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的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准备知识,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但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将采取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答的形式,通过分析、讨论、归纳、探索而获得知识,为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搭建了理想的平台,让学生去感悟倒序相加法的使用范围。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闷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過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1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2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1.3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实录
  5.1复习与新知
  师: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
  求:①该数列的通项公式.②前3项的和.③前5项的和.生①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故。生②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故。生③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故。预习新知得数列的前项和的定义:
  一般地,称为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表示,即
  5.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师:试求下列数列的前100项和.
  ⑴-1, 1,-1,1,…… ⑵2,2,2, 2,…… ⑶1, 2,3, 4,…… 生④该数列每两项和为零,所以 生⑤该数列每项都为2,所以;师:第⑶小问请大家阅读课本高斯求和;师:请问高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求和的;生(众)采用倒序相加。
  5.3多元联系 证明定理
  探究:能否探索一个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呢?
  生(众):利用倒序相加求和
  师:由此启示等差数列中:
  生(众):利用倒序相加求和引导学生推出:
  ;
  两式相加得:
  ∵
  ∴
  得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师:请同学们分析公式的特征并熟练的记住公式。将公式一与公式二与梯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了联系,回顾了以往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5.4定理应用 巩固拓展
  例题:等差数列满足下列条件,求前n项和.(图略)
  ①,,.②,,.
  生⑨等差数列,,所以
  生⑩等差数列,,所以
  师:两位同学公式应用很到位,根据不同条件已知用公式一,已知用公式二。
  六、课堂小结 深化认识
  1. 数列前项和为,则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七、《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概述
  8.1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及教学目标
  高一学生已学习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基本形成,抽象辩证,逻辑推论能力开始产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
  于是,结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从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设定目标。其中知识技能目标是:(1)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意义与公式意义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8.2学习基础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对“等差数列前 項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高斯求和法等相关知识。
  8.3教学诊断分析
  1、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及简单应用并不困难,而难点在于如何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是本课设计环节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我首先让学生回顾高斯求和法,学生容易进行类比,将首末两项进行配对,但很快遇到问题,即奇偶项数的数列要分别进行讨论,于是这里引导学生观察脚标的特点,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2、在对公式的认识中,学生不容易想到将两个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建立联系,此时教师可给出提示,学生便能迅速找到二者的关系。
  8.4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特点,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发现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与发现,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我力求达到:
  1、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课堂气氛。
  2、掌握求和公式的方法特点,并能从梯形面积的角度认识公式。3 、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我对本课有如下四点反思:
  9.1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出了学生活动,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1)公式的探究活动;(2)公式的认识(3)公式的应用(4)学生课后的拓展学习。
  9.2本课特别强调了几何直观,我不仅对求和公式给出了几何解释,也对部分习题给出了几何解释,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9.3由于高斯求和法众所周知,于是我补充了我国古代研究数列求和的情况,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讲解,所以如何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了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9.4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其他文献
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得是: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从基本做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或者兴趣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要培养学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阅读教学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因此,审美情趣,语文素养,作品中的情感世界等这些感性因素非常重要。就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所用。  教学是一种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课堂教学对话的三个基本要素。《語文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和理解,有独特感受,培养学生个性的阅读,会使课堂涌动着生动的火花
期刊
[内容摘要]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在此笔者想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和自己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去创新,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主要是后天
期刊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各种活动区,幼儿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在活动中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而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能力发展、经验积累的载体,它既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互动的中介,因此如何收集、投放区角活动中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
期刊
对于函数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具体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函数的定义前都有“形如”两个字,也就是说是从形式上,通俗的说是从样子上来定义的,也分别研究过这几类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其中性质中的Y 随 X 的变化情况实际上是中职阶段学的单调性。对于它们的学习,我们的中职生,用他們话来说是 坐飞机,几乎见到就头痛,这对我们中职阶段学习函数知识就是一大障碍。中职阶段学习的函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和“可能发展区”之间搭建过渡的“脚手架”,即在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的最佳教学区内,教学词汇时初步尝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语言“脚手架”,为优化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脚手架 优化 词汇教学  一、概念正解——应识庐山真面目  1、理论依据  
期刊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不同特点与风格,采用组合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所学歌曲;3.能在演唱活动中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用具:钢琴、电子琴、五线谱电教板、课件、碰铃、响板、三角铁  教学过程 
期刊
问题提出:语文课本大作文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缺乏专门的具体的写作指导,而练笔的机会少得可怜,学生一般在一单元结束时才有一次大作文,往往在综合性活动之后随意写一篇交差了事,写作能力迟迟不能提高。更兴趣而言。写作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写作水平业已成为制约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瓶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如何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  现象描述: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山谷中的谜底》,饱蘸着哲理的深思。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會退让、以退为进。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