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纽约、伦敦展览回顾

来源 :艺术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2020年纽约、伦敦两个城市举办的几个主要艺术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活跃在清末民初北京的著名书画碑帖和古籍版本收藏家完颜景贤为焦点,以他在民国时期的收藏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阐明了进入民国时期之后,完颜氏家境开始没落,他的收藏品逐渐流失海内外.除此之外,本文也指出完颜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收藏活动,以及景贤通过书画,与北洋军阀政治家建立了亲密的交流关系,这一点也使得他能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外交与政治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李岩:东北当代水墨实录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梳理一下此地水墨艺术当代实践的大概走向.参与的很多作者都有东北求学背景,离开后他们也一直坚持着个人的艺术实践,所以我们的活动也是一个展示项目,以此呈现相关个案的实践过程并加以研究.现在请凌海鹏来谈谈自己的经历和水墨实践,看看是否能够给我们当地实践者一些启发.
期刊
推进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新媒体营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品牌建设中叙事性营销的作用.通过对叙事学理论和推广营销的研究,梳理出农产品品牌叙事的方法与策略.农产品通过品牌叙事,实现品牌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差异认同、情感认同,并形成现代农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紫砂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自明代以来,以宜兴地区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受到地域自然气候、材料特性以及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紫砂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审美风格以及工艺方法.紫砂以其良好的适茶性,成为日用茶器的首选材料,紫砂矿料丰富的天然色彩更表现出了质朴温润的材质美,在历代工匠和文人的共同努力下,紫砂材料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注重结构与内容的表达,体现材料美感,工艺本身也相当程度地反映出观念的变革,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作品呈现,加入观念与思维的表达,带有现代艺术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纤维材料特有的美感、魅力与丰富的表达、艺术语言的创新突破及它的外延性和包容性使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艺术家往往是受到与纤维相关材料美感的吸引与强烈的兴趣,调动敏感并结合运用各门类艺术经验对此进行创作,产生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材料的美感往往伴随着自我思辨与审视的思维过程或某种观念的演绎.这种新的观念与表达突破艺术门类的
建筑,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可以瞬间被表象化的视觉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以及参数化设计的普及,追求建筑视觉形式的夺目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仅凭视觉来捕捉建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建筑不是一个单纯的视觉对象,作为人的活动场所,其包含着瞬间视觉无法捕捉到的综合感知.建筑又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多元性,是世界文化的缩影;本文以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人物——阿道夫·路斯与日本当代建筑师模文彦和堀部安嗣的建筑作品为考察对象,从建筑的视觉性出发,分析建筑的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如何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责任与使命.高等艺术教育其核心工作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艺术人才、为服务人民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为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创新型的发展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培养人才要求,深刻理解、明确认识高等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高等艺术教育新的发展途径,全面提
期刊
在学科发展的背景下,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依据学科评估标准,以设计知识、能力及素质进行框架的搭建.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突破学科界限,以不分学科的通识学术素养为课程核心对接专业的学习.《素描与体验》课程作为具有引领性质的第一课,以对“素描”概念当中“设计”内涵的发掘,使学生以总体观的方式理解所学专业的学统与发展,从学理高度开启认知,让学生从根本上去思考与把握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课程注重与专业素质的内在接轨,开启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对所学规律具有能动的发挥创造,为设计人才的素质培养打下了良好的
“饭圈”是粉丝族群驱动的圈层文化模式,是因偶像崇拜而激发形成的一种青年亚文化行动与媒介景观.近年来“饭圈”的群体性网络暴力事件出现,偶像“人设”崩坏和翻车事件屡次发生.“饭圈”乱象成为社会治理、媒介素养和网络文化安全中的热点议题.对“饭圈”的治理要兼顾偶像和粉丝两个维度,贯穿内容生产和接受的全部环节,采取共享共治的思路对“饭圈”进行规制与引导,使其重归青年文化的健康语态与积极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粉丝文化、饭圈文化呈现出“网络化”和虚拟在场的新特点,其“投射—交互”机制在表现方式、意义生产、作用和影响力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在价值论维度的审美文化分析与反思中,“饭圈”乱象的产生与视觉文化偏倚的运行方式、资本逻辑僭越的动力机制存在紧密的关联.为引导粉丝文化和饭圈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当代艺术场中的意义生产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决抵制造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大力强化正能量的价值导向和向真、向善、向美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