗文集《笛音》赠予我,并叮嘱我给写两句话。  今 天, 窗 外 飘 着细雨,我打开了这本纯 真 扑 面 的 小 册 子,聆听笛音。本书 50余篇文章,分“清逸的笛音”(散文篇)、“阳光的诗意”(诗歌篇)、“说说感觉”(小说篇)三 个 部 分。 应 该 说,这是一本在豆蔻年华里 成 长 的 心 灵 笔 记,
期刊
前几天与一位老领导聊天,聆听他根据“听力”指数来识人察人的观点,倒是让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这里所说的“听力”,当然不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听觉能力,而是指一个人接受、领会、落实上级指示或领导意图的能力。依据“听力”指数,可以将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对于上级的指示要求,不但能够听得清、领会准,而且能够忠实履行、完整執行,最终让上级指示要求不折不扣地进入实际工作,转化为具体成果。这样的人,集理解力
期刊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地承担着全矿的技术保障任务 ;他,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被同事们誉为“百事通”,今年还荣获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晋能集团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部长——王敏。  初入矿山,曾想打退堂鼓“80后”的王敏,于2011年8月从太原理工大学矿建专业毕业后,换上蓝色的矿工服,成为上社煤矿综掘队的一员。  “刚开始觉得好玩,就盼着培训后早日下井。不承想一坐上
期刊
你从三月走来  助人为乐是你的风采  你的日记能量满满  记录着对爱的情怀  你从三月走来  我们的身旁春暖花开  你的行为能量满满  学你的隊伍和你一样帅  你的形象光辉可敬  我把颂歌为你唱起来  你的事迹感人至深  我把颂歌为你唱起来  你的品德体现价值  爱的传统延续着未来  你的名字频留大地  我把颂歌为你唱起来
期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  雷锋是中国好人的代名词。雷锋事迹生动感人,雷锋精神崇高伟大。他是真实的、具体的、人人可学的时代英雄。雷锋将自己的手套送给在寒风中呵手取暖的老人;在火车上,给人让座,帮助列车员烧水,替妇女同志抱小孩……“好事做了一火车”却不留姓名。雷鋒精神的光芒永远照耀着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是美,是文明,是社会正能量。  尽管好人的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调整,但不管怎
期刊
这“一带”已忘却很久  这“一路”已走过千秋  都在迷茫的时候  是谁让世界重新牵手  是谁让强国猛然回头  力挽狂澜的领航人啊  让正在崛起的中国竞风流  让不同国度的人民在走秀  这是中国梦的魅力啊  这是世界梦的挥手  这“一带”就带出了锦绣  这“一路”就路遇了丰收  这“一带”已酝酿很久  这“一路”已彪炳千秋  都在低谷的时候  是谁让世界看到窗口  是谁让弱国清醒抬头  平易近人的领
期刊
每月 20日,都是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学雷锋活动日。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品牌,南京路步行街学雷锋活动已持续了35个年头。  早上不到7点,“南京路上好八连”“爱心妈妈”陈慧娟志愿服务团队及机关、企事业等数十个单位的志愿者,就赶到步行街中央的“雷锋广场”,开展咨询、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以“庆祝十九大,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不少市民慕名而至,在现场载歌载舞,喜庆盛会。  现场
期刊
“看过影视剧《红高粱》的朋友都知道,高密有美丽的红高粱,是“青岛后花园”,还是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其实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些从小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懂得学雷锋做好人的一个个小朋友,他们就是高密市雷锋少年军校的688名孩子,这是我们红高粱大地上长出的雷锋幼苗……”5月27日上午,山东省高密少年雷锋军校名誉校长单政达来到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给师生们分享他们开办雷锋少年军校的
期刊
伴着一声有礼的亚克西穆/斯孜(您好),他走进维吾尔农户家中;一声真诚的热合麦提/斯孜嘎(谢谢您),是他离开时的余音。不论和哈拉苏村哪一位村民交谈,他的名字总被村民挂在嘴边,赞不绝口。他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作哈拉苏的好巴郎(儿子),并给他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维吾尔名字――王佳·阿布里克木。  王佳,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驻阿克苏拜城县亚吐尔乡哈拉苏村“访惠聚”工作队成员。  2016
期刊
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孩子专题报告会在石家庄举行  “我和雷锋虽然仅有两年时间的接触,但他的精神却影响了我的一生。最好的怀念是传承……”5月24日,69岁的抚顺市民张雅琴坐在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四年级(4)班的教室里,给孩子们讲述自己所亲历的雷锋故事。和张雅琴一起来的,还有其他三位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孩子,他们讲述自己亲历的雷锋,告诉学生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将美德留校园。  这次专题报告会由中国正能量传播权威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