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1.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过程,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学前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损失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学生带着问题读能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好了。
  1.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字词句,还应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可把学生分成两组,互相向对方提与文章有关的问题,看哪个组问题提得好,看谁不会被对方问倒。学生们好胜心都是极强的,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就活了。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学会聆听的美德,鼓励其自圆其说。一堂课下来,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把大量的表演时间送给学生们。这样,程度好的学生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程度一般的学生也能从中学到提问题的方法、技巧,慢慢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2.重视新课的导入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使授课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神,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2.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自身的一段游历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青山秀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此时此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也就易如反掌了。
  2.2布疑设悬,导入新课。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疑问,促使学生探求答案,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如我在教授《狐假虎威》这课时,先问学生:“关于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们一定听过许多,那么你们了解它们吗。”学生说:“了解!狐狸狡猾,老虎凶猛。”接着又问:“它俩谁厉害?”学生齐答:“老虎。”“可是呀,有这么一只老虎却被小小的狐狸蒙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个个流露出困惑的目光,“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听后顿时就提高了学习兴趣。
  质疑设问,目的是以“疑”作为学生“思”的先导,所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的重点,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学《乌鸦喝水》,有的老师这样设问:“谁见过乌鸦?它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各异,却无助于阅读理解,效果适得其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着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3.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即课堂上学生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组形式进行,但是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到“四会”:一会质疑,有问题的时候主动地问老师、问同学;二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三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四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的学习以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創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这种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