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科目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各科知识学习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生处于学习的过渡期,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面对后续难度更高、内容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习,就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及优化教学方式。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中的许多古诗及文言文内容,都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教师更需要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教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53-02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长久发展历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藏,象征着我国的文化魅力,所以在教学领域中,体现传统文化魅力,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是必要的任务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为此文章中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展开分析,提出教学借鉴。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强化,与学生所有科目的学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国语,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是十分广泛的,我国的经济、文化、风土民情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包含在内,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愈发密切,国外思想的渗透越来越深刻,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步入青春期,思想敏感易受影响,如果氧化思想过度渗透,必然会对学生的整体观念产生严重影响。为了让学生具备民族自豪感,避免学生的思想过度洋化,教师必须要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魅力,怎样的重要意义,并且以自身的中华儿女身份为荣为傲。但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教学概况来分析,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甚至自身也并不认为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学习当中必要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认知,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得出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才能够确保达成文化渗透的目标[1]。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分析
  (一)学生自身民族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未来文化的渗透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步入青春期,思想极易受到影响,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也会接触到更加繁杂的信息,影响到其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及国外文化的认知,进而产生洋化心理,网络化是不可否认的趋势,所以不能限制网络的方式限制学生的认知自由,但是如果教师不能积极的帮助学生建立民族意识,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魅力,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也无法建立起来。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问题
  教师的思想与认知,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无法逆转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所以教师的认知如果不足,自然无法让学生的了解更深,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亦是如此,教师如果对于我国不同的风土民情、民族特色及传统习俗等都缺乏了解,那么即便学生有了解的欲望,向教师询问,教师也是无法解答的。但是根据当前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认知程度来分析,显然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充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与其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被应试思想主导,所以自然不会考虑到除去教材以外的知识。
  (三)教师的教学引导方式问题
  学生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的引导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如同以上所述,我国多数语文教师,自身尚不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缺乏热情,所以教学引导方式与当前时代趋势不符合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要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教师就必须要具备引导能力,激發学生的了解兴趣[2]。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帮助学生建立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我国的传统文化等同于落后时代,这是当前许多初中学生的共同认知,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较比许多国家,更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价值与可塑性是完全超越学生所想的,学生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知,与外国文化的渗透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这些学生因认知局限,并未接触到近期的融合传统文化的优秀文章或是其他类型的作品。所以教师要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具备一名华夏子孙应具备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传统文化。例如从四大名著的角度出发,近几年翻拍的许多电视剧及动画电影作品都是势头正好,广受欢迎,并且在国际上受到了良好评价的,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以《西游记》原著为基础改编的动画电影作品,便是备受欢迎的,此外还可以延伸到我国创作歌手戴荃演唱的《悟空》,演唱者戴荃在演唱时对戏曲唱腔的巧妙运用更是丰富了歌曲的情感,这些广受欢迎的新作品,都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可见我国传统文化正是我国文化及艺术领域发展的基础,也正是最大的魅力与优势所在,学生感受到传统与时代的结合,看到传统文化依然备受欢迎,自然会转变观念,产生自豪感。
  (二)教师的传统文化认知建设
  当前许多教师都普遍认为,自己所学到的古诗词、文言文及近代文学作品,都是传统文化体系的内涵所在,足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但实质上传统文化的内容绝不仅止于此,其中包含了许多的艺术形式、文学形式、涉及了许多领域,包括音乐领域、戏剧领域、美术领域及民间生活等。所以如果教师满足于自身的认知止步不前,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也必然更加有限。所以为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认知,教师的自我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应当随时学习,并且在了解到新的传统文化知识时,应当更积极的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也随时有新的收获,不断积累自身的认知。例如教师在网络上看到传统文化活动的相关新闻事件,以及创新性的传统文化形式,应当更积极的加以了解,并且可以分享在班级的信息群组中,让学生加以了解。如果假期去到各个地区出游,了解到部分之前并不知晓的民族风俗,在授课过程中,也不妨告知学生,这样不但会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而且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感觉到教师也在不断进步,进而受到激励。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
  当前的传统文化传播,不同于以往,形式也在不断革新,这样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教师为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深入的渗透传统文化,也必须要更积极的改革自身教学方式,确保传统文化的渗透符合时代趋势,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及喜好。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化的技术,去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变脸》这篇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时,教师可以同时利用大屏幕播放变脸现场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看到变脸的玄妙与神奇,感受其魅力,自然能够了解到为什么早期我国的变脸艺人为传承变脸技艺甚至愿意付出一生。而且不仅仅是变脸,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都需要传承者承受着被大众逐渐淡忘的孤独感去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自然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并且去继续传承的。通过具有情感激发性的引导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去传达,学生自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3]。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体系当中,本身便包含了许多的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而且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在各国文化实力竞争激烈的趋势下,教师更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豪感,确保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传承下去,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圃.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1):15.
  [2]石苑梅.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06):191-192.
  [3]汪生萍.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3):84-86.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新型课堂文化构建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文化,根据新型课堂文化构建的新诉求,从和谐、民主、以人为本等方面寻找新路径,以促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型课堂文化 文化构建 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立足核心素养,构建新型课堂文化的研究,立项编号:XHZ135-112。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03-02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对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出了课程改革措施,其主流是倡导课程综合化,开设实践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等形式,探究自然、了解社会,形成综合性实践能力,增强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为今后服务于社会打好基础。20
期刊
【摘要】简述了医学仪器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POGIL模式引入到该课程教学中,精心设计POGIL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评价POGIL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OGIL模式 医学仪器原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分析辽北方言中词语的贬词褒化现象和中性词贬化现象分别举例加以阐释,并分析其特征规律和产生原因,以探求辽北方言词语色彩的独特文化心理。  【关键词】辽北方言 语义色彩 文化心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辽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语言表达能力提升”(JG17DB285);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方言和普通话双言者语言认知机制与优势研究(L17CYY006);辽宁师范大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模式,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受空间和时间所限的弊端。本文以高职零售数据分析课程为例,探索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生特点,按课前学习、课堂互动实训、评价反馈三个环节进行课程设计并重点说明每个环节的重点,探析高职零售数据挖掘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 零售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量激增。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广泛,这无形中增加了语文老师的授课难度。不是只停留在课文的讲授中,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但要就语文教语文,还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让学生真正学会语文,提高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的丰富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来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
期刊
【摘要】开发和利用课程教材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历史教材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运用,可以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历史课程目标,对于深化历史教学改革、转变历史教学方式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发和利用历史教材资源,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或者删除、整合重组、充分挖掘延伸和开发。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材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创新评价体系、创新课程整合等方面提出创客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创客教育 课程整合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施路径研究》,湖南省教育厅,16C103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38-02  创客教育目前较为权威的定义是“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2-01  知行语文践行“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认知”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知其所行、行其所知”,凸显“学生知行合一,教师以知择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与知识伴行中“经历其间、体验其味、深明其理、笃行其道”而有真正收获,真实成长。下面以《种一片太阳花》一课为例,谈谈知行教学的点滴做法。  一、主动预知: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工会工作的有效结合,对于工会组织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并对如今“互联网+”时代下工会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工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