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转换“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使学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注意规律”,轻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注意 规律 生物教学 学习效率
  
  经常有教师抱怨说:某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抱怨,但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有心理学家做过试验,在被动和无目的地去看一个单调而没有变化的事物时,要想注意力集中5秒钟都很困难,这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的表现,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消耗。反之,复杂而多变的事物,则可延长注意集中和稳定的时间。维持时间之长短,又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的高低。但是,任何人的注意都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分钟以上。而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允许在10—20分钟的集中注意后,松弛几秒钟,那么,注意的稳定性可保持数小时之久。由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这引起我对“注意”的关注。
  
  一、有关概念的阐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忘过程难以分开,具有选择、保持、调节、监督的功能,是学生学习和记忆产生的前提。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不由自主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它易受刺激物本身的强度、对比度、活动性、变化性、新异刺激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等的影响。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要保持有意注意,就必须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1.消除无意注意的消极因素
  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的消极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简朴,课件中没有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如活动的卡通动物等。
  2.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因素
  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在课上比较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师文雅、大方、庄重、稳健的仪态和在学生中适当地走动。不但能增加生物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还有是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无意注意还可以由人本身的状念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经常进行学习目出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集中。
  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等。例如:在《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教学时采用巧妙设计问题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什么物质。
  (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什么物质。
  (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
  (4)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
  (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闭路电视放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同时讲述了如下内容: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布于整个胞膜的表面。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可以流动,说明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整个教学活动安排有序,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集中。而且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并将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等。
  3.培养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间接兴趣就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人对有间接兴趣的活动本身并没有需要,这种活动也不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体验。如有的学生对学医感兴趣,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由于要学好医学,就必须学好生物,这些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是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但需要坚强的意志努力。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如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对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大有裨益。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当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面部能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体验教师情感的“温度计”,满面笑容,和颜悦色,给人以轻松欢愉的暗示;双眉紧锁,“板着脸”,给人以紧张忧虑的暗示。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带微笑、亲切自然的表情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勇于积极思维,敢于大胆发言。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力集中的维持,记忆力的增强,理解力的加深。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师生间有效地交流着大量的情感信息。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对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亲切的目光会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教师对某个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注视会使他马上产生“纠错意识”,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又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例如,在讲过重点难点后,为了让学生放松一下,可以让学生跟教师一起画简笔画。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教师通过边讲边画,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未讲授的部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讲“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物质出入细胞时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反之则需要能量这个知识点,可以用一名高山滑雪者的滑雪过程来说明。高中生物理论性强,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以简笔画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寥寥几笔,胜似千言。这样,将有意注意转换成无意注意,让学生得到短时休息的同时,还巩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生物课堂总结是对一节生物课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压轴戏”。由于一节课结束前,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要力求做到:(1)内容要概括,不要泛泛而论;(2)语言要简炼,不要拉杂重复;(3)重点要突出,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既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起到及时强化复习的作用。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学习会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学习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和干扰,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学习同样也进行不下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运用好两者,能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秋竹.浅析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果.鄂州大学学报,2004,(03).
  [2]林文瑞.论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3]吴雪琴.“有意后注意”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江西教育,1997,(02).
  [4]张玉芹,聂辉等.浅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02).
  [5]周照律.浅谈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1).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是高中生必修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为了帮助高中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学会借用多种教学手
处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意志力培养,让学生在发展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本文先就高中体育课堂学生意志力培
家禽的卵巢中,同时存在不同直径的卵泡。卵泡作为卵巢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发育是一个受到精密调节的循序渐进过程。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组成,卵泡之间
近十几年来,畜禽传染病及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频繁,不仅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公共安全。这些疾病中有许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此类疾病的有效控制离不开
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当前阶段下的小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自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参加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1],学习兴趣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今年是江苏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三年,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究竟怎样呢?笔者进行本项调查,以期为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
摘要: 在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完成生物学的知识,问题设置很重要。  关键词: 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启迪思维。它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下面本人就结合在工
本文对龙胆泻肝汤护肝保肝抗炎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龙胆泻肝汤具有增强系统免疫的功能,其作用机理与促进脾脏内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关。因龙胆泻肝汤
书面表达作为高中英英语考试的重点,在高考当中也占据很高的分值,但是从学生的考试结果分析,不少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得分并不理想,这说明目前高中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方面能力欠缺
合成了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和N-十六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等3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