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至2015年59例3月龄以下婴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3月龄以下婴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迁延性咳嗽、痉挛性咳嗽或不明原因青紫、窒息、呼吸暂停的3月龄以下患儿,分别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博德特百日咳杆菌及百日咳毒素抗体,对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合并症、重症百日咳、治疗、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

5年间总计入组患儿202例,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检测阳性59例(29.2%),其中男37例,女22例;起病年龄生后13~85 d;住院时间7~21 d;12例患儿有家庭内慢性咳嗽患者接触史;百日咳春夏季节发病46例(78.0%),秋冬季节发病13例(22.0%);痉挛性咳嗽表现41例次(69.5%),咳嗽后口唇青紫36例次(61.0%),咳嗽后呕吐39例次(66.1%),结膜出血33例次(55.9%),百日咳特征性表现咳嗽吸气末鸡鸣样吼声仅6例次(10.2%);49例(83.1%)淋巴细胞计数≥10×109/L。重症百日咳患儿28例(47.5%),其中合并咳嗽后呼吸暂停、心率下降23例(39.0%);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18例(30.5%);合并百日咳脑病表现5例(8.5%);重度白细胞增高(均≥60×109/L)4例(6.8%);24例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其中6例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8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例患儿死亡,其余好转出院。 

结论

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是3月龄以下婴儿迁延性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婴儿百日咳症状不典型,重症发生率高。需要早期识别,及时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囊切除术(LCBDE+LC)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RCP+EST+LC) 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BDE+LC者54例(LCBDE组),行ERCP+EST+LC者52例(ER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非疫区因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布鲁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水平和对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医院因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经血培养检测阳性确诊的11例布鲁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70岁。11例患者均以发热伴或不伴其他症状就诊,首诊于风湿科1例,神经内科1例,急诊科4例,血液科1例,
期刊
伏立康唑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时的首选用药。目前在肝衰竭患者的具体用药剂量无统一标准。本文报道1例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变化及调整剂量治疗肝功能衰竭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监测血药浓度情况下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是安全的。
低出生体质量与新生儿死亡率升高及成年后慢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孕期摄入咖啡因很可能与胎儿低出生体质量关系密切。咖啡因可能通过阻断腺苷受体、抑制磷酸二酯酶及增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表达等机制使胎盘血流减少,导致低出生体质量。提示孕期女性应注意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
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DV)为罕见的发生于胃、食管之外的静脉曲张,为异位静脉曲张的主要类型。病因多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外门静脉闭塞、血管炎。其独特的病生理机制、位置特殊性、形态多样性、疗效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低发现率和高死亡率。DV的诊断与治疗仍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通过从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DV的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了解新生儿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IgG抗体(PT-IgG)水平。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出生的419例新生儿,出生时留取脐带血2 ml,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T-IgG抗体水平。所有新生儿均门诊随访或电话跟踪随访至2017年1月31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其他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419例新生儿的脐带血标本中,P
目的分析围产期肺栓塞发病率、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 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8例围产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妊娠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我院围产期肺栓塞发病率约为0.029%(8/27 560)。8例中,2例发病在早孕期,溶栓治疗均成功,但1例胎停育,另1例早产分娩;1例晚孕期发病,抗凝治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