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农村幼儿的田园情怀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地处乡镇,其中95%的幼儿来自于农村,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们深深热爱着田园生活。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完全照搬适用于城市幼儿园的教材是不妥的,应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生成课程。
  新闸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本地特产“新闸萝卜干”享誉国内,远销海外。我园幼儿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红萝卜,香脆可口的萝卜干、萝卜条更是他们饭桌上常见的菜肴。我园教师也大多来自农村,她们对红萝卜的种植以及腌制工艺也非常熟悉。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当地物质资源优势和教师特长,我园开始尝试以“农家产艺”为主线、以种植和加工萝卜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活动,并将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蕴含其中,实现课程的整合。
  
  一、走向田园,学习萝卜种植技术
  
  加工萝卜干的原材料是红萝卜,有了红萝卜才能保证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最初,我们要求幼儿自带红萝卜,但随着活动的系统开展,萝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于是我们考虑采用更经济的方式获取原材料。经过研讨,我们发现将萝卜的种植实践纳入课程对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很有帮助,于是我们决定带着幼儿走向田园。
  1.经验准备
  为满足市场的需求,镇政府在2007年初投资新建了一个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红萝卜生产基地。幼儿园离该基地很近,于是我们便多次带着幼儿来到基地,了解农民的生产劳动,观察红萝卜的生长过程。我们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萝卜生长的各个阶段,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还让他们做小记者,通过采访农民伯伯来学习种植经验。这样的实地考察使他们对萝卜的种植有了较多的了解。回到幼儿园,我们将幼儿自画的萝卜成长过程图、萝卜种植步骤图布置在环境中。
  2.亲历实践
  我园园内有大片空地可供利用,于是我们圈地辟田,买来了钉耙、锄头等农具及以农药和复合化肥,又请幼儿自带红萝卜种子,开始种植实践。我们特意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作指导,从选地、选种、播种到稀苗、锄草、浇水、施肥,引导幼儿逐步学习红萝卜的种植方法。如,翻土时土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播种撒籽要均匀,不能太疏或太密;撒下种子后需盖上稻草并浇水,以帮助它早一点发芽;当萝卜苗越长越大时,就要施肥、治虫、锄草;田里的萝卜苗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去除多余的、小的、长势不好的萝卜苗,才能使留下的萝卜长得更好。在种植过程中,幼儿收获的经验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到了红萝卜收获的季节,我们和幼儿一起提着篮子、背着袋子去拔萝卜,亲手收获劳动果实的愉悦洋溢在每个幼儿心中。
  收获的萝卜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幼儿在欣喜、惊叹的同时也提出了问题。有幼儿问:“那么多的萝卜,我们一次用不完怎么办?”一名幼儿回答:“把它卖了!”又有幼儿问:“卖了它下次做游戏用什么呀?”又一名幼儿回答:“把它存起来吧,我家萝卜吃不完,妈妈就是挖个洞把它存起来的。”带着问题,我们请教了农业专家,学习了萝卜储藏的方法。几次尝试之后,我们总结出了经验。现在,我们都会留出一周游戏所要用到的量,将其余的萝卜装入蛇皮袋后存放在自挖的地窖里,以便在以后的游戏中随时取用。
  
  二、创设环境,学习萝卜干腌制工艺
  
  将红萝卜加工成香脆美味的萝卜干需要经历清洗、切片、腌制、晾晒的过程,幼儿在操作每个步骤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经验收获。
  为了能科学地指导幼儿,我们首先找到镇上颇有知名度的萝卜干腌制师傅,让几名教师跟他学习腌制技术。其次,我们利用网络搜索更多关于萝卜加工的知识,以期对传统的腌制方式作一些变革,腌制出更多不同口味的萝卜干来。接下来,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萝卜干加工流程图”,把它贴在走廊、区域中,为幼儿提供初步的经验。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但依照流程图讲解步骤和要领,还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萝卜加工基地和附近的农民家去实地观察腌制过程,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腌制师傅们耐心地向他们传授具体的经验,如,告诉他们萝卜切片要带皮,以保证萝卜干的脆嫩;在腌制时,要注意萝卜和盐的配比;需在晴天连续晾晒2~3天,当萝卜已不干不潮时收回……
  在幼儿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我们创设了“农家产艺”专用游戏室,将之分成六大区域:清洗区、切片区、腌制区、晾晒区、包装区、外卖区。我们将盥洗室改造为萝卜清洗间,又购置了腌制缸、竹匾、翻耙以及幼儿活动时需要用的长筒雨靴、围裙等。每天下午,由全园幼儿分班轮流进入专用室,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活动。在清洗区,幼儿将精心挑选出来的红萝卜倒进缸里,用木耙头反复翻滚萝卜,将萝卜上的泥洗干净。在切片区,幼儿先用竹制小刀将萝卜的根须和顶切掉,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萝卜切成片,尽量做到大小均匀。在腌制区,幼儿按一定的配比往装有萝卜片的缸内倒入白酒,拌匀后再加入盐、味精、白糖、五香粉、八角、桂皮等佐料。在晾晒区,幼儿将腌制过的萝卜片移到室外能整日晒到太阳的地方,晾在竹匾上,并用木耙翻晒萝卜片,以尽快晒干萝卜。他们会定期观察萝卜片的变色和缩水程度,用手探测萝卜片的水分,以判断其晾晒情况。在包装区,设计组的幼儿为萝卜干设计商标,画在纸上剪下来,贴在塑料包装袋外。小“包装工”把萝卜干装入袋内。最热闹的要数走廊上的外卖区,小“售货员”们大声地吆喝着“快过来瞧一瞧来看一看,今年新出产的新鲜萝卜干!”“香香甜甜的萝卜干,快来尝一尝哦!”还真有点销售人员的气派。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幼儿认真参与,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又促进其科学、艺术、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在努力地改进某些工作。比如,注意引导幼儿努力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切实保证制作过程的卫生,告诉幼儿我们腌制的萝卜干不只用于游戏而是要供真正食用的,等等。
  在“农家产艺”游戏顺利开展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又不断创新,挖掘出更多的民间资源,相继开辟了与家乡文化相融合的“农家织艺”“农家陶艺”“江南茶艺”“江南纸艺”“江南染艺”“江南食艺”等专用游戏室,幼儿可以在每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室,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完成一项工作所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学习与人合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些游戏活动的组织也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社会、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亲历了劳动、创造的过程,学习了一种传统的技艺,提升了自己的经验,也使家乡的文化得以传承。
  从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探索经历中不难看出,只有选择了适合本园幼儿的课程内容,才能最大限度也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他文献
教师在探讨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有很多困惑和问题,例如,这个科学原理用这样的探究方式合适吗?怎样的材料适合幼儿操作与思考呢?为了更多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去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尝试以体验式教研活动引发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与理解。下面记录的是一次关于科学教育活动的教研活动。  一、教研活动的过程  环节1 体验——感受打开核桃的过程  (1)教师用自带的2~3种工具尝试打开不同种类的核桃。  主持人:在打
就本期话题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甜蜜”的环境、争做“甜蜜”的教师、培养“甜蜜”的家长等间接干预方法,让幼儿学会说各种“甜甜话”。    1、创设“甜蜜”的环境  教师可在班级创设“今天你说甜甜的话了吗”的环境,在墙上张贴每位幼儿的照片,如果一天中幼儿都能用甜甜的话和大家交往,教师则在相应的幼儿照片下贴一个笑脸娃娃,一段时间后看看谁的笑脸娃娃最多,教师及时表扬那些笑脸娃娃较多的幼儿,以营造良好的班
如何完善幼儿园收费政策  《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这是对幼儿园收费的明确和具体规定。但这些规定
近日,在研读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时,读到了先生对自己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描述。先生幽默而生动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  当年在英国,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的朱先生自然不会错过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学习和研究。然而,当时英国大学所教的相关课程却与先生的预期相去甚远。当时英国学者们最看重的是对莎翁剧作进行所谓的“版本批评”和“来源研究”。知名的教授们整年讲着类似这
2012年1月17日晚,舟山艺术剧院,由舟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慰问全市优秀人才迎春文艺晚会精彩纷呈。在璀璨的舞台上,娄敏与她的同事——温婉靓丽的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的老师们,表演着歌舞《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在同事们的曼妙伴舞中,娄敏款款深情地唱着,道出了
为了进一步落实“优质保教”的办园理念,突破“保教结合”的实践难点,优化课程实施方式,提升课程实施质量,我园利用“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契机。开展了“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操作手册编制与实施”的研究。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编制、完善《保教结合操作手册》  《保教结合操作手册》以“解决保教结合实践的关键问题、提供实施保教结合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发优化保教质量的有效攻略”
摘 要通俗来讲,设计思维就是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它有着科学的应用规则和程序。根据当前比较认可的设计思维的具体步骤——同理心、下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运用设计思维,推动品德课堂教学创新。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课堂;设计思维;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3  2016年杭州市优质课比赛前夕,笔者应邀参加了一位年轻教师的参赛研课,
这个学期,我园以“健康领域”为教研活动重点,其中又以体育活动为主。一次,我展示了一个体育活动——“从高处往下跳”,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并脚从高处往下跳,并懂得从高处往下跳的自我保护方法;尝试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从不同高度往下跳,着重练习并脚跳的方法。如,从低的平衡木上往下跳,从高的平衡木上往下跳,从小椅子上往下跳,从桌子上往下跳,等等。为提高活动的安全性,我在地上放置了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的儿童已是衣食无忧,甚至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备受呵护。可是,他们真正得到幸福了吗?多少成人把孩子当作玩偶,当作娱乐的对象;多少父母借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替他们规劃人生;多少家长把自己一生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扪心自问:我们真正把儿童看作是儿童了吗?我们又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了吗?为此,本刊编辑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特邀部分专家学者来谈谈
我园的“社会教育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的子项目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中所包含的多元素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重组建构和创新发展,使其成为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应的保障机制,保障社会教育资源的筛选和协调、稳定和持续、共享和辐射。形成有效的评价指标,使社会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得到及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