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正常世界,怎么指认地狱?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现在、未来,还有多少个“尊严殖民地”,是朗朗晴空下阳光照不到的阴翳角落?
  《尊严殖民地》虽然以女主角为灵魂人物,选择了“弱女子深入虎穴救情郎”的女性视角,但并未跳出好莱坞商业片的窠臼。不过得益于本片将背景设定在1973年的智利,又有真实事件作为背书,哪怕演技和情节都略显单薄,也相当于给影片开了外挂,自带拔高的势能。
  空姐莱娜与愤青男友相逢于智利,你侬我侬之后画风一转,男友丹尼尔被抓进一个叫做“尊严殖民地”的组织。政治变幻波云诡谲,小人物裹挟进了历史洪流,为了救男友,莱娜潜伏组织数百天,得以联手出逃,结尾长达30分钟“神庙逃亡”式的追赶算是例行“高潮”,披挂着一身孤胆与主角光环,最后还像《逃离德黑兰》一样玩了一把火线脱险。然而,就算看到了Happy Ending,我们也无法轻松。结尾出现的字幕和照片比电影的任何一帧都要沉重,历史浮出峥嵘的面貌,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推翻的威严。
  所谓的尊严殖民地,是由教主保罗在智利国土上创建的邪教组织,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实行非人道的管控。唱着圣歌的小男孩们不是上帝的天使,而是魔鬼的禁脔,长期遭受教主的性侵害。更可怕的是,这里不仅刑囚拷打政治犯,还在地下进行人体试验。一切随着莱娜的视角和经历一点点揭开,影片力图表现的客观陈述,却造成避重就轻的暧昧态度,削弱了史实反弹出来的力度。保罗的人物原型就是纳粹余党舍费尔,他勾结前纳粹分子和右翼移民,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中国”,各方势力的勾结和国家的庇护助纣为虐,形成了历史断层的黑洞。
  表面祥和的尊严殖民地充满戾气:母女陌路,情侣反目,对女性的惩戒就是示众羞辱,在集会中被一群男人拳打脚踢。教员被管制人员欺侮压榨,管制人员又被教主当泄愤的工具。可悲的是,在荒谬的背后,你居然可以看到某种“合理性”。在这个时空之下,他们不是禽兽,只是人,两个人是跟从,一群人就是从众,个体没有自主自由的意志去对抗一个集体的理念。信仰,作为带动这条“食物链”运转的润滑油,所具有的排他和偏执特性,使人极易迷恋极端事物:破坏、摧毁、伐异、死亡,以至于对生命轻视和践踏,并善于将苦难崇高化。这种洗脑模式借助内力无法推翻,因为信仰是一种纯精神力量,极易得到共情,却很难得到验证。如果说血肉之躯成了政治祭旗的牺牲品,尚可作为历史的代价以悲悯来告慰,可加害者和被害者重合的戕害,却是人类永难释怀的创伤。
  
  对尊严殖民地的很多人来说,他们是以常理来理解这里不可理解的一切。没有见过围墙外的正常世界,怎么能让他们相信自己身处的是地狱。管事的女儿虽是配角,她的革命精神和人性光辉却超过了两位主角。她从9岁开始就在这里生活,刑役她的已经不是庄园的这堵墙,而是常识。但在两个“闯入者”的鼓动之下,她居然也能有逃离的勇气。逃到外面的她,在兴奋庆祝之际被弹簧枪射中,轰然倒地。不知导演加上这一幕是否为了戏剧性,但在我看来,这是本片最猝不及防的悲愤一击。
  自由的高昂代价从未如此令人绝望。逃离了尊严殖民地也并非通往自由之地,甚至都不是安全的地方。莱娜和丹尼尔逃往德国大使馆,以为投入了祖国的怀抱,岂料德国大使也与教主沆瀣一气,差点被敌人瓮中捉鳖。逃出生天,还有下一个魔爪在伺机捕猎,逃离了一个组织,却难逃集权国家的凶险,逃出国界,也摆脱不了被国家机器摆布如棋的命运—弥漫在一层一层的嵌套之间,是插翅难飞的恐惧与绝望,自由,通往了无有之地。
  电影掩盖了部分历史,柔化了一些残忍,仍不失为一记警钟和丧鸣。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纳粹的余孽和邪教的罪行才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过去、现在、未来,还有多少个“尊严殖民地”,是朗朗晴空下阳光照不到的阴翳角落。也许我们不该对生存的世界抱有太乐观的想象,邪恶不易铲除,苦难会被利用,人心易受蛊惑,群体易受撩拨,权欲诱发恐惧,压制总是存在,默许的奴役被视为正常的教化,才是最该提防的。
  
  片尾的字幕显示,在尊严殖民地存在的将近40年间,仅有5个人逃脱成功。幸存者将照片公布于世也未能撼动它的根基。直至皮诺切特下台,组织才真正瓦解。85岁高龄的教主舍费尔被智利法庭判处20年监禁,老死在了狱中。当这个混世人魔出现在媒体上时,竟然是微笑的,并且一脸慈祥,这比他施虐和施暴的狰狞表情更让人不寒而栗。
其他文献
李安的《色·戒》你一定听说过,其实杨德昌也很想拍《色·戒》,金马奖最佳编剧鸿鸿还帮他写过一个剧情大纲,跟李安的版本很不一样,这个剧本一直搁着,一直搁到后来他觉得时机不对了,就没有拍。  杨德昌  台湾著名电影导演,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第28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2001年作品《一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7年获得台湾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2007年去世。  鸿鸿
美国性情教母莎丽·海特在《海特性学报告》中披露,70%的已婚女人都曾经“偷吃”过。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结了果子,并且堂而皇之地由她的配偶养大了呢?  在现代医学手段出现之前,这是一个无法考证的私人问题。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在1943年卷入一场莫须有的官司,他试图依靠血型检测结果来说服法官,自己并非女演员琼·巴里所生孩子的父亲。然而,法官拒绝承认这一证据的有效性,并判决他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直到基因测序
我是憎恨一切形式个人崇拜的人。不过看完《史蒂夫·乔布斯》这部影片,我可能会觉得乔布斯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物,或许好多人(特别是乔布斯的仰慕者)会觉得这部影片是对这个人物持否定态度的,但在我看来却正好相反,在人物塑造上的这份功劳,当属编剧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所有。  索尔金在许多知名作品里,都采用了这种“于短处寻长处”的手法。大家可以回想下《社交网络》和《新闻编辑室》的主角,索尔金
之前在专栏说过,最近分答很火,我也上了分答。分答上我的身份介绍比别人长点:院长/科学/ 职场/诗人/斜杠/八卦。  一下子列了六个头衔,中间出现五条斜杠。斜杠是什么意思,也是一个头衔或职业吗?当然不是。最近流行斜杠青年,英文原文slash,出自何典?原来有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双重职业》,里面出现了斜杠青年的说法,就是一个人身兼至少两种职业,比如说导演/作家,里面就出现了斜杠。导演/作家跨界的力度自
100年前的6月6日,一代枭雄袁世凯在“忧惧”中病逝。相传袁氏家族的男子,都是年未满花甲而死,即便是袁世凯这样的风云人物,也逃不过这一家族魔咒。  在袁氏病逝之前,“洪宪称帝”的闹剧已经在举国的反对声浪中草草收场,无疾而终。自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帝位,宣布次年改元“洪宪”,到1916年3月不得不取消帝制,袁氏做了83天的未正式登基的皇帝。三个月后,袁世凯本人也撒手而去。  毕竟是民国的首任大
金九银十楼市旺,金三银四跳槽忙。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还没进入四月呢,周围的小伙伴们见猎头的见猎头,约面试的约面试,似乎都做好了辞旧迎新的准备。  如果问你,美国人爱跳槽还是中国人爱跳槽?大部分人可能下意识觉得,还是老美爱跳槽吧,美剧电影里不都是这种情节?但真相是NO!  根据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领英LinkedIn”的2014年统计报告,中国人对工作的忠诚度远远低于美国人,平均一份工作的在职时间
这年头,教宏观经济课必须做好被打脸的准备。以前讲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必谈“流动性陷阱”的概念,核心的要义之一,就是利率的零下限,讲到此处,还要特别提醒听众,平常所说的负利率,指的是名义利率水平跟不上物价上涨,比如存款一年,名义利率1.5%,而通胀达到2.5%,因此带来实际购买力的损失,并不是存进去100,拿回来99,存钱取息,天经地义,即使是这样的硬道理,现在都成了老皇历:以欧元区为首,丹
来自网站www.statsblogs.com在去年年底就做了一个全球4种血型的百分比调查(作者Rick Wicklin):依照全球统计,ABO血型系统中A型约占26%,B型约占24%,O型约占44%,而AB型约占6%。数据顶端为西欧国家及远古西欧殖民地如巴西、澳洲及新西兰,之后是中欧,种族大融合的美国、加拿大及北非,中间开始是南非及南美如阿根廷、保加利亚、加勒比国家及非洲、印度,最底下的为亚洲人群
《美丽心灵》剧照。  鸟类可能会为某样东西着了魔;马儿有可能有病态的强迫行为;连海豚和鲸鱼,尤其是被圈养起来的,也有可能出现自残的行为;甚至你们家的汪星人都有可能会因为得了抑郁症而不得不吃药。但是别的动物们似乎都侥幸地逃脱了一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尽管抑郁症、强迫症和一些焦虑症的症状都曾在别的动物身上观测过,但是研究人员注意到精神分裂症这种极具破坏性甚至会致命的精神疾病似乎只存在人类中。而从
意大利制造  这样的设计更容易把人带回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各种手工制作的精巧工具,充满古典质感,工匠情结在每一个细节处都让人赞叹不已。  摩托工程师Bruno Greppi和奢侈品设计师Luca Scope合作设计了它,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辆自行车,还必然是一件奢侈品。虽然没有进行镀金镶钻一类的大俗处理,但其跨界融合的完美程度却让人叹为观止。  Cykno将老式哈雷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和沙滩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