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一个春天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光聚集在舞台中央,圆形的光斑之上是自信大方的我,眉梢止不住染上喜悅,嘴角上扬,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举在胸前的奖状熠熠生辉,心头的温暖,令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明媚的春天;笔直的腰杆,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也可以顶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时光荏苒,悄然无声,闭目沉淀心情,脑中浮现出姥爷高大的身影。他拄着拐杖,慈祥地微笑,一步,一步,徐徐走来。
  姥爷的眉心再次拧成一个疙瘩,他严厉地瞪着我,随即抬起那根雕花拐杖,对着我的小书桌重重敲上几下,“咚咚咚!”我的小心脏瞬间悬在高空,低头看看那些在我眼中像形态各异的小蚯蚓组成的笔画,不由得有些头晕目眩了。姥爷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的身旁,粗糙的大手握紧我的小手,在田字格中书写横撇竖捺。
  “一撇一捺方为人字。撇,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露出锋芒;捺,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捺脚要平。”姥爷一边说道,一边将撇捺舒展到极致。我的目光追随着行走于纸上的铅笔,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阳光透过窗子洒满房间,枝头鸟雀欢快地啼叫。姥爷突然松开了他的大手,我一时茫然,抬头望着他。他摸摸我的脑袋,“人在田字格中顶天立地,生活中更是如此,自己试着写写吧”。我低下头去,深呼一口气,似乎整个世界都静了,没有了鸟儿的叽叽喳喳,只有心脏极速跳动的“怦怦”声。右手紧握着铅笔,默念姥爷的话语,磕磕碰碰地写下一个扭着身子的撇画,拭去额间的薄汗,手腕颤抖着完成下一笔。一时汗颜了,我将脑袋埋得更深,一遍复一遍地书写,不觉间,姥爷拄杖离开,阳光依旧静好。
  轰鸣的掌声将我的思绪带回舞台,灯光璀璨无比。
  直至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幡然醒悟—那一撇写的是付出,一捺写的是收获;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不承受,又怎能见到盎然的春色?
  一纸奖状,登台领奖,绽开春色;独坐一隅,凝眸窗外,笑对人生。缱绻流年,挥洒汗水,我做到了—顶出一个春天。
  【简评】
  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写“我”由小学进入,这篇考场作文构思精巧,整体上采取倒叙手法,先写“我”登上领奖台,“仿佛置身于一个明媚的春天”,巧妙点题,引发下文;接着回忆姥爷教“我”写字的前后经过;最后再次回到领奖台,抒发自己用汗水“顶出一个春天”的感慨,呼应文首,点明主旨,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语言优美,特别是姥爷指导“我”写字的部分,描写格外传神,像“姥爷的眉心再次拧成一个疙瘩”“我的小心脏瞬间悬在高空”“磕磕碰碰地写下一个扭着身子的撇画”等句子,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其他文献
正如作家创作要有生活源泉,要体验现实生活,论文写作也需要源泉,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借用朱熹先生的诗句表达这个意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论文应该从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中来,我的创作源泉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源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能成为教学论文写作的激发点。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是思维火花的碰撞。下面是在教授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一课时,教师与学生的一段课
水龙吟·西湖怀古  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時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
西双版纳  莽莽苍苍的大森林  一望無垠的“地中海”  滚滚滔滔的澜沧江  环绕大地的金玉带  袅袅婷婷的小“依哨”1  擦亮眼球的俏美眉  灵灵巧巧的新竹楼  摄入镜头的都是爱  每一棵树木都豪爽热情  每一朵鲜花都流光溢彩  每一滴流水都引吭高歌  每一位“比侬”2都欢乐开怀  “糯乐多”3的天籁之音声声呼唤  “远方的客人,欢迎再来!”  1傣语:姑娘。  2傣语:朋友  3傣语:傣族神话中
【文题呈现】  请以“了不起的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中“了不起”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平凡,(优点)突出”;二是“重大,严重”。第一层含义指向多样,不平凡、优点突出的人、事、物都可成为写作对象。第二层含义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比如“压力没什么了不起”“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对手没什么了不起”。在这道题目中,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是一首秀美的山水抒情诗,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诗人任襄城县知县期间。诗人通过对鲁山山中绮丽风光的赞美,表达出对大自然深深的迷恋和热爱。  首句便道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适与野情惬”,这种山野风光的情调,多么投合我的心意。但诗人满足的快意由何而升呢?“千山高复低”,
物理又小测验了。  不过,這一次批改的方式,老师却颇有些新意,他想“撒手”让同学们来改,阅卷之前,还给这次阅卷冠上了“小组合作”这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也就是说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换着改,这样也就避免了自己改自己的情形。  试卷发下来了,发给我的一份测验卷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的。我拿过试卷,便仔细地改起来。说实在的,他答得也真是有些像模像样的,但总是有那么三四个地方的三四个字,改变了整个句子原来的意思,按要
可能是我比较顽皮吧,从我记事起,大人们就说我是一个假小子。再加上父母也一直把我当男孩子养,所以我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个假小子啦。  平时,我喜欢跟男孩子玩,跟他们一起捉迷藏,一起郊游爬山,一起吹牛扯皮,以致常常忘记回家吃饭。每当此时,妈妈就会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假小子!”我把两手一摊,得意地回答道:“那要问你自己呀。”我的话把妈妈气得牙痒痒。  本以为我会像男孩子一样一直这么疯下去,可是最
古人云“汝果欲为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若要学生写出思想新颖、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把功夫更多地用在作文之外,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到书堆中去看、去听、去嗅、去感知、去领悟、去思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有了“眼中之竹”,才会有“心中之竹”,然后才可能有“手中之竹”,只有到生活和书本中汲取养料,酝酿思想,才能真正学会作文。所以,我們要引导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学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寄托了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感慨深沉。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抒写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意思是说过去年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三”是自然数的“三”,但“三”又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数,更多的时候它指的是“许多”。孔子曾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里的“三”指的便是“许多”乃至“无限”,“举一反三”意思就是能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更多事情。更著名的是老子说过的那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借“一”“二”“三”这三个简单的数字,描述了“道”生万物,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