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并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留置时间下、不同抗凝剂比例下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放置2h、30min(P<0.05)。低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与放置2h、30min比较有差异(P<0.05)。抗凝剂比例为1:10000时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抗凝剂比例为1:5000(P<0.05)。结论:想要保证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检验温度、样本放置时间、抗凝剂比例,才能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18
  根据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反映人体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可通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多项指标,准确分析患者的身体状态,评估患者的疾病实际情况[1]。但随着血液细胞检验应用频率的增加,临床发现,想要保障血液细胞检验的准确性,必须明确检测中存在的各项质量影响因素,积极制定质量控制方法,并在临床落实,这样才能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的实际准确性与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有40例、32例;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是54岁、23岁,均值(38.71±7.95)岁。
  1.2方法
  经患者同意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8ml(均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获取),将血样平均分成6份,装入六个试管中(分别标记为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八号)。然后对斜阳实施上下混匀处理,连续混匀8次后,检测血样中的血液细胞。首先,将一号、二号、三号样本置入22℃的室温环境下,一号血样静置30min,二号血样静置2h,三号血样静置5h,然后进行检测。其次,将四号、五号、六号血样置入-5℃的低温环境下,四号血样静置30min,五号血样静置2h,六号血样静置5h,然后进行检测。再者,将七号、八号血样置入室温环境下,但给予不同抗凝剂比例(1:5000与1:10000),然后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血样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检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室温状态下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比较
  室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放置2h、30min(P<0.05)。见表1。
  2.2低温状态下血液细胞检验结果比较
  低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与放置2h、30min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3抗凝剂比例不同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比较
  抗凝剂比例为1:10000时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抗凝剂比例为1:5000(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結果显示,室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放置2h、30min,低温状态下放置5h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与放置2h、30min比较有差异。温度不同会对血样造成影响,低温状态下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水平明显会升高,而血红蛋白水平则会下降,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血样放置时间过长,也会逐步增高血液细胞检测指标水平,继而对血液细胞检验造成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还指出,抗凝剂比例为1:10000时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大于抗凝剂比例为1:5000。这一结论验证抗凝剂比例不同时,会导致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发生异常变化,抗凝剂剂量越大,学习细胞检验指标的水平越大,造成的质量影响越大[2]。所以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必须结合血液细胞的检验特点,积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并在检验工作中落实相关方案。如获取血样后,保证血样置入室温环境中,并在患者血样获取2h内迅速完成相关检验,从而提升检验准确性;充分提升专业检验人员的综合素养,促使检验人员严格遵循检验要求与检验标准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确保检验质量的提升;检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抗凝剂应用含量,保证抗凝剂的应用合理性。
  由上可知,明确临床检验中的血液细胞检验隐患,积极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并落实到位,可提升血液细胞检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周爱芳.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162-163.
  [2]牛玲玲.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8):175,1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保守手法复位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保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分型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髋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纳入标准:(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肩关节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门诊的肩关节疼痛患者45例,并进行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治疗,注射部位包括肩关节腔,肱二头肌长头腱鞘,肩峰下滑囊,喙突下滑囊等,药物有曲安奈德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有粘连者给予生理盐水液压松解,必要时配合小针刀松解。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对疼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45例肩关节疼痛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6例,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分析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为85.5%,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率为50.0%,P<0.05;②MRI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10例,CT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3例,P<0.05。结论:MRI诊断急性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治疗阴道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1年2月门诊收治的200例阴道炎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甲硝唑联合臭氧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甲硝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实施甲硝唑联合臭氧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为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的6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4.6±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1.2)%以及实时检测糖耐量(6.5±0.5)mm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甲功五项测定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50例,以及在我院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者100例(甲亢、甲减分别为50例),其中:健康者为对照组,患者为研究组A(甲亢)和B(甲减),比较研究组A、和研究组B以及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功能检查,同时检测研究组A和B诊断符合率,甲状腺激素功能检查包括以下五种,具体有T3(三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88例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训练组、电刺激+训练组。以治疗后盆底生理情况、盆底脏器脱垂情况、尿失禁情况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后,相比于训练组,电刺激+训练组的Ⅰ类及Ⅱ类肌力、肌电位的数值更高(P<0.05);其脱垂0度、脱垂1度的病例显著增加,脱垂3度的病例显著减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运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共70例进行的对比,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急性一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牙齿残根、残冠采取保留或拔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此期间于我院口腔门诊接受牙齿残根、残冠的保留与拔除治疗的34例患者,并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实施保留修复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拔除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病患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实行保留修复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治疗后的生活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癫痫病患者施以拉莫三嗪片,观察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纳入的癫痫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64例患者在随机数字法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施以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拉莫三嗪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78.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