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1.5蛋白与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Kv1.5蛋白与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LPS以浓度梯度(0.5、1.0、5.0、10.0 μg/ml)及时间梯度(0、6、12、24、48 h)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中Kv1.5蛋白水平;分别予以75、125、250、500 mmol/L浓度的Kv1.5特异性通道阻滞剂(MT)预处理30 min阻断Kv1.5通道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浓度。

结果

LPS浓度为0.5、1.0、5.0、10.0 μg/ml刺激HUVECs 24 h,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530±1.266)%、(35.530±0.551)%、(48.270±0.901)%、(51.600±2.1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27、0.011、0.004),且在LPS 5.0 μg/ml时作用最显著;LPS(5.0 μg/ml)处理内皮细胞6、12、24、48 h,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200±1.113)%、(32.470±0.814)%、(46.630±0.513)%、(50.870±1.4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25、0.012、0.006),并且在24 h时作用最明显;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适宜的条件为5.0 μg/ml LPS刺激HUVECs 24 h;同时可见不同浓度LPS组Kv1.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值分别为0.036、0.027、0.008、0.005),12、24、48 h时LPS组Kv1.5蛋白表达亦上升(P值分别为0.004、0.036、0.007),Kv1.5蛋白表达与LPS呈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LPS组比较,不同浓度梯度MT组(75、125、250、500 mmol/L)内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值均为0.000),且细胞损伤标志物endocan(P值分别为0.001、0.000、0.001、0.006)及VCAM-1分泌减少(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0.000)。

结论

内毒素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Kv1.5蛋白增多;阻断Kv1.5通道能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正常大肠黏膜、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和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变过程中不同阶段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内镜下切除的不同病理分型的大肠腺瘤标本共8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20例;以及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
期刊
期刊
目的建立兔VX-2胃癌伴幽门梗阻模型,探讨顺铂(DDP)和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对胃癌伴幽门梗阻兔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建立兔胃癌伴幽门梗阻模型,将42只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兔模型治疗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对照组兔21只,给予直接胃癌切除手术;治疗组兔21只,给予术前DDP和PA-MSHA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
期刊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择期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ARP-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ARP-1、E-cad
目的观察抗癌药物吉西他滨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和不同药物处理时间对SHG-44细胞增殖的影响;Hochest33258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技术检测吉西他滨对SHG-44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利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8/Caspase-9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血管闭塞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引发跛行、组织坏死、截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接受微创治疗开通血管、改善组织血供,缓解临床症状,但由于动脉硬化的进展、组织的增生反应、血管本身的弹性回缩等造成的再狭窄、再闭塞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目前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心血管介入器材领域的发展以及成功应用,我们似乎看到了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nnexin 32在8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以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connexin 3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onnexin 3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NGAL和MMP-9在肺腺癌中的相关性。方法收治50例肺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GAL和MMP-9的表达,分析NGAL、MMP-9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NGAL与MMP-9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GAL平均表达百分比为70%,MMP-9平均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