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家庭农场发展的关系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也开始进入转型发展期,在此过程中,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但农业作为传统行业受年轻人的关注度较低,也因此导致家庭农场的人才队伍发展水平无法提升。此背景下,如何培养专业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任。基于此,就家庭农场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间的关系展开探析,希望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家庭农场
  中图分类号:F324.1;C96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80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农业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此种背景下,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应运而生。新农业发展模式吸引了很多返乡创业的农民,但农民因为专业性、前瞻性等各方面能力的有限无法适应家庭农场的发展。因此,家庭农场若想实现持续化发展,必须关注家庭农场的人才情况,确保人才的培养符合现实所需。
  1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1.1 懂得相关的农业专业技术
  为确保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家庭农场管理人员应制定科学系统的计划。计划中涵盖针对家庭农场发展的生产计划及资源配置方式,除此之外还需安排懂得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综合管理家庭农场的发展。处于经营阶段时,家庭农场需由专业管理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根据农场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方法管理农场。处于运用阶段时,专业管理人员需综合统筹各个环节,确保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除此之外,处于产品营销阶段时,管理人员还需重视农业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即确保家庭农场产品质量的同时,通过营销方式的创新使用,拓展产品销路、增加产品销量[1]。
  1.2 会管理家庭农场
  要保证家庭农场的收益稳定和快速发展,就需进行系统性管理,由专业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分工、农场运作、市场开发等各方面的工作,同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探索符合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直接与家庭农场的发展挂钩,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市场敏锐性、管理能力等十分重要。
  2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才的现状
  2.1 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之一,其对管理人才在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方面的应用要求较高。当下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主要以农业致富带头人为主,这类管理人才实践经验丰富,但自身管理模式不够系统化,对于突发状况的预见力也较弱。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壮大,其开始涉及更多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对此需要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对农场进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农场各项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对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有限
  目前,家庭农场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才缺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开始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很多农民走出农村,在城市中谋求发展,由此造成了农村范围内的务农群体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劳动力则多选择到城市发展,而学业有成返乡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当下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新技术应用能力,无法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管理农场,由此造成了农场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2]。
  3 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原因
  3.1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技推广投入经费不足
  由于财力薄弱,农业科技资金投入较少,加之观念落后和农场效益较差等原因,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下拨的支农经费,除配套上级的项目经费后所剩无几。由于经费短缺,大多数家庭农场内的办公设施简陋,不仅缺少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和基地,必需的工作设备也不足,原本应开展的农业新技术项目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也难以为继。这样一来,农业管理人员在学习和培训方面的机会也较少,当技术知识无法及时补充和更新时,综合服务能力同样无法提高,更无法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的需要。
  3.2 缺乏吸引外部人才的渠道与机制
  据科技部统计,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且近10年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保持着迅猛增长的态势,但整体上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究其原因是农业人才吸引机制不完善,无法很好的吸引高素质人才,无法匹配家庭农场正常发展的需要[3]。
  1)条件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和资源不断涌入城市,进一步导致农村人才和资源的紧缺。虽然国家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但家庭农场的发展仍然慢于其他产业,一方面是收益较低吸引不到人才,另一方面是农业的人才引进成本高,家庭农场无法承担。
  2)涉农院校毕业生大量流失。“择农不爱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直以来,农院校是农业专业人才的主要输送渠道,但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问卷调查显示,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择业选择中,65.8%的人愿意选择国家机关、高校、科研院所,31.53%的毕业生愿意到企业,只有2.67%的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去干一番事业。这意味着,农业专业人才真正从事农业行业,尤其是家庭农场的人员很少[4]。
  4 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明确部门职能,制定规范制度
  农业经济战略的推行有助于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也是各地政府对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规划。对此,政府机构需制定完善的家庭农场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义务,通过各司其职的方式,合力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者工作的规范性水平,发挥其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带头作用,促进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4.2 重视人才引进,构建服务体系
  针对家庭农场人才严重缺乏的状态,需分析、总结人才引进现存问题,进而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农场工作环境,完善福利待遇,从而构建起较佳的服务体系。对此,可以制定较为灵活的用工形式,为优秀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吸引他们投身农场一线。通过技术合作方式,让有想法的人加入到农场管理工作中,在保证人才与农场高效配合的基础上,制定公开、公平、透明的双向绩效考评制度,一方面了解技术人才合作意愿和意愿达成度,另一方面考量技术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的匹配度,通过体系的帮助来保障家庭农场人才队伍的稳健壮大[5]。
  4.3 改进人才机制,提高工作热情
  农业管理人才是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应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发展相关的职业;通过技术入股或是合作研究方式吸引人才;提高科技人才的服务待遇,在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4.4 重视教育培育,强化综合素养
  结合家庭农场的实际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农业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各地农业院校要选择合适时机,帮助农业专业学生走进家庭农场,对农业队伍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可建立校农合作模式,带领在校学生到家庭农场一线积累经验,加强学生对家庭農场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该行业的兴趣;通过定期技术培训,在家庭农场队伍中发展适应自身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4.5 规范社会职能,建设人才队伍
  建设农业发展服务平台,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到家庭农场发展中,为家庭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性的支持和帮助,重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拓展建设农业服务网络,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也开始向着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家庭农场应运而生。农业发展中,家庭农场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家庭农场未来经营发展之路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对此,政府、高校等主体应发挥自身效用,一同为家庭农场、农业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伟.精准培育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J].江苏农村经济,2018(01):56-57.
  [2] 林莉丽,钟晓辉.浅谈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330-331.
  [3] 杜婷婷.家庭农场想要做大做强关键靠人才[J].农业机械,2015(17):163.
  [4] 安勇.浅析我国农村人才缺失的原因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16-18.
  [5] 任重,薛兴利.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6(04):188-122.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不足,仍存在推广平台传统、推广形式单一、推广范围不广和推广力度不大的问题,导致相关种植技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基于此,针对东北地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业建设;绿色农业;推广建议;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 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和方式多样化,经营者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认识不一,导致经营决策不科学,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期阶段存在科技含量较低、形式多乱杂、系统化和配套率较低、作业范围狭窄带来重复投入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机械化与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摘 要 激发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大力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基础。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消费创新融合,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基于此,阐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分析促進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
摘 要 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振兴具有带动效应,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改善生态环境、重塑乡风文明、提升治理效能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但也存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不深、生态环境污染、人文资源破坏、基础设施不全、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基于此,从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生态化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风气,而优良的家风也是开展乡村治理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基础。家风建设对于乡村的繁荣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此,从安徽省怀宁县的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出发,探究当前怀宁县在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家风建设;乡村治理;安徽省怀宁县  中图分类号:D422.6;D64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
摘 要 科学利用新测绘技术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具有突出优势。阐述了新测绘技术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从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及其他放样工作中分析新测绘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测绘技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78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建设逐渐完善,同时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所推行的各类惠民政策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建设提供了保障,尤其近几年,各地政府推出了乡村供水一体化政策,不仅解决了乡村居民用水难的问题,也大大提升了乡村居民用水的安全性。基于此,从乡村供水一体化概念及乡村供水问题着手,对乡村供水一体化对人和畜饮水安全的作用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可以为完善乡村供水一体化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供水;一
摘 要 在中央及省、市、县委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环县芦家湾乡虽然按期脱贫摘帽,但该地区立地条件差,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为了确保脱贫不返贫、发展有后劲,对芦家湾乡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做简单分析,以期推动芦家湾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调查;甘肃省环县芦家湾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