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改革 支撑发展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建校62年来,始终契合首都经济发展脉搏,为首都商界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服务。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释放巨大发展空间提供了政策依据,也要求职业院校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重新找到定位和坐标。2019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入选国家级“双高校”建设单位,制定了“建设财贸特质、首都特色、国际知名的新商科职业院校”目标,为世界职业教育新商科建设贡献财经商贸资历框架的“北京方案”,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中国服务标准的“北京模式”。
  关键词:“双高计划”建设;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北京商业智库;国际化
   扎根京华大地,誉为“商界经理摇篮”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六十余年来,学校始终立足北京,面向财贸,秉持“人人是胜者”的育人理念,聚焦能力培养,走出具有“财贸”特质的人才培养之路。学校与占比超过83.5%的北京服务业相契合,形成“财经、商贸、旅艺、建管”四大专业群,重点建设智慧会计、科技金融2个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牵头成立北京商贸职教集团,成立“企业冠名商学院”,为首都服务业输送万余名商界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财贸行业特质,坚持十七年实施“财贸素养”教育体系;十六年实施“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十五年实施“三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财贸毕业生获得企业好评。学校成为全国就业50强、“双创”教育50强。学校首倡京商文化研究,连续举办十四届“京商论坛”,主导北京商业志研究,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华老字号文化子库建设,创建了老字号文化和非遗文化教学体系。在流通现代化和智能零售研究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导北京商业规划研究与制定,被业界誉为“商业智库”。
  学校积极加入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WFCP)组织,并成为理事单位,持续15年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境外10所大学开展专业标准对接,115门课程学分互认。学校牵头成立中英创新创业职教联盟(北京),2019年,学生在“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获金奖。
   凸显财贸特质,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围绕财贸行业“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特质,建成了“财贸素养”教育体系、“三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国际高端服务“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双高计划”建设将通过专业群再造,打造复合型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成才通道。
  1.创新实践,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改革
  一是发挥京商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财贸素养教育高地。秉承“感恩、爱心、诚信、责任、创新”的核心理念,以“政治素质、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为基本内涵,建设京商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将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强化实践养成教育,形成全面、高效的财贸素养教育动力机制,创新以“青春成长护照”为载体的财贸素养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金名片”。
  二是优化“服务 ”双创生态圈,打造“双创”教育高地。坚持个性化人才培养,持续十三年开展“双创”教育,形成“三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将依托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建设基础,立足“中国服务”,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准数字经济“服务 ”模式创新,全方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对标“中国服务”北京标准,打造劳动教育高地。对接北京国际国内重大活动服务需求,开展“中国服务”劳动标准研究。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把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是对接行业用人需求,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通过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质性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岗位快速成才、双导师互聘互用等机制的落地。多专业广泛实施企业课堂,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双导师联合授课,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操作能力。学校牵头成立职业教育集团,由行业领军企业、本科、高职、中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职业教育合作组织,与首都高精尖服务业同频共振,全面推行校企双元协同育人。
  2.锐意进取,打造复合型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新平台、新职业对财经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亟须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快构建适应数字经济要求的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生态体系。
  一是建设“智慧财经”专业群,培养数字化财经技能人才。金融和企业财务通过资本和资金融通,形成关联,共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构成资金循环的大金融产业链。在会计、国际金融、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实施“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联合行业领军企业,重点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财经行业的运用,助力财经产业变革和创新发展,引领财经职业教育改革。
  二是建设“现代商旅服務”专业群,适应商旅文一体化人才需求。专业群建设对接现代商旅文产业发展新需求、契合现代商旅服务业新岗位需求,发挥聚集专业群优势,以培养京商文化引领的“懂智能技术、会经营管理、能商旅跨界”的现代商旅服务人才为目标。服务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业产业升级,引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商旅服务业创新发展。
   坚守京商研究,成为北京商业智库
  学校高举京商研究旗帜,立足行业前沿,在京商文化传承体系研究、京商内涵和特征研究、京商老字号研究、京商商业街研究等领域已形成一批专业成果。连续举办十四届“京商论坛”,在京商研究、首都流通现代化研究、商业规划研究方面形成品牌。   1.根植京商文脉,搭建京商研究平台
  千百年来,京商扎根于首都深厚的商业文化土壤中,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历史传承性。京商文化研究是我国商业经濟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和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2006年,学校发起京商研究,以“传承京商文脉,创新现代流通”为主旨,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学者和专家的热忱参与下,京商研究已初步形成体系,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创建了京商文化科技创新平台、京商研究中心、北京老字号研究基地、北京中华传统技艺高技能人培养基地;整理了三百余万字的一手研究资料,形成了以《京商论》《生态场传承链》《老字号品牌价值》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著作;在《光明日报》《管理评论》《商业时代》《商业研究》《商业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数百篇;主持完成并参与完成数十项商业规划的编制、国家级及部颁商业标准的制定;先后为二商集团、一商集团、同仁堂、全聚德、北京饭店、六必居等六十余家知名企业研究文化和品牌战略,梳理文化传承链;参与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评审和北京十大品牌评选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把京商研究与学校文化建设、高职学生素养教育结合起来,致力于将京商研究成果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教学成果。将“厚德、包容、诚信、精湛”等京商文化内核注入校园文化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了京商文化的赋能作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与水平。
  2.紧跟产业脉搏,助力智慧北京商业发展
  1995年以来,学校承担北京市“九五”至“十三五”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承担中关村、中央商务区(CBD)、亦庄经济开发区以及各区商业规划研究,承担王府井、西单、前门等著名商业街的规划研究和三十余家知名商业企业的战略规划研究;2012年以来,作为北京市商业专家多次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论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论证,参与制定“商品经营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五项国家标准。近十年,完成应用型科研成果一千余项、政府规划等项目六十余项,为五十余家知名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商业规划、云消费与智能零售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掌握北京商业话语权,被誉为“商业智库”,为提升商业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每年承担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弘扬北京老字号文化”项目,在学校内素养基地实景模拟建造了全聚德、同仁堂、荣宝斋等二十多家京商老字号传统技艺展示区,定期举办老字号进校园,主持建成中华老字号文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覆盖100%。经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2013年成立北京市唯一在高职院校设立的省部级哲社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王成荣教授获2012—2013年“中国零售业年度人物”称号,赖阳研究员获2018年首届中国智库创新人才“先锋人物奖”。
   拓展对外交流,对接国际职教标准
  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持续十五年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10所境外大学开展专业标准对接,115门课程学分互认。因在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的国际影响和示范效应,学校成功入选首届“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1.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学校与国外和中国台湾近三十家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西兰怀阿里奇理工学院等国外院校合作举办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试验项目5个外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境内外10所应用技术大学对接。学校每年选派师生赴国(境)外访学、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有六百余名师生走出去交流学习。首次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学校76名教师获得TAEF(澳大利亚职教教师培训与教育)四级证书。近年来,学校接待欧美、非洲、亚太地区院校和教育机构到访人员近三百人,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2.国际交流不断深入
  学校2016年承办中国—丹麦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在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设立海外学习中心。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中英创新创业职业教育联盟,承办“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学生代表北京参加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并获铜奖。2018年,主办“职业教育国际化校长论坛”。积极推进“双创”教育国际化,尝试探索输出商科职教“中国标准”与“北京模式”的有效路径,为中英职业教育发展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加。
  3.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是职业教育联盟(北京)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和世界职教联盟(WFCP)的成员单位,在2018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入选首届“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学校领导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职业院校联盟大会、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论坛、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等并做主旨发言。2019年,学生在英国“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总决赛获金奖,学校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与任务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城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行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坚持“人人是胜者”育人理念,全力推行扬长教育;坚持以京商文化为内核的文化赋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赋能人才培养,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聚焦北京“四个服务”和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世界一流标准,深入实施学校“精品化、国际化、信息化、区域化和蓝海战略”,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2.总体目标
  契合北京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城市副中心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和文化旅游业高端定位,引领全国财经商贸职业教育改革,建成财贸特质、首都特色、国际知名的新商科职业院校。形成智慧财经与现代商旅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咨询服务及新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为世界职业教育新商科建设贡献财经商贸资历框架的“北京方案”,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中国服务标准的“北京模式”。   3.建设思路
  以新时代职业教育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构建现代化综合治理體系为保障,以提升“城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突破点,以配置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为支撑,构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深化财贸素养教育,建设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建设“智慧财经”“现代商旅服务”专业群,全力打造新商科专业群知名品牌,为北京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支撑与智力支持。
  4.重点任务
  围绕《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未来学校将重点实施以下十项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铸魂育人融合工程;深化人才培养特色,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工程;瞄准北京服务标准,实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用技术与文化赋能,实施新商科专业群品牌建设工程;聚焦国家一流标准,实施双师队伍高配置建设工程;建城教融合共同体,实施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工程;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实施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实施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实施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未来愿景
  步入新时代,面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服务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学校将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凝神聚力打造“中国服务”精品商学院。
  文化赋能“中国服务”软实力。以 “厚德、包容、诚信、精湛”的“京商文化”为内核,将“财贸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国服务”培养具有 “政治素质、人文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服务”专业智库,为创新行业企业“中国服务”提供标准、思路、方案。
  技术赋能“中国服务”新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北京商业商务服务、金融服务和文化旅游业高端发展;重点建设“智慧财经”“现代商旅服务”专业群;全力打造“中国服务”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产教共创“中国服务”竞争力。“扬长教育”培养职业精英;育训结合,打造智慧零售、财富管理、体验旅游、文创设计、绿色营造精品课程体系;以“1 X”证书制度试点为基础,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课程模块建设;双师、名师、导师—打造一流财经商贸师资培养基地;构建“创意 孵化 创投”的“双创”生态链,建设“中国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国际职教联盟。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翟 迪]
其他文献
2012-06-0119:28:36周乐灵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虽然在学校里玩得很开心,但我还是一放学就跑回家了。因为妈妈前几天就说,今天会送我一个大礼物,说这句话的时候,妈妈还特意把双手张得大大的,很夸张地说:“是个‘大、大、大’礼物哦!”  到底这“大、大、大”礼物是什么呢?难道是大狗熊玩偶?或者是爱心大抱枕?  一会儿,门外传来“轰隆轰隆”的轮子滚动声。我打开门一看,三个送货员叔叔用推车
@ 王成(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  对于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要积极顺应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无论学校人才评价方式如何调整、人事分配制度如何改革,都要目光向内、正视自身,积极探寻与学校改革建设发展高度契合的现实路径,将自身的成长进步根植于學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自身的价值。一是要客观理性看待人才评价体系的变化,破除“SCI至上”并非否
摘 要: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过度专业教育把专业教育绝对化、刚性化,悖逆了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的逻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专业教育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要改变,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多样化,过度专业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和高校都在不断尝试突破过度专业教育,也取得了一些局部成
2013年11月,新一届“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公布。获奖者都为青年,他们将有机会得到全额资助,赴牛津大学学习两至三年。该奖被视为全球最富盛名的青年科研奖之一。本次全美32名获奖者中有6名来自哈佛大学。至此,该校共有348位罗德学者。这些哈佛获奖者来自不同专业。以今年为例:6名得主分别主修医学、心理学、性别研究和免疫学等多个学科。这较为突出地证明了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名
100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一(2)班秦昊杰  一天,我和妈妈到手机城去,看见一位叔叔充电话费,他充了100元,得到了赠送的一桶色拉油。我真羡慕他,既充了电话费,还得到了一桶油,真是一举两得啊!100就是一举两得。    8  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一(2)班刘柳  今天,爸爸买了许多草莓。我吃了10个,爸爸吃了5个,还剩8个。原来爸爸买了23个草莓呀。妈妈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最辛苦了,这剩下的8
摘 要: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法宝之一,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做到思想入党。思想入党,理论素养是基础,理论教育是根本。大学生党员是我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能否真正入党关乎全局。本文对大学生理论教育的意义及现状做了全面分析,从理论教育形式、教育载体、教育考评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入党;理论教育  大学生党员既是党的宝贵人力
2011-4-2216:05:22  大家好,上个周末你们怎么过的呢?我和爸爸一起参加了一个好玩的亲子登山比赛。  因为这个比赛是爸爸的“驴友会”组织的,所以都是叔叔阿姨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加。  其中一个项目叫负重登山,一听就知道是要背着很重的东西爬山啦,所以阿姨们都不敢参加了,报名的只有我爸爸和另外两位叔叔。  主持人宣布:“今天背的东西非常特别,那就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都紧张地等他
快乐的暑假到来了,一年一度的“马儿疯狂夏令营”拉开了帷幕。  马儿家族,上至曾祖父汤姆,下至小外孙杰克,都欣喜若狂地驱车前往“碧波轻舒,银潮细细,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露露岛。
        
喝完饮料,纸杯千万不要丢掉哦。拿来剪刀、彩笔,我们做一只可爱的章鱼。