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y_ch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提高,高中体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高中的课业比较紧张,大部分时间都要分配到文化课的学习上。事实上,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后,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因为学生只有身体素质好,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在学校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重视高中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毛主席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最简单的说,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教师应根据客观实际,构建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相关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鍛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另外,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教学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统一掌握基本训练要领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1 分类教学模式
  如今,在许多中学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制定项目并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是很普遍的。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在乎学生的专业特点等。然而,分类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学生成为操场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选择的空间。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实现“因材施教”。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并开展活动,实现了自身综合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实现了高中体育教育水平的稳步提高。
  2 发现学生的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来教他们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三观逐渐形成,逐渐找到自己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个学年开始时,通过实地调查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兴趣或体育优势进行基本了解,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特点,对兴趣相似和兴趣相似的学生进行分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针对性的训练。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兴趣进行教学时,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学习“篮球”相关内容时,先带领学生课前热身,然后讲解相关动作要领,让学生掌握篮球的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以往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将爱好相似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运动技能的教学。在尊重兴趣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增强他们对篮球的认同感,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结合分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重视小组教学。因此,教师要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这样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才能产生最显著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分组,但应根据客观实际,以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技能掌握情况为标准,科学合理地完成分组。在此基础上,实力相当、功德不同的学生可以在群体中进行有益的互动。在互动中,分享的体育经验和体会可以使体育教学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授“双杠与排球”的相关内容时,这门课主要学习的是先用部件坐在腿上再挂手臂的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整体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首先,为学生讲解了关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做了必要的热身练习,根据客观身体素质将学生分组,一般是男生和女生,详细练习不同的身体素质。
  4 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参与热情
  体育竞赛是激发学生进取精神、检验体育水平的一种方式,在高中体育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学生可以在体育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参与热情,通过体育比赛展示个人的体育兴趣。在赛场上,他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运动魅力,还可以在比赛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及时测试学生身体素质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规划一场友谊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考验自己,发展自己,突破自己。
  比如在教授“足球”的相关内容时,它是一种团队比赛的体育活动,所以组织一场足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检验自己的足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比赛开始前,向学生讲解比赛规则和处罚标准,使学生在遵守比赛场地纪律的基础上进行体育竞赛。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最大的激情。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运动技能和水平,不仅提高了个人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运动中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下,高中体育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更新体育观念,以不同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情,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体育实践中,达到“文明精神,野蛮体质”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学基本活动的潜隐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征,着眼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素材,发挥活动情境作用力,优化活动类型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延展,并促使学生进行活动反思,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摘要:在信息时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持续创新。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和开创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对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有利,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收集信息,巧用班班通设备,合理利用班级QQ群,善用娱乐APP,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提升学生信息素
摘要:提升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目标,依托“课内+课外,策略+实践,阅读+创作”的“3+”模式,教给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植根于真实的生活中,丰富其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经验,用创编的方式以学促用,进而提升小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阅读能力生活创作
【摘 要】在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教师也开始意识到了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价值,重新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策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对学生个人以及教师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机械,教师直接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停滞
摘要: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功利性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机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成了“潜能生”。本文从家校合作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潜能生”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潜能生”转化家校合作  引言  “潜能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从而导致智力没有正常开发,能力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治理念与模式的指导下,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协同共治的模式是建立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之上的,在实际的社区治理中融合了共同协商、整体优化、多向互动、共同合作等具体要素。从理论层面来讲,协同共治理念既具有科学管理的工具理性主义价值,又厚植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价值;从实践层面来讲,协同共治理念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缺乏主体间的协调机制与社区法规机制建设中缺乏动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