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高校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滞后,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全面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文章立足于辅导员职责的角度,认为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且有能力在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一、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
  2009 年 9 月,国家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一些省份的文化产业已成为产业优化调整中新的增长点,支柱产业的势头明显。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肯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然而,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相适宜的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较滞后,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约占劳动力总量的30%;英国的创意人群总量也达到300多万,与金融业相当;而我国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作为创意人才聚集、科技更新频繁、遵循市场规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在亚洲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培养文化复合型人才是重要的国家教育战略之一。如韩国文化振兴院建立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同时在大学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八十余类。人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批准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尽管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该专业,但是与文化、经济、管理类相关的专业,如新闻学、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各所高校广泛设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全面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另一方面,笔者有着文化产业专业研究生教育背景,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以及社会用人需求等较为了解。因此,本文立足辅导员角色,认为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且有能力在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看文化产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较少,“文化素养”与“产业能力”不匹配。“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文化工业),认为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英国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认为文化产业是依靠个人创造力、技能等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文化产业不是理论至上,闭门造车,而是与生产力紧密相连。
  其次,社会组织参与率低,整体文化氛围欠缺。为了在学校推行创意产业教育,英国实施了设计与学校联系计划(Joined up Design for Schools)和创意伙伴计划(Creactive Partnerships)。前一个计划旨在扩大设计界与学校的合作,培养青少年的创意设计能力;后一个计划由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主持,拨款4000万英镑支持33万青少年参与艺术创作活动,此计划成为连接学校和各地文化组织的桥梁。目前,高校应抓住与多部门联动进行创意教育和专业培训等机会,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
  再次,缺乏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教育体系,学生对文化产业认知模糊,就业关注度低。就社会需求而言,文化产业具备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但目前就某些高校来看,该专业领域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有些既没有此行业的从业经验,又缺乏行业认知,师资结构导致教学方向的偏差,会让学生对行业产生错误认知。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加紧对既懂经济又精通文化产业特点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重在高校。从长远来看,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交叉性、独立性的学科可能更为合适。英国大卫·赫斯蒙德夫对文化产业中的劳动分工进行了解释,即所有者和执行官、创意经理、营销人员、符号创作者、技术人员等。本文研究文化产业人才(如图1),依托交叉学科的专业基础,整合社会各部门资源,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全面了解全球文化政策、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提高自身政治觉悟、艺术审美、管理与决策等素质,满足文化产业对产学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在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实施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与专业教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入人才管理中,提高文化产业人才政治素质,拓宽国际视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具有政治敏感度、掌握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产业现状和前景等是文化产业人才必备的政治素质。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是人才发开必要且首要的环节。
  其次,把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融入创新人格结构中,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良好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内在创新动机与外部微观环境刺激有机结合能有效增加创新动机的强度,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激活认知的“盲区”,显现创造性思维的优势。辅导员应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迎接创新挑战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从策划到执行,从组织到参与,指导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促使大学生将价值目标与积极创新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竞争环境中提升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如旅游学院的大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队下深入乌镇考察调研乌镇戏剧节,探讨文化导向性的旅游开发新模式,为特色小镇乃至旅游景区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新模式等。
  再次,把学业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融入“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增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实用性。辅导员都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引导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建功立业。2013年,英格兰艺术委员会针对大学生启动“创意产业就业计划”,提供带薪实习和在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文化艺术方面的技能和工作经验;韩国实行系统化管理,由“产、学、研”三方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为人才培养和使用提供制度化保障。辅导员可借鉴国外人才培养途径,借助社会培训力量,在文化产业社会领域观察和寻找人才需求热点、培训热点、培养模式、获利点等方面的需求,以利于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邀请文化企业的高管、项目经理、经纪人、制片人、画廊经理、书商等开展交流讲座,为学生提供产业行情,指导学生应具备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文化产业领域专场招聘会和宣讲会,积极邀请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来校(院)招聘,鼓励学生积极应聘;组织学生到文化创业产业园区、动漫广告产业园区、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社等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一方面将文化产业的普遍价值标准与行业规范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满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实用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杭敏.国外文化产业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7):57-61.
  [2]张胜冰,徐向昱,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8.
  [3]王志标.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困惑与产学结合的探索[J].學术论坛,2012(10):65-70.
  [4]大卫·赫斯蒙德.文化产业(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59.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入党动机多元化、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党组织应进一步完善机制,严格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 意义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
目的对非洛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星点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并计算自制片与国外上市缓释片体外释药数据的相似因子。结果最优化处方
【摘要】文章着重从微观生态的角度, 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完整的微观生态系统,着重从选用的教材、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三个维度,以期建设符合大学生生命发展的英语生态教学策略与方法,使生态主体和客体之间达到平衡,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观生态;大学英语教学;教材生态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一、引言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看图、画图本领。因此,培养中职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强化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创新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学习兴趣;空间想象力;师生互动  一、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  《机械制图》是一
在低碳能源大背景下,适时开设自主发展课程二氧化碳捕集与碳核算,为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储备。引入以手机为媒介的雨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
对自动腹膜透析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掌握治疗状态和诊断评估,基于4G无线传输、Socket通信,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研发了腹膜透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为了消除手动输入处方带来的错误隐患,增加了RFID读写卡装置。该系统具有结构简洁、功能实用、实现容易等优点,能对自动腹膜透析机进行实时、在线、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